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探究

2021-10-14 10:11余彩萍
速读·下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核心素养

余彩萍

◆摘  要: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在小学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渗透德育因素,是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将针对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进行深度分析与探究,旨在通过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去实现德育的最终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德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需要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放在重要位置,将德育教育纳入重点工作计划中,将课程内容与德育目标进行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教师需要加强教学观念,针对教学现状进行充分分析与调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组织小组讨论,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一、加强教学观念,树立德育目标

要想实现德育教学的目标,教师需要加强教学观念,认真学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在思想观念的引导下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以自身精神层次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将正确的德育观念作为引导,在教材中挖掘具有学习价值的思想观念和人文属性,将德育因素渗透在基础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目光转移到这些因素的分析和理解方面,为实现德育目标提供便利条件。

在“人之初”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将德育作为挖掘教材内容的关键点,将课文内容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人们在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因为生长环境和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而出现了习性的差别,因此,大家都应该从小接受正确的教育,才能够保持善良的本性,需要教师和家长专心地完成教育的目标。”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其所蕴含的精神品质和中心思想,从而实现德育精神的探索、理解和学习,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与教材中的插图相结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目标,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德育氛围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关键因素,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知识展现形式营造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实现德育内容的有效渗透。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课文中的重难点内容提取出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展现形式和形象化的视觉效果对课文中抽象的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教师需要将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接受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有效熏陶,从而实现德育氛围的营造。

在“大禹治水”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大禹治水的视频片段,可以选择影视剧剪辑的片段,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讲述大禹治水的动画,利用动画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展示完视频后,教师可以根据视频内容提出几个引导性问题:“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在治水过程中体现出怎样的精神品质值得我們学习呢?”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大禹“舍己为人”“一心为民”“不顾小家而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精神”等优秀的精神品质,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三、组织小组讨论,锻炼合作能力

学生之间处于相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状态,更能够理解他人的学习需求和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完成对课文中德育因素的探索与学习,在深刻理解其情感内涵的同时提升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小组人数和成员,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后进生共同进步,有效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组织小组合作讨论环节时为其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讨论目标,在设计讨论目标时尽量保证其趣味性,抓住部分细节性内容提出探索问题。在讨论环节中,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考内容进行适当点拨和指引,引导其提升语文素养。

在“小马过河”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讨论的问题:在面对同样一条河的时候,老牛说水很浅,但是小松鼠却说水很深,他们谁的说法是正确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在动手操作模拟老牛和松鼠过河的场景,向他人展示自己观点的合理性,锻炼合作能力,在班级讨论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整合,并渗透德育内容进行总结:“遇到困难可以向他人询问,但是自己要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四、加强阅读训练,领会德育内容

课文中的文字内容与思想内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具有值得深度挖掘的重要内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进行德育精神的挖掘与讲解。在讲解完基本的故事内容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故事中体现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进行深度分析,提出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引导其产生良好的探究精神和思考状态。在思考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部分语句进行德育内容的讲解,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剖析,挖掘值得终身学习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令其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在“掌声”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的重要内容提出问题:“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一看那句话描述了英子在接受大家的鼓掌鼓励后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找到“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的课文内容,之后对其进行深度分析:“为什么英子会产生这些改变?因为她从同学的掌声中获得了前景的动力,鼓起了积极生活的勇气。”通过对课文的深度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产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中领会更多的德育内容。

五、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教学的有效渗透,能够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具有良好民族气节、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的人,对于其未来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授课方式时重点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引导学生接受良好的思想情感的熏陶,打好思想基础,实现情理交融,成为爱祖国、遵纪守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晏成方.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策略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20(S2):82-84.

[2]赵瑞芳.信息技术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0(A5):23-24.

[3]贾立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应用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125.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核心素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