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奇女阿娜伊斯:我和三个男人斑斓而伪装的一生

2021-10-14 09:46徐建中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21年9期
关键词:伊斯雨果米勒

徐建中

阿娜伊斯·宁是世界著名的女性日记小说家,被誉为现代西方女性文学的开创者。她有着像教堂壁画上圣母一样圣洁美丽的面容,她一生出版了11部日记,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阿娜伊斯·宁日记》。西方文坛评价:“宁的日记是20世纪最独特的一道文学风景线,我们首次有了一部详细明确记录现代女性自我发现旅程的激情之作,该日记可与圣奥古斯丁、佩特罗尼乌斯、阿伯拉尔、卢梭、普鲁斯特的作品媲美。”

然而,很多人只看到了她的辉煌,却并不知道她写书时鲜为人知的艰辛历程。为了写好日记,她深入体验各种各样的感情经历,一个是多金痴情的雨果,一个是才华横溢的亨利·米勒,一个是年轻英俊的鲁伯特,他们都深深地爱着阿娜伊斯·宁。她的文字浸透了人们的渴望,令人震撼,就像她自己所说:“总有一天,人们一定会明白,包裹严实藏在花蕾里,远比尽情绽放疼痛难耐。”

恋父情结,人生若只如初见

1903年2月21日,阿娜伊斯·宁出生于巴黎,父母都是音乐家。受父母的影响,宁从小便热爱艺术,尤其喜欢阅读和音乐。

她时常溜进父亲的书房中,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藏书。父亲欣喜地看着她说:“你这么喜欢读书,将来一定可以当个作家。”

但是,这样快乐的日子并未持续多久。宁9岁那年,父亲去欧洲和古巴演出,却在外有了新欢,无情地抛弃了家庭。

父亲的绝情对年幼的宁造成了巨大伤害,她变得孤独而内向,变得很少说话。她开始撰写自己的童年日记,作为写给父亲的信笺。她对父亲既爱又恨,她把这种复杂而孤独的情感都倾诉在笔端。

看着一行行字在本子上留下印记,她忽然觉得自己变成了作家,可那些字很快就变成父亲决绝的眼神,每看一行,便会撞击着他的心,有一种说不出的痛。

再大一些的时候,宁终于明白父亲永远都不会再回来,因为他和母亲已离婚,他和别的女人结婚了。宁再也不相信纯粹而专一的爱情,她暗暗发誓,自己绝不能活成母亲那样,成为一个被男人抛弃的可怜女人。

几年后,宁随母亲迁往美国纽约生活。在美国,她进入公立学校读书,然而她不喜欢古板和教条的标准式教育,便退学了。在她心中,一直没忘记作家梦,她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忘不了那个梦,还是忘不了父亲。

退学后,她成了公共图书馆的常客,经常在那里一待便是一整天。在图书馆中,她按照英文字母ABC的排列顺序读书,那时的她读书并没有什么章法,就是觉得多读书肯定有好处,所以读完一个序列就紧接着进入下一个字母。

也许她永远也不会想到,正是这段时间的海量阅读,为她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时的她单纯,对世界充满了无尽的好奇,在阅读中她获得了某种力量,让她越来越自信!可贵的是,她在学习中还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自学的方式,写的读书笔记一大摞一大摞的。正是在如此巨大阅读量的加持下,19岁时,她便展现出非同一般的写作能力。

一天,宁和往常一样在图书馆看书,肚子忽然钻心疼痛起来,她想起身去医院,却一下子跌坐在地上,眼泪都痛得掉下来。

正巧,书桌旁有一位小伙子在看书,他问了下情况,立刻背起宁往医院跑去。

宁趴在他的背上,虽然肚子还在痛,但她却觉得很温暖,就像小时候,父亲背着自己一样。她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年了,自己还是忘不了父亲,明明一边恨着他,却又一边思念着他。到医院一检查,居然是急性阑尾炎,再来晚一点,就会化脓穿孔,生命都会有危险。宁感激地看着小伙子,小伙子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她。

原来,这个小伙子叫雨果,虽然还只有25岁,却是一位经济实力雄厚的银行家兼电影制作人。他对美貌时髦、才华横溢的宁一见钟情,随即便展开了猛烈的爱情攻势。

宁对雨果其实也有好感,尤其在他身上感觉到了一种久违的父爱,她还不能确定那究竟是不是爱情,但她能确定,雨果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男孩,绝不可能像当年的父亲一样抛妻弃女。1923年,年仅20岁的宁和雨果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婚后,她随丈夫搬回巴黎,过上了养尊处优的富太太生活。

巅峰之恋,一寸相思千万绪

如果日子就这样云淡风轻过下去,寧的生活完全可以在波澜不惊中度过。可是,在她的骨子里,还有着一份从小的作家梦,她认为生活不应如此平庸。她有很多朋友,遇见了各种不同的人,他们的生活各有各的精彩,这些都值得写出来,她有一种莫名地想表达什么的冲动!

