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021-10-13 17:15陈智武
考试周刊 2021年71期
关键词:应用路径教材分析历史故事

陈智武

摘 要:核心素养是独立个体必须具备的,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观带给各学科教学巨大的、严峻的考验。历史是一门人文性、故事性较强的学科,依据其学科优势引入历史故事开展教学活动能达到理想效果。历史故事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受纳程度完全契合,这给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极佳的途径。文章从历史核心素养内容与历史故事应用于历史课堂中的价值出发,针对现行教学状况,提出初中历史课堂授课中,巧借历史故事培养五大历史核心素养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故事;教材分析;应用路径

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不断获知历史课程、理解历史知识、解决疑惑过程中,慢慢形成的独具学科基本特征的根本能力及思维品质等综合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新情势下历史教学须以核心素养理念为立足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成才发展垫稳基石。历史故事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一、 核心素养下历史故事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的价值

初中历史课本在编排、内容组织上,对于事件、社会背景的描述较为简洁,有的只是简要说明了时间、条件、结果、影响,对于事件发生的过程缺乏具体描述。教师也仅是对整节内容的时序、框架、梗概进行简单讲授,以致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不断降低,历史思维受到限制。而引入历史故事可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历史学习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故事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以至达到客观有效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积极准确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缘由,以实现对历史课堂授课中重难点问题的全面突破。事实上,当前历史课堂中引入历史故事实现对核心素养的渗透产生了很多问题。

二、 核心素养下历史故事应用于初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我们应认识到历史故事引入日常授课中的功效,并且这种方式已经广泛、有效地应用于教学中。但是具体实践活动中不免形成了诸多问题:(一)教师主观上希望在历史授课中借助故事引起学生求知的热情、强化学生对新授课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历史综合素养。但教学模式沉闷、方法死板。(二)历史故事应用在授课前段,切实增强学生对新知的兴趣,但是后劲不足,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热情和兴趣得不到有效保持。(三)虽积极引入历史故事实施授课,且采取方法以及实施多种活动,却只是流于外在形式,不具备实质性内容、教学达不到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实效,也无法助力教学目标的实现。(四)选择的历史故事与新授知识缺乏必要的关联,达不到丰富课堂内容、补充学习资源的效果。教师教学时将那些浅显的故事引入,不但不能强化学生理解历史故事,反而会让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逐渐降低,故此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历史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应讲究优化策略。

三、 核心素养下历史故事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中的策略

(一)甄选合宜的历史故事,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

教材新知的学习离不开以历史故事为依托的素材,教师必须以教学目标为重心,选择与教学内容完全贴切的历史故事,加强授课的针对性,杜绝发生的历史故事与教学目标偏离太远的情况。初中历史教师须抓好备课的环节,确定核心素养目标培养的要求,收集和甄选合宜的历史故事。历史解释素养是一种以史料为根据,依凭历史理解力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展开科学分析和评判的一种能力。例如,讨论“商鞅变法”是否成功时,我们可以讲述“商鞅投宿被拒”这一故事:公元前338年,商鞅在逃亡的路上要借宿客栈,却遭到店主的无情拒绝。店主说:商鞅制定了法律,谁收留没有凭证的旅客,谁就要受连坐之罪。商鞅最终因没有去处,无人收留而被逮捕车裂而亡。接下来教师问:有人说商鞅“作法自毙”,深刻体现了他的变法深入人心,也有人说商鞅被无情处死说明他变法失败了,你们怎么看?学生在讨论期间,可结合课文中的变法与史实来明确以下几点:1. 商鞅变法时,制定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严禁百姓随意流動。私自脱离户籍就会受到朝廷的处罚,被判逃亡罪。2.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强盛、军队战斗力剧增,在战国后期发展成最富强国家,为秦始皇灭六国奠定了基础。3. 商鞅虽死,但“秦法不败”。商鞅变法符合时代需求,战乱纷争的战国时代需要法制;秦孝公时期变法措施已经得到成功实施,商鞅被处死的原因是损害了守旧权贵的切身利益。

借助历史故事应用,助力学生实现对商鞅变法的背景、措施和影响的理解和掌握,对商鞅变法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有个立体的了解,学会客观地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合宜故事的选用加上合理的解释,让学生知道了符合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变法者需要具备非凡的胆识,变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并不意味着变法失败。历史故事加上相关材料的选用,使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更加深刻,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也确保了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挑选趣味历史故事,建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寻求事物的真相是历史研究的归宿。史料实证意在通过可信的史料,最大限度地探求历史的本来面目和真相,进行事实的辨别和评判。利用历史故事作铺垫,建构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深度思考,问题与故事的串联互融效果决定于学生学习效果及历史思维培养。教师引入故事的同时,可以将一些有针对的、启发性的、开放性的问题串联其中,在不断思考中推进故事情节的展开。比如,在讲授《秦王扫六合》内容时,教师先以故事创设情境,然后用问题导入一步一步将故事渗入其中。

比如,以“孟姜女哭长城”此具有传奇色彩故事来营造情境。设问:秦始皇为什么要修长城?你们认为秦始皇是个暴君还是一个好皇帝?并用事实来证明你的说法。这时学生的思维聚焦于秦始皇这个人物上,此问题犹如一个石子激起一阵阵涟漪,大家议论纷纷。接下来我们利用学生对秦始皇产生的认知引导学生用史料来证明各自的说法。有学生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道路宽窄、北筑长城、南修灵渠、开发南疆这些事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开启了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先河,所以他是个好皇帝。有学生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修陵墓、建阿房宫、修长城,劳民伤财,所以他是个暴君。正反一辩论,不仅增强了课堂活力,且能一分为二方法来评价历史人物。然后,教师还可以简述“焚书坑儒”的故事,并提问:你知道他烧了哪些书吗?他坑的是哪些人?在探讨问题中,史实证明发现秦始皇的历史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错。通过故事介入的方式讲解新内容,中间适当地设置问题做串接点,用史料来证明观点。可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对历史人物做出正确评价,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学生慢慢进入到深度学习的状态,实现历史知识的深度挖掘,形成独立的历史思维,在对历史事物的理性分析中形成史料实证素养。

猜你喜欢
应用路径教材分析历史故事
翻转课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历史故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工业自动化控制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路径研究
“长话短说”栏目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刍议小学数学对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