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上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

2021-10-14 05:29吕嘉兴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小传自传老爸

吕嘉兴,任教于浙江省永康市永康三中教育集团。全国优秀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校园文学十佳指导教师,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注:以下作者均来自浙江省永康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文中不再标注)

一、自传

吾之小传

◎应 畅   七(3)班

吾生于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年十岁有四。姓应名畅,永康人也。至今尚未有字、号,愿有朝一日高人赐予,心中期待不已。

吾乃天蝎座。或曰:“天蝎,仇也!”吾不敢苟同,谓蝎善于进取,从未记仇。抑或曰:“天蝎者,刨根问底也!”所言极是。

吾属相猪。而非猪之愚笨,亦不惰,好学。自幼便随父攻读,受誉颇多,却不自矜。因而,吾谓猪,谦卑老实者也。

吾名单字一个畅,是若何?遂问家母:“吾独欲汝学识之途畅通无阻耳!”然则求学之途,必有不顺,吾母奈若何?

吾虽瘦,而精通十八般武艺于校场。吾尝率校“蹴鞠”队收获颇丰。且自幼好篮球,闻NBA欧文亦若吾般瘦小,却苦练而驰骋球场,甚喜。遂习篮球,于球肆有所成绩。

吾虽不才,相貌平平,而勤学刻苦,循序渐进,盼成大器。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吾所感颇深,故废寝忘食,冀成大器。

然吾学识尚浅,似吴下阿蒙。吾师谓曰:“畅,智也,而积累尚少焉。”无碍,古有吕蒙手不释卷,后令人刮目相看;今有应畅携书如厕,且书声琅琅,亦可惊左右也!

应试之际,吾有如张飞穿针——粗中有细,虽仍有差,但此乃人之常情,古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吾居杂乱,父母知,或厉声斥之,或不管不顾,意令吾自行整理。噫,难于上青天!

吾坚信,有朝一日,吾似少陵登泰山而小天下,傲视群雄!唉,脸皮之厚,无可匹敌也!

[【吕老师评】]

这篇自传,在简单交代自己出生年月、姓甚名谁、何方人氏、未有字号等个人信息后,依次写了自己的星座、属相、姓名的含义、相貌等。小作者抓住星座、属相以及相貌做足性格特征文章,突出自己的优点 “从未记仇”“刨根问底”“好学”“不自矜”,爱好足球和篮球,粗中有细等。同时也没有回避缺点“吾居杂乱”。

这篇自传深受师生青睐的原因,一是得益于用文言文写作的别出心裁。言简意赅,古风古意,韵味十足。二是语言幽默活泼,如“今有应畅携书如厕,且书声琅琅,亦可惊左右也!”“脸皮之厚,无可匹敌”,精彩传神,如见其人。

自传的叙述,一般用第一人称;自传的选材,一般围绕:我是谁?性格如何?喜欢什么?理想是什么?自传的立意,通过介绍自己,让别人懂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家人小传

我的老爸

◎朱贝诺 八(2)班

我独站在高铁站出口处,望眼欲穿。

我举起右手,不停地朝出站的人群挥舞着。只见有一个人影,手里拖着行李箱,背上背着大背包,腹上挺着个小肚子,夹杂在人群中正快步地走出安检口。看到我,他便也挥了挥手,加快了脚步。

父子相逢,紧紧拥抱。我说道:“爸,你发福了。”爸爸拍拍我的肩膀,眼睛眯成两弯月牙道:“倒是你小子两个月不见又长高几公分了。”我们一边说着一边向停车场走去。

晚饭,一家人小别重逢,欢聚一堂好不热闹。聊起了往事,奶奶说我不像我爸。记得爸刚读小学时,做作业特认真。有一次,奶奶过去表扬一番,夸他写字姿势特标准,字也写得特漂亮。一般的小孩受到如此表扬肯定越坐越正,字越写越端正,更要好好地表现一番。可谁知我那老爸却淡淡地说:“不要表扬,不要表扬。”如此老爸,我也是醉了。