宁的内心如此丰富,每天她的脑海里会漂浮着字句,眼睛里充满了一种对更美好事物的渴望。

并且,当她从一个女孩成为一个女人时,忽然就明白了母亲当时的处境,母亲是一个保守的人,太多和母亲一样的女人都禁锢了自己。

可是,有很多人却从未被唤醒,她们像在雪地里睡去的人,永远不醒。宁意识到自己身陷一座美丽的监狱,只能通过写作才能冲破樊笼,叫醒那些沉睡的人。也包括自己!

宁决定写一本关于性学的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自我精神的一个修炼过程,这样的书,能够让封闭的女性认识并唤醒自己。

她以日记的形式开始写这本书,她写道:“对我来说,奢侈品并不是一种必需品,美丽的东西和好的东西才是必需品。当我躺在阳光下时,我想起了‘热带这个词的定义是‘改变,变化,我知道,一个全新的女人将在这里诞生了。”

1931年,宁在一次作家沙龙上认识了美国当时最有名的情爱作家亨利·米勒。

1891年12月26日,亨利·米勒出生于纽约一个德裔裁缝的家庭。成长中的亨利·米勒所处的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并不优越。他从事过各种各样的职业,如水泥公司的店员、《华盛顿邮报》的见习记者、电报公司的人事部经理、体校教师、广告文字撰稿人、编辑、图书管理员、统计员、机械师、慈善工作者、保险费收费员、煤气费收费员、文字校对员、精神分析学家等。有的工作他干了甚至不到一天。

米勒穷困潦倒,却高大威猛,风流倜傥。他一边写作,一边沉迷于酒色。但在宁的眼里,他却是自由、反叛、先锋和艺术的化身。

那时候,宁的日记写作正遭遇瓶颈,她便向米勒请教。米勒哈哈大笑:“写作来源于实践,你总在家臆想,没有切身体会,自然写不下去了。”

宁忽然就羞红了脸,她在日记中确实经常有一种对爱的幻想,她常常假想和自己崇拜的偶像在一起,就像璀璨的烟花在瞬间爆裂,或直坠,或横扫,或硬挺,直至挤满整个星空。

她和丈夫在一起时,就像一团受潮的鞭炮,还没点燃就熄灭了。丈夫对她很体贴,但她却常常恍惚,觉得自己对丈夫的并不是爱,而更像一种恋父情结。

宁正思忖着,忽然感觉有什么东西碰了一下自己。她一看,原来米勒正抱着胳膊,一只肘弯正抵在她胸前,虽然很轻,似有若无,她却有一种触电的感觉。

她赶紧挪了挪身子,米勒却把脸凑得更近了一些。这是一张英俊的脸,宁好像早就在什么地方见过,但一时想不起来。

“我们见过。”米勒似乎心有灵犀。

“在什么地方?”

“梦中。”

宁一下子笑了,梦中的那个人,是他吗?不管是不是他,她觉得,他们都已经绑在一起,无法挣脱。

几天后,宁与米勒展开了秘密的婚外情。如果说,雨果是一位父亲,那米勒就是一名勇士。宁发觉自己被米勒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开,再抛到云霄之中,骑在云朵上飞了起来。

宁就像一个未臻成熟的学生忽然尝到了甜头,他们开始频繁约会,米勒的出现使她的幻境得以实现,她越放纵就越接近清纯无邪。

她的日记开始顺利推进,从对爱的幻想发展到爱的体验,她对女性文学又有了新的体会。她写道:“人在情感饥饿时,最能精确袒露自己。你不知道它会给你带回什么:新生活、新朋友、新的爱情,新的生活方式。”

然而有一天,雨果还是发现了端倪,他撞见刚刚云雨完的妻子和米勒并肩坐在床上。他并没有责怪宁,只是默默牵着她的手,请她回家。

看着厚道的丈夫,宁心中五味杂陈,她既愧疚,又不舍。但她知道,米勒就这样成为一个背影褪去了,隔着恍恍惚惚的寒风,永生永世,不再相见。

回到家,她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早上我哭了,我哭是因为我爱这条让我离开米勒的街道。有一天,或许会因为它让我回到米勒的身边,但那只能在下一世。我哭也为了成为一个女人的过程如此痛苦,我更为了从今以后不再哭泣……”

姐弟之恋,未妨惆怅是清欢

从此以后,宁开始专心从事文学创作,陆续发表了《玻璃钟下》《爱情谍屋》《米诺陶洛斯的诱惑》《小鸟》《文学的激情》(与亨利·米勒合著)、《亨利和琼》等小说诗。

1944年,41岁的宁去美国寻求写作素材,认识了演员鲁伯特·保罗。保罗年轻英俊,足足比宁小16岁,但他却被宁的独特气质深深吸引,一门心思爱上了她。

在宁的眼中,保罗就是一个孩子,因为自己也写剧本,而他是演员,所以有很多共同话题,彼此在一起就非常放松,完全感觉不到年龄的差距。但是,实际年龄明明摆在那,他怎么会爱上自己呢?

