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内颅咽管瘤1例

2021-10-13 11:21孙浩东吴建平匡永勤刘恩渝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管瘤侧脑室脑室

孙浩东 吴建平 梁 亮 匡永勤 刘恩渝

1 病例资料

25 岁女性,因反复头晕、头痛10 余年、加重3 个月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未发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MRI平扫+增强(图1A~F):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扩张,脑室系统内实性占位,T1WI呈稍低信号影,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影,DWI 未见弥散受限,增强后明显强化,与松果体分界不清,向下延伸至角间池,向上沿第三脑室生长及右侧侧脑室生长,压迫中脑导水管,幕上脑室系统积液、扩张。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全麻下行经右侧额上沟入路手术。术中切开约2.5 cm 瘘口进入右侧侧脑室,可见肿瘤堵塞孟氏孔,部分肿瘤突入侧脑室,肿瘤质地较韧,血供不丰富,边界清楚。术中全切除肿瘤。术后恢复佳,未发生尿崩、电解质紊乱、激素功能紊乱等并发症。术后病理证实为乳头型颅咽管瘤。出院时头痛消失。术后9个月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图1G~I),无神经功能障碍及内分泌功能障碍。

图1 脑室内颅咽管瘤手术前后MRI表现

2 讨论

颅咽管瘤为颅内常见的先天上皮源性肿瘤,肿瘤的具体发病位置主要是由外胚层发育后残余的部位所决定,大多数颅咽管瘤主要位于鞍区,完全位于脑室内的颅咽管瘤很罕见。脑室内颅咽管瘤主要以鳞形乳头型多见,需要与胶样囊肿、生殖细胞瘤、淋巴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胶质瘤鉴别。CT均可表现为稍高密度的肿块,鉴别较为困难。MRI是脑室内颅咽管瘤术前诊断的最佳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与脑室壁之间的关系,但是缺乏特异性影像表现。因此,单纯通过影像学检查来鉴别脑室内颅咽管瘤非常困难。颅咽管瘤易表现出视力障碍、内分泌功能紊乱、尿崩、水电解平衡紊乱等,但脑室内颅咽管瘤很少有视力障碍、内分泌紊乱、尿崩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表现。肿瘤位于脑室内,有较大空间,发病早期通常不会有症状或症状轻微,待肿瘤长大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后才逐渐表现出颅内压增高症状。因此,对病史较长,首发症状为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的成年病人,结合影像学表现,需考虑脑室内颅咽管瘤的可能。

颅咽管瘤术后易出现水钠紊乱、尿崩、激素内分泌功能紊乱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全切除颅咽管瘤通常较为困难。但对脑室内颅咽管瘤,术后极少发生严重并发症,复发率低,预后较好。

总之,脑室内颅咽管瘤临床罕见,其临床表现不具有一般颅咽管瘤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以逐渐加重的颅内压增高症状为表现,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表现,因此术前明确诊断脑室内颅咽管瘤较为困难。但对以颅内压增高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成年病人,MRI表现为T1等或稍高信号,T2高信号的脑室内病变,需要考虑颅咽管瘤的可能。脑室内颅咽管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粘连较轻,通常可以达到全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远期预后较好。术中最大限度做到全切除,并注意封堵脑脊液循环通路,反复冲洗脑室,尽量减少肿瘤细胞残留,术后可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进一步巩固疗效。

猜你喜欢
管瘤侧脑室脑室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论著/通过MRI 识别BRAF 基因突变型颅咽管瘤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颅咽管瘤术后尿崩的相关因素分析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
侧脑室三角区病变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