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野生灵芝菌种与培养基配方筛选*

2021-10-14 10:32钭凌娟李金辉徐金晶
中国食用菌 2021年9期
关键词:原种木屑灵芝

方 莉,钭凌娟**,李金辉,徐金晶

(1.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金华 321017;2.浙江菇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金华 321304)

灵芝(Ganoderma lucidum)分布广泛,在热带、亚热带、温带都可以生长,因此自然界有适应各种生态环境的灵芝菌株[1]。灵芝作为传统的药用真菌,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靠采集野生子实体来满足市场需求。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灵芝人工栽培,早期主要以段木栽培为主,之后以木屑为基质进行瓶栽和袋栽,目前大多利用短段木栽培[2-3]。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培育,灵芝的产量和品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改善。灵芝袋料栽培技术的发展更是缩短了灵芝的栽培周期,可选用的原料也从单一的原木,转变为棉籽壳、杂木屑、棉花秸秆等[4-6]。

永康灵芝人工栽培产业发展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但前期灵芝栽培品种和技术主要来自日韩[7],市场上灵芝品种又比较混乱,一直缺乏自主选育的优良灵芝品种。通过以永康本地野生灵芝菌种为试验材料,设计多个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对菌种的适应性、产量以及培养基配方进行比较,筛选适宜的野生灵芝菌种及其配套栽培基质,为野生灵芝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2019年5月3日在永康水祥坑采集野生灵芝2株,2019年5月17日在永康历山扫帚坑采集野生灵芝1株,2019年6月10日在永康历山脚下石下后山上采集野生灵芝1株。分别将其命名为历山1号、历山2号、历山3号。

1.2 培养基材料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木屑、棉籽壳、麦麸、碎玉米、蔗糖、石膏。

2 方法

2.1 野生灵芝组织分离

选取健壮的幼芝(6分成熟),在接种箱内先用75%的酒精将表面擦拭干净,然后纵切。从菌盖与菌柄交界处切出0.5 cm×0.5 cm的小块,接种到PDA培养基斜面的中央,塞好棉塞。在25℃~28℃条件下培养,于第7天挑边缘健壮菌丝进行转接扩繁。

2.2 培养基配方

1) 母种培养基配方

选用常规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水1 000 mL。

2) 原种培养基配方

配方A:杂木屑78%、麸皮20%、糖1%、石膏1%。

配方B:棉籽壳78%、麸皮20%、糖1%、石膏1%。

配方C:杂木屑70%、碎玉米粒8%、麸皮20%、糖1%、石膏1%。

3)栽培种培养料配方

配方D:木屑44%、棉籽壳44%、麸皮10%、糖1%、石膏1%。

配方E:木屑88%、麸皮10%、糖1%、石膏1%。

配方F:段木。

2.3 培养基的制作与培养

母种按PDA平板培养基的方法制作,培养基灭菌之前pH调整为6.5,在121℃的条件下灭菌20 min~30 min。共3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

原种按常规方法制作,培养基的pH调整为6.5,瓶装,121℃灭菌2 h。共3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培养的条件为:黑暗,室温(25℃~28℃),湿度 60%~65%。

2.4 栽培培养料制作

配方D和配方E制作方法相同,将各配料搅拌均匀,及时用自动装袋机进行装袋,栽培袋规格为17 cm×36 cm×0.06 mm。装袋的培养料要求紧实且富有弹性,料重0.5 kg左右。料面压平并在中部插入直径为2 cm的接种棒直到料底,最后紧贴料面扎紧袋口,每个处理各1 000袋。

配方F制作方法为,将含水量为38%~45%的树干截成长15 cm的段木,断面应平整。把截好的段木剔去尖角和毛刺,每袋装段木0.5 kg左右,上锅及时灭菌,每个处理1 000袋。

