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涵洞周围沙害形成机理的数值分析

2021-10-14 05:06杨晓明贾海锋周有禄
铁道建筑 2021年9期
关键词:涵洞风沙洞口

杨晓明 贾海锋 周有禄

1.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兰州730000;2.青海省冻土与环境工程重点试验室,青海格尔木816000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推进,风沙地区道路工程急剧增加。风沙地区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稀疏、大风频繁,极易形成风沙流。在道路工程修建之前,风沙流一般能够顺利通过,但在道路工程修建以后,其存在破坏了风沙流平衡状态,风速增大的区域将会形成风蚀现象,而在风速衰减区域则形成积沙现象,给道路工程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

国内外学者针对道路工程风沙灾害做了大量的研究,部分研究成果逐渐应用在道路工程中。但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沙流结构特征[1-3]、路基沙害形成机理[4-7]、防沙工程效益评价[8-15]等方面,而对风沙地区涵洞的相关研究较少。涵洞工程作为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过水和通行的作用,涵洞一旦被积沙所堵塞(图1),轻则增加养护费用,重则山洪爆发冲毁线路。因此,探究风沙地区涵洞周围的风沙流场及沙害形成机理,不仅可以为既有线涵洞风沙防治提供依据,而且可以为新线的建设提供指导。

本文以青藏铁路一涵洞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构建欧拉双流体非稳态模型,研究涵洞周围的流场结构、积沙形成机理以及涵洞高度对其流场结构的影响。此外,利用超声波风速风向仪测试涵洞中轴线处的风速变化趋势,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型的可靠性。

1 研究方法

1.1 数值模拟

1.1.1 控制方程

风沙流是气体携带沙粒运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属于典型的气固两相流。在计算过程中,需要遵循质量方程和动量方程。质量方程为

式中:t为时间;fj为第j相的体积分数,j=1表示气相,j=2表示固相,且f1+f2=1;ρj为第j相的密度;vj为第j相的速度。

气相动量方程为

固相动量方程为

式中:p为气相和固相共享压力;τ1、τ2分别为气相、固相的应力应变张量;g为重力加速度;C12为气固相动量交换系数;p2为固相压力。

1.1.2 构建模型

数值分析中,计算域的大小对计算效率和结果的精确性具有较大的影响,过小计算结果误差偏大,过大则所需时间较长。因此,本文在多次试算后确定计算域的大小为100 m×20 m×20 m。计算域的边界层采用robust,网格类型为tetra/mixed,网格单元总数约为200万。边界条件见表1。

表1 边界条件

1.2 现场测试

现场测试主要是利用风速风向仪,对涵洞周围的流场进行定点监测,进一步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监测设备的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风场监测设备主要采用英国生产的WindSonic超声波风速风向仪,其主要参数为:风速0~60 m/s,精度为±2%@12 m/s;分辨率0.01 m/s,反应时间0.25 s,最低值为0.01 m/s;风向0~360°(无死角),精度为±3°@12 m/s,分辨率1°。

图2 涵洞周围风速风向仪分布示意(单位:mm)

2 计算结果与分析

理想状态下,在平坦的地面上,可认为风沙流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即非堆积搬运状态。只要气流的状态不发生改变,风沙流中的沙粒就不会沉积,从而不会产生风积沙害。为了更直观地分析这种状态,利用波动指数(测点速度与来流速度的比值)来表征,当波动指数大于1时,风沙流处于风积状态,反之处于风蚀状态。风沙流属于一种贴近地表的气固流,文献[16]指出青藏铁路沿线90%以上的固体颗粒在1 m以下。因此,研究近地表气流的波动指数,对于了解风沙的状态十分重要。

2.1 涵洞中线波动指数

不同高度处沿涵洞中线的气流波动指数见图3。可知: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良好。这说明所建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涵洞周围的风沙流场。气流靠近涵洞时,受涵洞的阻碍作用速度开始逐渐减小,到迎风侧洞口时速度达到最小值,气流进入涵洞后,由于过流断面减小气流被压缩,根据伯努利原理,气流速度将会增大,到背风侧洞口时过流断面突然增大,气流发生扩散,速度急剧减小。总体上看,距地表0.1 m处的气流波动指数明显小于距地表0.5 m处的气流波动指数,且两者在洞中沿程变化趋势也存在差异,距地表0.1 m的气流波动指数呈递减趋势,而距地表0.5 m的气流波动指数呈递增趋势。这说明越靠近地面,附面层对气流的影响越大。