保罗说:“我不想要普通女人和普通婚姻,我只喜欢你。”宁陷入了矛盾之中,她想告诉保罗自己有丈夫,但终究没说出口。因为,她对保罗也有好感,并且,她的日记也需要保罗带给她全新的体验。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保罗没有离开,他们在电闪雷鸣中交融于一起。窗外的雨点越下越疾,就像在做最后的冲刺,一道闪电划过,房间也似乎晃动起来。

宁紧抱着保罗,在摇摇欲坠中,她的日记又开始了新的篇章。很多个夜晚,宁想离开保罗,但保罗就像一本未曾写完的日记,每次都能带给她新的体验。

不写小说时,宁仰面躺下,拿着日记本,攥着一支笔,枕着一席梦,专心致志,把保罗拼接进自己的血液。保罗说:“我们结婚吧!”“现在这样不是挺好吗?”宁不想说谎,却又不想告诉他自己已结婚。她将自己包裹在谎言里,就像它有安定功能一样,但谎言走不进她的灵魂,谎言像衣服,从未成为她肉身的一部分。

“好的,我不勉强,我会耐心等,直到你答应的那一天。”保罗说。

宁微笑着,但她心中却在忍受着无比煎熬,她身上有两个女人的影子,一个绝望迷惘,感觉自己在沉没;而另一个只想给人们带来美丽、优雅和活力。

在巴黎,她感受着雨果提供的豪华公寓和锦衣玉食,每当想念保罗时,她就会以外出采风为借口,前往洛杉矶。

在洛杉矶,她和保罗住在低调的乡间公寓内,需要前往巴黎时,她便告诉他是去处理文学出版的问题。

这种两头打圆场的方式让她内心充满了罪恶感,她想逃离,却被欲望和日记牵扯着,苦不堪言。

终于有一天,她向雨果提出了离婚。这个温情的男人没有阻拦,而是像父亲般平静地说:“我尊重你的选择,但即便是离婚了,我们还是朋友,我会像以前一样好好照顾你。”

宁的泪水无声地滑落,他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为了完成日记,她只能选择离开。

1954年,宁和保罗在洛杉矶举行了低调而简朴的婚礼。宁在精神上是一片原生态的汪洋,能奔向四面八方,而保罗的爱如涓涓细流,能涌入每道沟壑,注满每道洞穴。

在爱情的滋润下,保罗带给了她更多的创作灵感,她的日记驶入了一个崭新的航道。

1954年,她的长卷《阿娜伊斯·宁日记》终于全部完成,共分四部,时间事件纵横交错、沟壑天成、渐次成长、浑然一体。

在日记中,宁用谦和细腻、毫不扭捏的笔触展示了内在自我和对性文化的认识。

这是一部读起来可以点燃生命的作品,它会触动人性最原始的欲望,让女性更好地认识自己,唤醒意识,点燃欲望。随后,宁又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性认识撰写并出版了《劳伦斯评传》《技巧之冬》等多部文学作品。

人们这时才发现,原来早在二三十年代的法国巴黎,就有一名完美的女性主義者存在了,她美丽时髦、先锋独立、才华横溢、情感自主,俨然是新时代女性的标杆。一时间,宁声名大噪,被奉为新妇女运动的领袖和前卫文学王后,而她和三位男士的故事,也成为一代传奇。此时,她已经60多岁。

晚年的宁在美国各大学、出版聚会中乐此不疲介绍女性写作和性独立问题。曾经执导《布拉格之恋》的美国著名导演考夫曼还将她日记的第一部改编成电影《亨利与琼》,成为永远的经典。

1977年,74岁的宁因病辞世,她被美国《新闻周刊》称为“现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编辑/征 贞

猜你喜欢
伊斯雨果米勒
雨果剃发
伊斯卡刀具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雨果剃发
雨果的“谎言”
下期主题 和米勒一起画乡村
伊斯卡 创新永无止境——访伊斯卡刀具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孙庆丰先生
EMO HANNOVER 2017之伊斯卡
为什么接电话
为什么接电话
解读米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