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学习支架,完成整本书阅读专题任务

2021-10-14 08:38黄怡静
速读·中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习支架学习资源

黄怡静

◆摘  要:阅读是语文日常教学中的重要组成。“整本书阅读”是符合新时期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理念,旨在從不同的层面培养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启发学生高度重视“整本书阅读”。要在常态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整本书阅读”实践,要求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有深刻全面及科学的认识,分析讨论当前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及不足,在求真务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上,引导学生搭建从知识图式、情境活动、学习资源三个方面着手的指向抽象思维活动的学习支架,建构明晰的阅读流程,拓宽阅读通道等,帮助学生完成专题阅读任务,真正带动学生学会、喜欢并高效的开展“整本书阅读”。

◆关键词:学习支架;知识图式;情境活动;学习资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进行专题阅读活动探究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钻研文本,不断思考感悟,获得情感体验。搭建指向抽象思维活动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重构知识体系、完成学习任务、开阔学习视野,进而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最终形成能力,思维得到发展。教师可以从搭建知识图式支架、情景活动支架、学习资源支架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搭建自己的学习支架,完成阅读任务。本文即选择《骆驼祥子》来分享探讨如何搭建学习支架,实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

一、“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意义

(一)“整本书阅读”的提出与教学要求

在于1942年,“整本书阅读”就已经在叶圣陶先生的《论中学国文课程修订》一文中有所提及。叶先生认为“国学教材似乎该用正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由此,“整本书阅读”教学被逐步纳入语文日常教学之中,强调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时期的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规划为“必修课”,规定教师针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设计专题化的阅读教学与学习,或与语文其他常态化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融合,使其成为学生常态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涵与意义

所谓“整本书阅读”就是完整的阅读一真本书,包括作者、创作背景及文本内容等。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其意义价值显然意见,从不同的视角有着不同的价值意义表现。从阅读本身而言,阅读整本书能够引发学生基于作者、创作时代背景以及书籍内容等各方面展开联想,帮助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理解书籍内涵,加深学生对书籍主题的思考、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从而汲取思想精深方面的精髓。这是对语文阅读教学意义的实践,有利于学生发展综合性的阅读思维。同时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通过美好的词汇、语句、锻炼等,促进学生与作者之间达成无形态的审美交流,“与先贤对话、与智慧神交”,是对学生审美体验的延伸以及审美能力的锻炼与提升,有助于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形成阅读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从学理层面讲,阅读是义务制教育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在新课改以来,阅读教学的比重加大,丰富学生阅读经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显而易见的目标任务。但阅读是个常态化、连贯性的学习过程,单独依靠课程的单篇短篇来展开阅读教学,难以将良好的阅读氛围贯穿于学生的课内外生活之中,因此也难以真正督促学生热爱阅读并习惯阅读。强化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能沉静心思,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之中。

二、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重要方向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思路探讨

国家政策“倒逼”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人物要在语文日常教学中有体现、有成效,就必须紧紧把握“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重要方向,这也是一线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集中关注、思考与严重的重要课题。探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思路,可遵循“理解整本书阅读——梳理阅读哪些整本书——设计整本书阅读时间计划”的基本路径。理解“什么是整本书阅读”就是要求教师能“吃透”整本书阅读的内涵意义,设计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教学方案。“整本书阅读”要读哪些,即教师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融合“整本书阅读”,能结合各阶段语文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整体目标,梳理各阶段背景下适应于不同基础、不同年龄段或学年段学生的阅读需求及阅读习惯,促进师生“一起读、关联读、持续读”,把“整本书阅读”教学做细、做实。“在什么时间进行整本书阅读”,就是要解决处理当前学生阅读时间不充裕的问题,通过有效规划课内外时间来完成“整本书阅读”,采用不同的阅读时间结构模式,引导学生自行设计阅读计划表,既要在课堂上保证必要的基础阅读时间,又可以结合课外作业、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整本书阅读向课后、课外延伸,逐步整本书阅读从量向质的飞跃。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方法探讨

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模式自然是需要“因材施教”的,同时“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成效与一线教师的教学课程设计以及学生自身的参与体验都有着密切关系。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时,基于不同的视角有着不同的时实践方法。例如从一线教师而言,在日常教学中落实“整本书阅读”,可以基于教学计划表,开展“整本书阅读”主题的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写作课、分享课、评价课等等,旨在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点燃阅读热情,激励学生通过分享交流等在合适的时间缓解学生的阅读疲劳的产生,借助问题讨论、片段赏析、情境演出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持续性,最后通过写作、互评等,提升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加深对作者的认知、对书籍内涵的深层理解、与自身实际的关联与联想,并将通过整本书阅读获取的知识信息固化成阅读延伸,如读后感、文本创作等,提高阅读效果,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又例如对于学生而言,则要学会有效整本书阅读的方式方法,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构建独立阅读与思考、同伴交流与评价、阅后表达与沉淀、综合延伸及应用的模式推进自主阅读的学习与锻炼,在整本书阅读中有所收获、有所思考、有所理解,实现整本书阅读的不断进阶与循序渐进。