2.5 大棚覆土栽培

所有配方均采用大棚覆土栽培。用铁锹开深度为35 cm、直径为15 cm的栽培穴,穴之间间距为40 cm,在挖好的坑内撒入辛硫磷防虫。将长满菌丝的菌袋转移至大棚,将菌袋塑料袋去除,取出菌棒竖直放入坑内,露出部分覆土。全部完成后打开喷灌设备进行喷雾,使菌棒吸足水分。后期管理与传统大棚灵芝管理相同[8]。

2.6 测量和观察指标

母种和原种分别在第7天测量菌丝生长速度,并观察菌丝生长势,菌丝的生长势用“+”号表示。记录菌丝长满瓶的时间。栽培种每个配方随机选100袋菌包采集子实体晒干,测定菌盖直径和厚度,称取重量;随机选100袋菌包收集孢子粉,晒干后称取重量。

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使用Excel 2019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灵芝品种母种菌丝生长情况对比

不同灵芝品种母种菌丝生长情况对比见表1。

表1 不同灵芝品种母种菌丝生长情况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mycelial growth of different Ganoderma lucidum stock culture

如表1所示,使用同一培养基,母种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是历山3号,达到0.43 cm·d-1,菌丝纯白,菌丝较浓密、整齐,长势最佳;其次是历山2号,生长速度为0.36 cm·d-1,菌丝纯白、浓密、整齐,长势较好;历山1号生长速度最慢,为0.34 cm·d-1,菌丝纯白,但密度一般,且不整齐,长势较差。

3.2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原种菌丝生长的影响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原种菌丝生长的影响见表2。

表2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原种菌丝生长的影响Tab.2 Effects of different medium formulas on mother spawn mycelium growth

如表2所示,在3种不同培养基上,历山3号菌丝生长速度均较快,菌丝生长势也最强,在原种的发菌时间上,满瓶所用时间最短。历山1号在3种配方中平均生长速度与历山3号相当,但满瓶时间较长。不同培养基对灵芝原种菌丝生长有影响,3个灵芝品种菌丝都在培养基配方C上生长速度最快,最快为0.52 cm·d-1,满瓶时间也最短,最短可以达到33 d。

3.3 不同袋料配方对灵芝品种经济性状影响

按照每吨干料所得产量进行计算,不同袋料配方对灵芝品种经济性状影响见表3。

表3 不同栽培种袋料配方对灵芝品种经济性状影响Tab.3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formulas on economic traits of Ganoderma lucidum strains

如表3所示,历山1号子实体呈扇形,历山2号和历山3号呈肾形。在大棚覆土栽培下,菌盖直径和菌肉厚度以历山3号最大,平均直径为12.53 cm,平均厚度为1.43 cm;历山3号子实体和孢子粉的平均产量也要优于历山1号和历山2号,分别为31.86 kg·t-1干料、11.14 kg·t-1干料。从灵芝子实体和孢子粉产量看,不同的袋料配比以配方F为最优,其次为配方E,配方D的产量最低。

4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历山3号母种菌丝生长速度快,对应的菌丝纯白,菌丝较浓密、整齐,长势最佳;在原种培养试验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满瓶所用时间最短;在子实体栽培试验中,菌盖直径、菌肉厚度、子实体和孢子粉的产量也最高。因此,历山3号品种总体优于历山1号、历山2号,比较适宜本地的生产推广需求,可以作为菌株保藏和用于生产。

在原种培养基筛选中,添加玉米粒的配方C有利于提高发菌速度及菌丝浓密度;栽培袋料对比试验中,从灵芝子实体和孢子粉产量看,以配方F为最优,其次为配方E,配方D的产量最低。配方D的产量最低可能与棉籽壳木质素含量比木屑低有关。由于段木成本较高,而且砍伐树木影响生态环境,本试验认为配方E更适合历山3号配套栽培应用。

猜你喜欢
原种木屑灵芝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桂蚕8号原种繁育效果分析与配套繁育技术
春天来了
木屑
灵芝,冠县的富民之苗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嚯,钻木真的能取火
澳大利亚人巧用木屑防尘、防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