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观察

2021-10-13 01:23李世洪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内科疗效观察中医

李世洪

【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医治内科脾肠病症后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90例内科脾肠病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n=45)采用常规西药的治疗方案,实验组(n=45)实施中医治疗方案。本次实验将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采用不同方案治疗后。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2.22%明显低于实验组9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西药治疗, 对内科脾肠病症患者采取中医治疗能够获得十分可观的效果,进一步促进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且兼顾身体调养,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显示标本兼治的优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脾肠病症;中医;疗效观察;内科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9--01

脾肠病症是消化系统里面比较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临床症状包括噎嗝、腹痛、嗳气、呕吐等,类似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表现。这种病症不仅对患者健康造成重大影响,还会进一步降低其生活质量[1]。中医上把此类病症划分为胃痞、胃脘痛范围里,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给予病人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2]。基于此,本文主要将近年我院收治的90例内科脾肠病症患者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中医治疗的内科脾肠病临床效果,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至本院求诊的90例内科脾肠病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参照组(n=45)与实验组(n=45)。参照组患者的年龄 27~76 岁 , 平均年龄 (53.74±2.53) 岁,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病程4~12月;实验组患者的年龄 27~77 岁 , 平均年龄 (54.59±2.97) 岁,其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病程4~12月。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我们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给予天津中津药业股份公司出厂的维生素B1片(国药准字为H12020030)用于治疗,指导口服,每日三次,每次20 mg;给予西安杨森制药公司出厂的吗丁啉(国药准字为H10910003)用于治疗,指导口服,每日三次,每次8 mg;给予阿特维斯制药公司出厂的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国药准字为H44021231)用于治疗,指导口服,每日两次,每次150 mg[3]。

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方案治疗 , 中医药剂包括:云木香 10 g, 党参 20 g, 茯苓 20 g, 白术 20 g, 甘草 10 g, 麦芽 20 g, 槟榔20 g, 厚朴20 g, 枳实20 g, 干姜10 g, 用水煎服即可, 每天1剂, 并联合针灸实现辅助治疗 , 于患者的足三里、气海、中脘等穴位采取针灸的方式 , 取内关、公孙、阳陵泉等穴为辅助配合针灸 , 每天1次。如果患者的脾肠虚弱, 可以采取推拿按摩治疗 ,每天1次, 且涂抹药膏进行外敷[4]。两组患者均治疗30天 (1 个疗程) ,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

1.4判定标准

观察并统计不同组别患者经药物治疗干预后的病症的改善情况(有效、一般、无效),治疗有效率=(有效 + 一般)/总人数 。

1.5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1.0專业软件来计算与分析本文的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病症的改善情况

药物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2.22%(P<0.05) ;详见表1。

3讨论

脾肠病症是由于人体的消化系统出现异常而引发的疾病 , 特点是有较高的复发概率 , 由于临床病因复杂 ,使得治疗比较困难,使用西医疗法在较短的时间中可以凸显成效,但是难以彻底根治此疾病,预后较差[5]。

当人体的胃部受到外界病毒和细菌的感染或者日常的饮食不良,会使患者产生呕吐、腹痛、嗳气等明显的胃部不适状况。若患者的胃部长时间维持受损状态 , 就会感到日益虚弱 ,  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中医治疗脾肠病症时,主要是凭借临床辩证,分辨病人,了解其疾病根源并实施相应的医治手段,针对患者的内循环进行调节,从而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在中医治疗中,中药是重要内容,其与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式相结合,可以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复发概率[6]。本文的数据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而应用西药治疗的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实验组数据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充分表明对内科脾肠病症病人采取中医疗法,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尹冯超.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观察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7):40.

[2]徐德森.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观察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4):310-311.

[3]王春刚,张韧,张颖,等.社区全科医生培训的实践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145-147.

[4]唐晓伟.中医内科治疗脾肠病症的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27):142+144.

[5]王宝涛.中医内科脾肠病症146例临床探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19(13):251. DOI:10.3969/j.issn.1006-6845.2019.13.246.

[6]熊茂升.中医内科脾肠病症72例临床探析[J]. 当代医学,2018,19(36):103.

[7]傅道余,魏波.中医内科治疗脾肠病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家庭医药,2018(7):55.

[8]肖明伦,曾敏.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观察分析[J]. 饮食保健,2018,5(38):98-99.

猜你喜欢
内科疗效观察中医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