三、结合《骆驼祥子》语文教材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在《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专题,设计专题活动任务,从而获得思想启迪和审美体验。如何实现抽象的理解、感悟、体验等目标,就必须搭建相应的学习支架,将学习目标分解到各个可视化的任务当中,通过任务的完成情况检测目标的达成程度。

(一)搭建知识图式支架,重构理解性知识体系

图式是人们存在于记忆中的认知结构或知识结构,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由已有的认知和知识出发,整理成更高级的知识图式,从而生成新的理解路径,不断深入文本,也在不断重构自身的理解性知识体系。

持续搭建知识图式支架有利于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时更加贴近文本,完成由原来的“点到为止”的浅层阅读到形成“面面俱到”的统整性阅读视角的转变。以《骆驼祥子》为例,部编版教材的名著导读的专题探究有一个任务是“给祥子写小传”。如果按照学生以往的阅读经验,没有搭建完整的知识图式支架,学生的阅读成果就会显得片面、零碎,往往是读到哪、写到哪。搭建完整的知识图式支架,就是让学生在原本已有的认知经验中,搭建从人物经历到人物形象的进阶式的知识图式支架,进而理解人物形象的内涵,再外化成可评价的“人物小传”。

在下一层级的两个知识图式支架中,人物经历的知识图式支架的搭建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绘制线性的思维导图或者鱼骨图来实现。因为无论思维路径是由发散走向聚合,还是由聚合逐步发散,学生只要在搭建支架的时候明白最终的聚合是指向“祥子的经历”即可。通过整本书阅读,我们可以知道,祥子的人生经历都是圍绕他买车的“三起三落”的经历展开。教师可引导学生梳理单一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时围绕“目标、阻力、努力、结果、意外、转折和结局”七要素构建知识图式支架。这个支架一旦搭建起来,学生在往后的阅读遇到相类似的任务就能有的放矢了。

在解读祥子人物形象的时候,如果停留在用原来的“人物描写”、“性格分析”、“环境烘托”等图式支架去把握人物形象,就会显得单薄。可以尝试通过祥子这个个体构建不同层级的知识图式支架:

这三个层级的知识图式支架既能够帮助孩子多角度的解读人物的主要和次要的性格元素,解读得更加全面到位;又能够帮助孩子在分析形象的时候关注到人物关系,对主次要人物进行勾连、比较,把握共性和个性;还能够帮助孩子借助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等传统文化支架理解人物承载的文化内涵,获得深层的审美体验。

(二)搭建情境活动支架,完成体验式学习任务

情境化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从近两年的中考命题,尤其是2020年省考的作文题目,都能发现相比以往更加注重学生的情境化体验。那么,该怎么帮助孩子在阅读名著的时候搭建合理的情境活动支架,在积极的言语活动中完成体验式学习任务,就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老舍作为一名语言大师,他的很多作品都弥漫着浓郁的“京味儿”。品析《骆驼祥子》的“京味儿”这一专题阅读就可以通过搭建情境活动支架来完成:

观赏电影片段是直接给孩子视觉、听觉的冲击,表演课本剧是孩子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并且用语言表达出来,情境转化让孩子结合日常生活情境,想象小说片段的故事如果发生在学生生活的地域(如本地生源可以结合闽南地区特色)在风俗人情、语言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表现,让学生从观看表演的感受、评价学生表演优劣的表达和对不同地域的对比评价中真正体验到何为“京味儿”以及“京味儿”的语言特点。这也符合课标中要求的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不是用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三)搭建学习资源支架,开阔感悟性学习视野

部编版教材较之前版本的教材的优势就在于这个教材的“统整性”更强,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就应该更加注重情境、内容、方法、资源的整合,搭建学习资源支架,有利于学生开掘阅读视域,开阔学习视野。

《骆驼祥子》有一个“探究悲剧原因”的专题,里面涵盖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果不给学生搭建学习资源支架,学生的探究就会浮于表面,在遇到相应的问题也就不能触类旁通。搭建结构合理的学习资源支架,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单文本赏读”到“跨文本联读”,将看似无关、凌乱而实际上相互勾连的信息进行联结,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可以通过下表搭建学习资源支架探究悲剧文化的审美价值:

在搭建学习资源支架的过程中,因为现在处于“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外部学习资源极其丰富,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筛选、运用和整合有效资源。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搭建结构合理的学习资源支架,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了解如何获取和比对学习资源,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有新生成,在不断生成的过程中收获成长。

在整本书专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遵循阅读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完成阅读任务,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温儒敏,王本华.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3]袁圆.学习支架在整本书阅读微专题教学中的运用.中学语文教学,第501期:20-23,2021.03.

猜你喜欢
学习支架学习资源
生本理念下初中物理“支架式”教学的实践思考
学习支架在学习支持中的作用探究
“学习支架”的继承与融合
强化支架意识提升学习效能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O2O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新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基于大学生成才的移动学习软件应用调查研究
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资源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