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小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探讨

2021-10-14 23:37彭金秀
速读·中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朗读小学生方法

彭金秀

◆摘  要: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指导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本文提出了一些方法,一是要做好范读,用榜样引导学生;二是要创设氛围,以情境感染学生;三是要重视品读,让文字感动学生。

◆关键词:小学生;朗读;方法

《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树立起现代化、民族化的科学阅读理念,让朗读这一民族化的传世法宝焕发新的活力。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一、做好范读,用榜样引导学生

教师的范读很重要。要使学生对文本有感悟,有体验,教师首先要对文本有感悟,有体验;要使学生被文章感动,教师首先要被文章感动。只有当教师通过朗读文本,热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才能以情悟情、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有一次,我到三年级一个班代课,该班已经完成了课文《可贵的沉默》的教学,我想检查一下该班孩子的朗读能力。上课时,我让几个学生分别读一段课文,听后我都不是很满意,觉得这些学生在读文的时候,大多数是在唱读,没有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根本谈不上是有感情地朗读。我找到课文中的那段很煽情的语段,拿出课本认真地读了起来:“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在沉默中,这些小家伙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了。”我还想继续读下去,可教室里已经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个胖男孩站起来,迫不及待地问道:“老师,你怎么读得这么好呀?”我微笑着回答说:“因为我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情,我动了真情呀。不信,你们也想想作者的心情,试着去读读!”这时再看孩子们读书的神态,就与先前大不一样了:有的睁大着双眼,有的微晃着脑袋,那神情可真专注!

教师范读的激趣力量原来有这么大呀!从那以后,我在备课时,总是会认真挖掘每篇课文的内涵,反复朗读、感悟文本,力求用自己最美的声音准确地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情感,使孩子们受到熏陶、感染。

二、創设氛围,以情境感染学生

情境渲染对学生的朗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人的情感体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带有感情地朗读。

利用多媒体的音效作用,渲染情境。多媒体以它独特的音效、生动的画面、具体的图像,深受孩子的亲昵。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使孩子的感官很快沉浸在文本中,有利于将语言材料变成形象感知的事物,从而获得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好铺垫。

在执教《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当学生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预设了一个教学环节:用课件再现当年长安街上人们送别总理的画面。听着悲凉的音乐和教师悲伤的范读声音,学生仿佛置身在长安街上,和人们一道在为自己敬爱的总理送行。不知不觉中,学生敬仰总理、爱戴总理、怀念总理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学生一旦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何愁不能进行感情朗读呢?

借助课文中插图的直观功能,渲染情境。课文中的插图对学生的朗读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容易进入情境。我在执教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当研读作者描写青年“忘我”的语段“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时,我充分利用了文中的插图来辅助教学。我紧紧抓住“赞叹、议论”两个中心词,让孩子们看着文中插图,扮成各种人物来“赞叹、议论”青年的画技。因为插图清楚地再现了各种年龄段围观者的表情,孩子们一看插图就能模仿画中人对青年的精湛画技进行点赞,效果特别好。

模拟剧情,编演课本剧,渲染情境。朗读的基础是理解。让学生编演课本剧,不仅能把教材内容形成意象,同时还能很快地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执教《陶罐和铁罐》课文时,教师安排了让学生“模拟剧情,编演课本剧”的一个环节。上课时发现:学生在编演的过程中,把自己当成了有生命的“陶罐”和“铁罐”,他们不仅仅只是在再现课文中的情境,而且是在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傲慢”和“谦虚”并存,“惊喜”和“赞美”同在。学生们的对话是那样地投入,那样地深情。此时,根本就不需要教师再去讲应该怎样读了。

三、重视品读,让文字感动学生

品读感悟,就是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使读者和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在执教《十里长街送总理》课文时,因为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因此,在体会作者的情感时,很自然的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即使有的学生理解到一些情感,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走进文本之中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时,教师可用“品读感悟法”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重点语句去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无限爱戴之情。对文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这句话如何理解,我问学生:你怎样理解句中的“焦急而又耐心”?一个孩子回答说:“焦急”和“耐心”看起来是一对反义词,是互相矛盾的。但假如文中只用“焦急”或者“耐心”的话,都无法准确地表达老奶奶此时的心情。另一个孩子说:从句中的“满头银发”不难看出老奶奶的年纪很大了,从她“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中的“拄”和“靠”知道老奶奶实在是站不起了,感觉她似乎就要倒下了,所以她等得好“焦急”;可她又是那么迫切地想最后再看一眼自己敬爱的总理,因此还是那样“耐心”地等待着。第三个孩子说:“焦急而又耐心”这对看似相互矛盾的词句中起到的作用可大了!作者让它们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象而生动地表达出了老奶奶对总理的无限爱戴和敬佩的思想感情,这也正是作者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孩子们理解了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之后,再朗读文段非常投入,他们把所感受到的心灵的感动诉诸于自己稚嫩的声音,时而睁大眼睛,时而紧蹙眉头。

语文不是无情物,字词句读都是诗。作者的情感表达常常隐藏于文字深处。因此,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情流淌,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读懂、读通、读深,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

猜你喜欢
朗读小学生方法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我是小学生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