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麻醉方法在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10-14 07:24丁芳梅
甘肃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全身硬膜外直肠癌

丁芳梅

(甘肃宝石花医院麻醉科,甘肃 兰州 730060)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肿瘤,经腹腔镜手术可减小患者创伤和术后疼痛,但给予不同麻醉方式会对手术进程和患者术后恢复、镇痛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1]。结直肠癌手术常见的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大量研究表明,在结直肠癌腹腔镜患者手术中,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优于纯全身麻醉方式[2];但全身麻醉复合区域神经阻滞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方式,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成果较少。本次研究选取118 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分别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和全身麻醉复合区域神经阻滞,对比评价两组结直肠癌腹腔镜患者手术镇痛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至2020 年8 月,经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18 例,根据手术给予的不同麻醉方式,将患者分成59 例/CON 组和59 例/RES 组。CON 组,女性27 例,男性32 例;年龄49~73 岁,平均(58.35±5.47)岁;体 重46~81kg,平 均(60.19±5.21)kg;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RES 组,女性25 例,男性34 例;年龄47~70 岁,平均(57.86±4.39)岁;体重45~79kg,平均(58.74±4.58)kg;给予全身麻醉复合区域神经阻滞麻醉。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体重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

入选标准:①患者确诊结直肠癌;②患者肝、肾功能未发现异常,凝血状态良好,无严重的心肺方面疾病;③患者术前14d 停用其它镇痛药,且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史。排除标准:①患者结直肠癌合并其它手术;②患者有精神类疾病;③患者年龄大于75 岁[3]。

1.2 方法

(1)术前麻醉。患者术前1d 行中心静脉置管,入室后监测心电图、心率、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实时监测动脉血压和平均动脉压。

CON 组患者,常规取左侧卧位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在T12~L1椎间隙位置定位,采用常规消毒处理后,用1%利多卡因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然后实施穿刺,确定穿刺针进入硬膜外间隙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检查无回血且注入少量生理盐水通畅,固定导管。左侧卧位改平卧位,经硬膜外导管注入5ml 浓度2%的利多卡因,确定有麻醉平面,注入8~15ml 浓度0.5%的盐酸罗哌卡因,控制麻醉平面在T6~T12水平,实施静脉全身麻醉,术中硬膜外每小时追加4~5ml 浓度0.5%的罗哌卡因。

RES 组患者,常规取仰卧位,腹部皮肤严格消毒后,每侧取0.5ml/kg 浓度0.375%的罗哌卡因,实时超声引导定位,将20G 局麻针尖送至腹内斜肌与腹横肌间的筋膜间隙,回抽并注入少量药液,确认针尖位置无误后,回抽并缓慢注射药物,超声图上可见注射形成弓形向下腹横肌浅筋膜影;同样方法进行对侧平面阻滞。当局麻药起效10min 后,实施静脉全身麻醉。

全麻诱导前,患者持续面罩吸氧10min 以上,依次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3~0.5ug/kg、丙泊酚1~2.5mg/kg、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进行静脉诱导;2min 后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术中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4~12mg/kg/min,瑞芬太尼0.5~2ug/kg/min;静脉注入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0.8mg/kg,持续30~40min,维持肌松。

(2)术后镇痛。CON 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50ug和30ml 浓度1%的罗哌卡因,通过生理盐水稀释到175ml 后使用,背景剂量为4ml/h、PCA4ml/次,持续锁定时间为15min。RES 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100ug、地佐辛10mg、托烷司琼3mg,通过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 后使用,背景剂量为2ml/h、PCA2ml/次,持续锁定时间为15min。

(3)对比指标。对比2 组患者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麻醉复苏、术后应激反应、术后恢复和镇痛情况指标。

(4)统计学方法。评价数据使用SPSS23.0 进行统计,计数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组间对比采用t 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分析结果

2.1 术中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

麻醉开始时,对比RES 和CON 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和术毕缝合时,RES 组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小于CON 组,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 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伴随手术进行,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对比(±s)

表1 2 组患者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对比(±s)

2.2 复苏情况

对比RES 和CON 组患者的复苏情况指标,2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复苏情况对比(±s)

表2 2 组患者复苏情况对比(±s)

2.3 术后恢复情况相关指标

对比RES 和CON 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RES 组明显减小,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对比(h,±s)

表3 2 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对比(h,±s)

2.4 应激反应变化

对比RES 和CON 组患者术后24h 的应激反应指标,2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对比(±s)

表4 2 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对比(±s)

2.5 VAS 疼痛评分

对比RES 和CON 组患者拔管后30min、术后6h、12h、24h 时的VAS 评分[4],2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 组患者术后VAS 评分对比(±s,分)

表5 2 组患者术后VAS 评分对比(±s,分)

3 讨论

结直肠癌患者发病人群多为老年人,且老年患者自身器官功能衰退,同时伴有老年性疾病,对患者实施麻醉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选择安全合理的麻醉方式是保证老年人手术成功的关键[5-6]。虽然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是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较为成熟的麻醉方式,但还存在缺陷,上腹部的阻滞平面过高会引起胸段神经麻痹,导致呼吸困难。全身麻醉复合区域神经阻滞,可以防止硬膜外穿刺带来的并发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精准定位麻醉,不影响呼吸肌运动,镇痛时间较长,舒适度和安全性高。

RES 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明显小于CON 组(P<0.05);切皮和术毕缝合时,RES 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小于CON 组(P<0.05);2 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伴随手术进行,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以上术中和术后恢复指标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结论为:对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的区域神经阻滞,可增强镇痛效果,降低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预后康复效果好。

猜你喜欢
全身硬膜外直肠癌
石榴全身都是宝
老鳖全身都是宝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