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身体教育”为核心的舞蹈教育观

2021-10-14 22:38张郁聆
速读·中旬 2021年10期

张郁聆

◆摘  要:当前的舞蹈艺术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典型问题如舞蹈学生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的巨大落差,舞蹈学校根深蒂固的重技轻艺教学观念,学生肢体动作丰富而舞蹈感染能力不足等问题,深深困扰着舞蹈教育界。

◆关键词:舞蹈教育观;身体教育;肢体教育

当前的舞蹈艺术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典型问题如舞蹈学生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的巨大落差,舞蹈学校根深蒂固的重技轻艺教学观念,学生肢体动作丰富而舞蹈感染能力不足等问题,深深困扰着舞蹈教育界。归根结底,这些舞蹈教育问题都是由于舞蹈教学实践阶段对舞蹈教学认识的片面性,认为舞蹈教育的重点是进行学生肢体表现能力的训练,并将肢体表现技巧作为学生舞蹈水平的唯一评价指标。

一、当下中国舞蹈教育现状

(一)“舞蹈人才培养”的功利主义导致“舞蹈教育”的片面性

对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艺术的追求也愈加迫切,从发达国家的研究数据可以看出,居民收入越高,对艺术的消费欲望越强烈,在舞蹈教育方面同样如此。研究发现,经常参与舞蹈的人们具有更高的审美能力,创造美、鉴赏美的水准也较普通人更优秀,此外,舞蹈教育对于人的合作能力、情商等非智力因素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舞蹈学习者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过硬的心理素质。然而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开展舞蹈教学的课程很少,教育的不重视使得人们对于舞蹈的认识存在非常明显的不足,很多人简单的将舞蹈视为塑形、减肥的一种运动形式。

笔者认为,校园舞蹈作为学生培养个性、激发活力的主要渠道,学校的“获奖至上”教育目标以及“面子工程”式教育思想对于学生培养舞蹈兴趣具有较大的影响,对于多元化的舞蹈教育十分不利。基于此种背景,笔者认为校园舞蹈教育应当改变观念,确立“快乐舞蹈”的教学思想,注重对学生舞蹈兴趣的培养,为学生发挥舞蹈创造性奠定基础,让学生体会到参与舞蹈活动的愉悦性、陶冶性,充分将学生从舞蹈学习的功利性中解脱出来,帮助学生在参与舞蹈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视野、陶冶自身的艺术情操、抒发内心的情感。而不能仅仅只是片面关注于舞蹈肢体技能方面的提升。

(二)舞蹈教育中的“身心观”与“肢体观”

当前很多舞蹈教育从业者认为舞蹈教育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对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律动性进行多次的训练,由其掌握熟练的舞蹈姿势技巧,锻炼出强健、柔韧的体魄完成特定的舞姿。这种舞蹈教学观念对学生是一种误导,从社会专业舞蹈人员素质情况看,舞蹈水平很高的舞蹈从业者不但具有高超的舞蹈能力,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可见舞蹈教育不但需要注重对学生肢体动作的教学,同样还应当对其身心素质进行训练,教育学生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学校方面应当从学生舞蹈学习质量评价方面进行机制的优化,避免将学生舞蹈成绩以肢体协调性、柔软度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还需要对学生的心里素质进行评价。

二、舞蹈教育是“身体教育”而不是“肢体教育”

(一)以“肢体教育”为核心的舞蹈教育观念的局限性

本种舞蹈教学思想注重对舞蹈学员的肢体能力进行培养,强调对舞蹈学员进行纯粹的肢体协调性、延伸性训练,不涉及学生的内心情感的培养。这种以“肢体教育”为标准的教学往往将舞蹈学员的动作肢体展现能力较为重视,对学员的评价也是基于其肢体协调性、柔韧性展开,缺乏对舞蹈学员内心情感的培养。这种舞蹈培训机制只能称得上是一种肢体表现能力的教育,并不能算是舞蹈教育。

反观当前学校组织的舞蹈教育,很多从小到大组织的舞蹈教学都是基于动作展开的,很少有舞蹈教学让学员感受舞蹈肢体动作内蕴含的强烈的情感。伴随着学龄的增加,很多学生因为身材比例、四肢长度等问题被迫放弃了舞蹈学习,这对于学生的舞蹈兴趣是一种剥离,不利于学生自由选择热爱的事情进行发展。

(二)以“身体教育”为核心的舞蹈教育观更顺应时代的需要

作为自然产物与文化产物的载体,人类的身体承载了灵魂与艺术,通过舞蹈进行艺术、灵魂的展现,是对人内心意志、内心情感宣泄的一种形式。

舞蹈的“身体教育”思想,是指舞蹈学生通过体会舞蹈的精神内涵,散发自己的思想,通过肢体动作展示舞蹈的精神文化内涵,这就要求舞蹈者不但需要注重肢体的训练,还需要注重精神世界的丰富,通过肢体动作承载内心情感,感染观众,打动观众。真正优秀的舞蹈演员应当能通过对舞蹈内容的深刻理解,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肢体展现出舞蹈内容,而不是通过特定的舞姿征服观众。从当前的舞蹈行业发展现状可以看到,舞蹈基本功扎实、动作灵活的人十分多,但是真正优秀的舞蹈编导人员屈指可数,这充分论证了国家进行舞蹈教学注重肢体教学而忽视人文情感教学,严重阻碍了优秀舞蹈人员的顺利成長。

三、结语

以“身体教育”为教育理念的舞蹈教学,在注重学生肢体表现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内心情感进行塑造,使学生展现出由内而外的美,达到艺术、生命、情感的高度统一。也只有这样的舞蹈才能打动观众,感染观众,取得舞蹈演员、观众之间的精神的共鸣。

参考文献

[1]刘青弋.为未来争夺身体——关于全民教育中舞蹈教育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

[2]王鹃.以“身体灵动”为核心的舞蹈教育观——评《民族舞蹈技能训练之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5(04).

[3]陈依雯.关注以身体“体现”为核心的舞蹈教育观——试论舞蹈教育应是“身体教育”而非“肢体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

[4]郭维.论当代舞蹈教育中的“身体”体现教育[J].时代教育.2015(15).

[5]霍蕾.美国舞蹈教育标准化与科学化对我国的启示——基于美国《国家舞蹈教育标准的执行》的解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6]刘青弋.体现:舞蹈文化研究的根本[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1(04).

[7]刘晶.研究如何树立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新观念[J].青春岁月.2016(17).

[8]刘青弋.重新发现身体——论现代舞蹈的身体思想[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