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作用研究

2021-10-13 16:12燕伟超孙志贤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6期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阴道

燕伟超 孙志贤

盆底功能障碍指的是盆底的肌肉或神经发生异常,导致直肠盆底、肛管部位出现功能障碍,引起产妇出现各种不良情况(如子宫脱垂、尿失禁等),严重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1]。临床需要将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给产妇,促进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强化对盆底功能锻炼的认识[2]。现阶段,临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手段为盆底康复训练,通过治疗能够使阴道紧缩度有效提高,使初产妇盆底肌功能障碍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从而加快盆底组织功能恢复[3]。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8 年4 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86 例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 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8.95±2.79)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7.87±3.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产后第42 天,对所有产妇实施盆底筛查,在当日指导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盆底康复锻炼:将盆底功能训练的相关内容介绍给产妇,讲解盆底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方法、目的,盆底肌损害的因素,盆底肌的功能和结构等。康复锻炼过程中,嘱产妇采取仰卧位,弯曲双腿,每次收缩肛门3~5 s,然后放松肛门5~10 s,收缩20~30 次为一个循环周期。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盆底康复护理,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①实施凯乐尔运动训练。嘱患者采取平躺、站立、坐立的姿势,调整呼吸至平稳状态,嘱患者缓慢吸气,收缩臀部肌肉,嘱患者向上做提肛运动,尿道、阴道、肛门紧闭,保持上提时间大约在5~10 s,再缓慢呼气,训练2~3 次/d,持续15~20 s/次。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电话随访患者,嘱其每天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指导。②生物反馈治疗。嘱患者定期来院复查,由主治医生通过生物反馈技术对患者盆底肌肉功能的损伤类别和肌肉纤维状况进行仔细检测,并做出准确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制定出来,例如生物反馈、电生理刺激、条件反射等。2 次/周,两次治疗间隔时间为1 d,一个疗程为10~15 d。治疗6 个月后,嘱患者定时来院做盆底功能检查。③盆底电刺激。临床一般采用由美国生产的电刺激治疗仪,该仪器的参数为:0~25 mA 的电流,200~500 s 的波宽,5~100 Hz 的频率,且一般为20 min 左右的治疗时间,嘱患者将膀胱内尿液排空,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将探头严格消毒灭菌,然后将其放入阴道内部,选择合适强度的电刺激,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的程度为标准,电刺激强度一般设置为10~20 mA,在患者盆底肌肉跳动的同时,不会出现疼痛的感觉,刺激时间维持20 min,期间可以进行适当休息,休息时间8 s,每两天进行一次电刺激。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运用SAS 评分、SDS 评分[4]对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定,评分越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②比较两组生存质量,运用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5]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检查指标包括精神健康、精力、一般状况、躯体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生理功能,各项满分100 分,评分越高患者生存质量越好;③对比两组性生活质量情况,主要指标包括获得高潮时间、性唤起时间、每周性生活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比较(,分)

表1 两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精神健康、精力、一般状况、躯体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性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观察组获得高潮时间、性唤起时间、每周性生活频率分别为(5.54±1.33)s、(9.25±3.22)min、(2.87±0.48)次;对照组获得高潮时间、性唤起时间、每周性生活频率分别为(3.26±1.21)s、(15.48±3.19)min、(2.11±0.21)次。观察组获得高潮时间、性唤起时间、每周性生活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315、9.013、9.512,P<0.05)。

3 讨论

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并发症,该病的发生和盆底支持结构功能障碍、损伤及缺陷等相关因素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病情程度的不断加重,会引起性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便秘等相关病症,随着妇女年龄的增加,该病的发病率也随着增高[6]。研究发现,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分娩。女性妊娠过程中,会随着胎儿的生长使盆底肌肉压力不断增大,并逐渐减弱肌张力。同时,胎儿的娩出会对盆底的神经和肌肉产生机械性的压迫作用,从而对其产生损伤。为防治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指导其实施盆底肌锻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大部分产妇缺乏对盆底肌锻炼的充分认识,不能准确的掌握锻炼方法,且具有较低的锻炼依从性[7]。

电子生物反馈技术是盆底康复训练的主要方法,其原理为生物工程、生物信息表达,通过自动化高科技的辅助作用,能够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主要是对患者的神经肌肉进行刺激,使其收缩能力增强,并对膀胱的反射性刺激产生抑制作用,使尿失禁得到完全控制,同时可以促进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得到显著提高。除此之外,为促进产妇盆底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不断提高,还需要通过微信平台对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让产妇充分的认识盆底康复,提高产妇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利于加快产后康复[8]。

本文通过探究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精神健康、精力、一般状况、躯体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获得高潮时间、性唤起时间、每周性生活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改善其生存质量和性生活质量,应当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猜你喜欢
盆底功能障碍阴道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保留阴道黏膜的阴道紧缩术临床体会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