这还不是最经典的哦!听奶奶说,老爸读幼儿园那年的暑假,爷爷奶奶带着爸爸和伯伯去北京游玩。

天安门广场人太多,爷爷奶奶怕俩孩子走丢,于是用弹力绳子一个系着一个。雄伟的天安门广场,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庄严的五星红旗……应接不暇。

“弟弟不见了。”伯伯说了一句,爷爷低头一看腰上的绳栓不见了,神情立刻慌张起来。方格子衬衫、米色西装短裤的那个小男孩不见了!刚才还拴得好好的,怎么就不见了?肯定是被他解开了。

那里有一堆人围着在看表演吗?他会不会也在里面凑热闹?爷爷奶奶钻进去一看,哪来什么表演,众人在看的正是我老爸呢!他的那张娃娃脸扭成一团,眉毛向下弯,眼睛惊慌地看着四周的人群,鼻尖红红的,嘴角向下撇,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囧”字。眼泪汇成小溪,不停地顺着脸蛋向下淌着,叔叔阿姨问他父母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家住哪里?幼小的他却只会用众人听不懂的永康方言,咿咿呀呀地说着。老爸发现爷爷奶奶挤进人群,说时迟,那时快,赶紧擦干眼泪,强装镇定,面带微笑。

这是六岁时的老爸,那现在的老爸呢?

还记得去年的六月,刚从学校回到家的我正想请教老爸问题。来到卧室,不见老爸的身影;去到厨房,没有爸爸的踪迹;跑到书房,依旧没有他的身影。我大叫几声“老爸”, “我在這里!”只听声音从厕所里传来。循声望去,让我大跌眼镜——老爸赤裸上身穿着大红裤衩,坐在马桶上看书。如此用功,真的惊掉了我的下巴。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老爸要考司法证了。老爸,七证八证,你考证的瘾头怎么这么大呢?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老爸废寝忘食,不是听录音就是看书,据老妈说梦中还听到老爸叽里呱啦背法律条文呢。尽管老爸如此努力,面对这次考试却没有一点信心。因为旁边的同事屡败屡考,屡考屡败。再加上他年纪大记性差,更是“亚历山大”。谁知,考试成绩一出来,老爸高兴得手舞足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了整个考场最高的分数。晚上连做梦都笑出声来了!

这就是我的老爸,一个亦父亦友幽默风趣却不失风度的平凡人,亦是一个能给儿子树立好榜样的非凡老爸。

[【吕老师评】]

1.善于描写,镜头感强。“紧紧拥抱”“拍拍肩膀”, “那张娃娃脸扭成一团,眉毛向下弯……嘴角向下撇,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囧字。”“赤裸上身穿着大红裤衩,坐在马桶上看书。”各种描写,四个镜头,形象生动。

2.娓娓道來,如话家常。文章开头高铁站接站时老爸的亦父亦友,晚饭欢聚一堂时老爸的宠辱不惊,游览天安门广场时老爸解开绳栓离群的窘迫,考司法证老爸的废寝忘食,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语言不雕琢,原汁原味,真实自然,毫不做作,仿佛与读者话家常。

家人小传(尤其是父辈祖辈的小传)与自传的区别,前者重点在于选取人物的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并注意细节描写。本小传选材适当,精心安排。选取了老爸 “六岁时在天安门广场解开绳栓”“小学时面对表扬没有得意忘形” “中年时坐在马桶上学习”等材料,并做了精心的剪裁,详略得当。

三、同学小传

以“快嘴”抒      人生之态

◎应承翰   八(8)班

暑假以来,我脑海中常常闪现一个身影:慵懒地摇头晃脑,然后面向我,对他的所见所闻喋喋不休地品头论足。可评的,不可评的,一股脑全评一通;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时间,一刻也不停地点评到痛快。

