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心理状态的探究

2021-10-14 22:38郑森
速读·中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心理状态

郑森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声乐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增加,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为了培养出更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创新型声乐人才,我们须做要做好声乐教学工作,其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心理状态。本文将学生演唱时的心理状态作为核心,简单介绍了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心理状态的重要性,围绕具体的心理状态以及改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对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的心理素质提升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学生演唱;心理状态

学生在观众面前完成一次成功的表演,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声乐教学工作的认可,要做到这些不仅需要成熟的技巧、扎实的知识,更加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为此,我们从学生演唱的心理状态入手,为高校的声乐教学工作做出多方面的分析探究。

1高校声乐教学现状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演唱心理状态进行研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从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入手,才有利于分析学生演唱时不同的心理状态。在日常教学中,往往是过多的重视声乐技巧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演唱中音乐性的重要性。同时,很容易忽视向学生传输基本理论知识、人文知识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声乐知识难以形成系统全面的体系,不利于后续的学习[1]。除此之外,在当前的声乐教学中存在一个很大的盲区,即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忽视,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实践性比较强,很多心理方面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和表演效果,从而不利于专业素养的提升。

2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状态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提高了对教学工作中学生心理状态的重视程度,与其他课程教学存在较大不同的是,声乐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学生进行演唱时自身的心理活动状况,其好坏与学生的演唱技巧表现、学习效果和教学成败直接相关,为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学生演唱时心理状态对于声乐教学的重要性。

具体而言,一些学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在声乐演唱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紧张、注意力涣散、审美偏差等现象,进而使得表演喪失了应有的感召力,缺乏足够的情感支持的演唱必然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以及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过多注重声音技巧技能而忽视了音乐性,这种现象长期得不到关注和解决,便会进一步导致学生声乐表演能力提升缓慢。

一般情况下,个人的心理素质会受到先天的影响,但是后天生活环境和经历会对心理素质产生更大影响,由于先天和后天因素,学生在演唱时的心理素质和状态往往会呈现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反应,对演唱技巧的发挥也会产生影响。从声乐教师的角度看问题,不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较差的心理素质就会对教学工作产生不良影响,教学工作难以推进、效率难以提升、质量提升缓慢,为此,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2]。

3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的基本心理状态

通过多项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进行声乐演唱时,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小状况,这些状况的出现是由于其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所以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了简单分析。

3.1过多关注声乐技巧下的演唱心理状态

学生在学习声乐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恰当引导,那么就会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过多关注声乐和演唱技巧的重要性,忽视了声乐表演是技巧、情感、表现力的综合呈现。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通常会只注重声音技巧技能的展现,从而忽视了音乐的美感,导致演唱效果不佳,进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3.2紧张因素对学习和演唱过程中的影响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表演教学的特殊性,对学生们专业知识技能的考核基本上为现场演唱的方式,学生接触声乐表演的机会较少缺乏舞台经验,经常会在舞台上过于紧张、没有自信,导致在课堂上好的状态大打折扣。还有一些学生,受到自身经历影响经常处于自卑的状态,缺乏应有的信心,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自己的能力,经常导致表演由于不够自信而丧失信念感,这也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3]。

3.3学生对歌曲内涵和背景不熟悉上台演唱表现力不足表演不够自信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演唱技巧技能再优秀,学生进行演唱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对歌曲深入的了解,只有技巧、情感和对所演唱歌曲的理解相互配合,才能够呈现出真正完美的表演,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是成功的。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学生对歌曲不熟悉情况下上台演唱表现力不足表演不够自信,而且部分学生并没有达到技巧娴熟的状态,在生疏技巧技能和缺乏对歌曲理解的状态下就进行了表演,难免出现磕磕绊绊的现象,加剧紧张的心理,不利于呈现良好的效果。

3.4缺乏积极性的学习和演唱

演唱积极性对于表演效果的好坏也十分重要,在演唱过程中,一些学生会处于各种因素丧失自己的表演欲望和热情,使得表演仅仅停留在机械化、形式化的层次上,这种演唱即便是顺利完成,也无法触动观众的内心。而且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缺乏积极性也会影响技巧技能的学习。造成学生丧失表现积极性的除了先天性格因素之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足够的能力,没有足够的积极性,演唱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和教师都应当重视心理状态。

4极演唱心理状态的培育策略

通过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多种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心理状态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能根据这些不同的状态,分别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4.1注重声音状态与歌曲音乐性结合的演唱

声乐教师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教学状况,注重“声”与“乐”结合的演唱,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同时需要让学生明确各种教学工作的目标,帮助对声乐技巧形成正确的认识,防止学生出现过于关注声乐技巧的状况,因为声乐教学中的每一个内容都很重要,所以学生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综合系统学习,提高自身的总体水平。

4.2多练习、多实践,克服紧张心理状态

不同学生由于生长环境的差异,在心理素质等方面往往呈现出较大差距,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提高对学生心理的重视程度,究竟如何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提高其信心,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演唱实践,引导学生多次参加,积极融入到表演中去,实践证明,频繁参加演唱活动能够切实有效地缓解学生演唱时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并且通过与观众的实时互动,也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如果学生没有参加丰富的实践,那么就可能會为了做好表演而产生焦虑感,难以从表演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影响到教学的效果[4]。面对自信心膨胀的学生,要求其能够正确认识自身能力,面对较为自卑的学生,应当对其进行多次鼓励,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中培养其信心,提高其心理素质。

4.3充分了解所演唱作品,课下做好歌曲学习的案头工作

在演唱的过程中,对作品非常的熟悉并有了自己对作品理解和认识,这样的演唱无疑会是自信而精彩的。所以,做好歌曲学习的案头工作的非常有必要的。在学习新作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作品词曲家的了解,可以判断这首作品的风格和特点。对歌曲内涵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可以感受到词曲家赋予歌曲的情绪情感,这样就增长了演唱这首作品的自信心。

4.4提高学习和演唱的主动积极性

总而言之,学生的表演欲望与自身的实践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息息相关,不少学生因为自身缺乏充足准备而丧失表演欲望,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锻炼对于演唱活动望而却步,为了避免以上的情况出现,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培育学生的演唱欲望和演唱热情,提高学习和演唱的主动积极性,例如引导学生寻求演唱的乐趣,通过参加比赛提高其表演的成就感等。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改进,许多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愈加重视其科学性,为了能够改善教学效果,我们应从学生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与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对于学生演唱时的心理状态进行研究,并激发学生积极性,更好的提升学生演唱水平和声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岳世一娃.声乐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路探索[J].艺术家,2020(3):60-60.

[2]施焦.声乐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性探论[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15).

[3]周波.谈声乐作品演唱及声乐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北方音乐,2020(1):172-173.

[4]李雪.基于审美心理学视角的声乐教学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20,000(001):7-8.

猜你喜欢
高校声乐教学心理状态
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美声唱法
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互联网的发展给高校声乐教学带来的影响
浅谈主持人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红色歌谣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教师应关注自己的亚心理健康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