图3 不同高度处涵洞中线沿程气流波动指数

2.2 涵洞流场分布特征

风速15 m/s时,涵洞周围气流波动指数等值线见图4。可知,气流在途经涵洞时,波动指数在涵洞周围重新分布。在迎风侧洞口周围的波动指数在1以下,说明气流速度有所衰减,气流携带沙粒的能力降低,可能在该区域形成积沙。迎风侧路肩附近波动指数在1以上,说明该区域气流速度有所增加,可能在该区域形成风蚀现象。除了近地表,涵洞内气流波动指数也在1以上,说明涵洞内的气流速度也被加强,气流携沙能力增强,不易在涵洞内形成积沙。背风侧路基波动指数出现了大幅度衰减,说明该区域处于弱风区,沙粒最容易在此沉积,但该区域下方的气流在惯性力作用下和涵洞内几乎一致,且比原始风速大,跌落在此处的沙粒可能重新被气流带走。另外,背风侧洞口在地表一定范围内(图中A区域)也出现了弱风区,沙粒在此处沉积可能性较大。

图4 涵洞周围波动指数等值线

2.3 涵洞周围沙害形成机理

风速为15 m/s、固相初始体积分数为0.1时,不同时刻涵洞周围沙积线见图5。

图5 涵洞周围沙积线随时间变化情况

由图5可知:t=1 h时涵洞周围的积沙仅分布在洞口两侧,洞内几乎没有积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t=2~3 h),积沙开始向洞内延伸长,但两侧洞口延伸的积沙并未连成一片;当t=4 h时两侧洞口延伸的积沙连成一片。结合图3、图4分析其原因为:风沙流靠近涵洞时,两侧洞口均有气流衰减区,此时沙粒开始沉积在该区域,而涵洞内部气流受狭管效应的作用,速率略高于原始风速,故开始时不存在积沙;随着时间的推移洞口积沙逐渐增多,以至影响到洞内风速,洞内部分区域风速发生衰减,新形成的衰减区开始逐渐积沙,如此反复循环使得整个洞内均存在弱风区,最终积沙堵塞涵洞。

2.4 涵洞高度对流场的影响

涵洞宽度一定时,高度影响洞中过流断面的大小,进而影响气流的速度,间接影响涵洞周围风沙流场。风速为15 m/s、距地表0.5 m时,不同高度的涵洞周围沿程气流波动指数见图6。

图6 不同高度的涵洞周围沿程气流波动指数

由图6可知,涵洞高度越大两侧洞口气流波动指数越大,当涵洞高度为4 m时两侧洞口指数均大于1,说明涵洞宽度一定时,涵洞高度越高洞口的气流衰减幅度越小,气流的携沙能力越强,越不容易在洞口形成积沙。因此,在风沙地区设计涵洞条件允许时,建议提高涵洞高度,减少涵洞沙害。

3 结论

1)风沙流途经涵洞时,气流风速重新分布,在涵洞口气流速度发生衰减,形成相对弱风区,在迎风侧路肩,气流速度得到加强,形成相对强风区。

2)洞口气流速度衰减是涵洞产生沙害的直接原因,在形成过程中积沙首先从洞口开始,进而影响到洞内风沙流场,两侧洞口的积沙逐渐连成一片,最终堵塞涵洞。

3)涵洞宽度一定时,高度越高洞口气流速度衰减幅度越小,越不容易引起积沙。在风沙地区设计涵洞条件允许时,建议提高涵洞高度。

猜你喜欢
涵洞风沙洞口
强夯法施工对高填方涵洞稳定性影响分析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工艺
高速公路涵洞安全性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
降低深埋涵洞侧壁摩阻力的效果分析
时间的年轮
沙枣花
都怪祖先
重生
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