谁也奈何不了他的“快嘴”。

初次见面,他是我的后桌。当时他正无聊地趴在课桌上,修长的双手随意地向前伸着,五官周正端庄,乌溜溜的大眼睛,环视着教室,嘴里嘟嘟囔囔地嘀咕着,显得有那么点孤单无聊。初入新的环境,我鼓足勇气和他打起招呼:“你好,你叫什么名字呀?交个朋友吧!”他抬头瞥了我一眼,我刚要说些什么,只见他上下打量了我一番,一只手托着下巴,靠在到窗台上:“喂,我看你都戴眼镜了,500度有了吧?我猜是打游戏的成果吧!”我刚想反驳,他一副不容置疑的样子,朝我摆了摆手:“急了吧,算了,我跟你讲,就第一排男生,他……还有那个绿衣的……”叭叭叭,全班同学几乎都被他评论了个遍。

阴差阳错,不久“快嘴”成了我的同桌。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又一学期。学习任务不再似之前轻松,我也不再专心听他的快嘴评论,他似乎也不像以前那样快嘴论事了。说来也巧,那天我俩同时被老师“请”去谈话。他嘛,总是犯了什么事,老师叮嘱完,不等他“反驳”,便把他“打发”了回去。我接过老师递过来的成绩单,瞄了眼上面的“成果”,心怀忐忑。没等来老师的批评,只是让我回去反思了。

趴在课桌上,一脑袋的空白。此时“快嘴”晃到我跟前,滔滔不绝地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趴着干吗,坐起来,有什么大不了的事!”终于,在“快嘴”同桌的唠叨中,我虽然心里还是空落落的,但总算抬起了头,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那天放学,“快嘴”一路形影不离地跟着我往回家的方向走着。我问他:“你回家是这条路吗?”我加紧了脚步,但“快嘴”始终在身后跟着。我忍不住停下来,他喘了口气,着急地说:“你要是心里还不痛快就说出来。你不可以被仅仅一次失败就击垮,你把以前那个斗志满满的‘你还给我。”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语气变得又快又急。我刚想说些什么,“多少事例证明,哪个成功之士没有失落过?多少伟人不是历经挫折才取得成功?……”迎面袭来一连串的“咄咄逼人”之语。我无奈于他的快嘴,但心中却有种力量油然而生。不得不承认,他的“快嘴”,点醒了我。

至今还记得那晚:银色的月光洒在地上,穿透了未知的黑夜;夜色下的路灯,散发着朦胧的光;车流声、虫鸣声,还有人踩着落叶发出的咯吱声,融合在一起,犹如一首起伏的变奏曲;当然还有那位“快嘴”的少年,直抵心灵的快语……

有人说,“快嘴”是“毒舌”;也有人说,“快嘴”是“碎嘴”。只有真正走近“快嘴”,你才会发现:快人快语,何尝不是对生活的态度呢!不隐藏,从心而为,“快嘴”用最直接最真实的状态,表现着自我,舒展着个性。以“快嘴”抒人生之态,无论何种处境,都坦荡积极。这就是他,我的“快嘴”同桌。

(指导教师:吕 莉)

[【吕老师评】]

这篇写同学的小传,紧扣“快嘴”一词,不及其余。

开篇总提“快嘴”印象。“喋喋不休地品头论足。”“可评的,不可评的,一股脑全评一通;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时间,一刻也不停地点评到痛快。”接着描叙“快嘴”之行事。初次见面,对戴着眼镜的我“快嘴”不已,并不容我反驳。还“叭叭叭,全班同学几乎都被他评论了个遍”。文章在叙写我阴差阳错地与“快嘴”成为同桌后,大写特写“快嘴”。当我考砸难受苦闷之时,“快嘴”既滔滔不绝地安慰,又形影不离地陪伴,更旁征博引地开导。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文末两段情与景的交融,抒情与议论的结合,增添了文采,升华了主旨。

同学小传与自传区别在于通过对人物事迹的描述展现其精神境界。所谓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有时写同学的小传,与其蜻蜓点水泛泛而谈,不如抓住其特征浓墨重彩写个痛快。

猜你喜欢
小传自传老爸
陈独秀的自传缘何戛然而止
云的自传
《李敖自传》
子宫“小传”
老爸
这些老爸,“爸”气十足!
邵洵美主编“自传丛书”始末
严师出高徒
童年的回忆
童年练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