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喜憨儿”就业工作帮扶研究

2021-10-14 15:43吴浩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11期

摘要:时代在发展,文明在进步,就业形式也在向着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前进。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仍然有一部分困难群体不能够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喜憨儿”的就业大环境形势严峻。但是,也有一部分企业机构致力于对“喜憨儿”的帮扶工作,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平台和可能。故而本文就以“喜憨儿”就业的实际案例为切入点,探讨新时代“喜憨儿”就业帮扶工作的始终。

关键词:喜憨儿基金会;就业市场;工作帮扶

一、引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世事难两全。也许有的人拥有健康的体魄,有些人却不得不以坚强的意志弥补身体上的不足。对于“喜憨儿”来说,身体上的不足可以通过外界来平衡,内心的信念可以支撑自己强大的精神。但是,就业对于大多数“喜憨儿”来说,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

二、“喜憨儿”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当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一方面就业机会较多,但劳动力短缺,另一方面连年毕业生的数量激增,造成了竞争力的提升。而对于“喜憨儿”来说,就业更为困难,深层次就其原因,有些这样几点:

(一)从社会总体上来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當下教育水平的提升,现如今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一方面,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社会,加速“内卷”,另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和下岗职工逐年增加,加剧了就业的竞争形势。“喜憨儿”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智力方面有所缺陷,不能完成大多数工作,造成的就业形势更是难上加难。

(二)从“喜憨儿”自身条件来看,参与社会竞争能力不强

一是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二是职业技能水平较低。目前,有关部门的培训尚未将“喜憨儿”纳入其中,“喜憨儿”参与培训面窄。即使是参加培训的,也只是简单的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水平普遍较低。三是由于自卑心理,导致参与社会意识不强,就业观念较差。许多“喜憨儿”自我认知较低,心里没有工作的概念,个人不想外出参加工作,家人也有同样的想法,阻碍了“喜憨儿”的就业创业之路。

(三)从社会角度来看,对“喜憨儿”就业存在歧视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对于“喜憨儿”这一群体已经形成了刻板印象。在大多数人看来,喜憨儿智力发展受限,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很多工作不能做到位。尤其在大学生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喜憨儿并没有太多的就业优势。及时有喜憨儿成功就业,他们的福利保障,资金待遇也处处受限。

三、“喜憨儿”的就业帮扶概述

在社会就业的大背景下,智力发育相对迟缓的“喜憨儿”,面临着非常不容乐观的就业环境。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企业和机构,为帮助“喜憨儿”尽心尽力,发挥了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喜憨儿”基金会。

据调查,全国有568万智力“残障人士”,其中劳动年龄段智障人士达370万,但仅有2%的心智障碍者进入劳动市场,98%的被“托养”、“照料”或闲赋在家,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一些帮扶平台的出现,无疑改变了这样的就业模式。现如今,全国各地出现了多个“喜憨儿”洗车行、“喜憨儿”餐饮店,也有越来越多的“喜憨儿”投入到工作中,力所能及的参与就业,融入社会,这也是当下“喜憨儿”就业的进步发展。

在此之前,深圳就开办了全国首家由“喜憨儿”群体组成的洗车店,这个店铺的开办是源于一位“喜憨儿”的父亲,但没想到大获成功。于是,这种就创业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随后,全国各地残联、公益机构、家长们的共同协作,复制到青海、杭州、成都等地。2018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当天,汕头首家“喜憨儿洗车中心”开业。在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创始人曹军的支持下,吕学泽寻找到十几位心智障碍人士的家长,共同创办了汕头喜憨儿洗车中心,也为多名“喜憨儿”提供了合适的就业机会。而广东的政府相关部门也积极为他们牵线搭桥,帮扶“喜憨儿”就业创业。

无独有偶,喜憨儿社会福利基金会也为众多的“喜憨儿”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基金会下的喜憨儿烘焙坊从南台湾的一个小型面包训练工坊,借着企业的营销优势,直接攻占台北的烘焙市场,之后短短两年间又在台北市开了四家烘焙坊与工作站,经营至今喜憨儿基金会在全台计有6家烘焙坊、11家烘焙餐厅和3家烘焙工场,让许多心智障碍者有了一个学习自立技能,成就自我的机会。这期间,有多家企业向基金会伸出了橄榄枝,美国花旗银行更是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喜憨儿”们的就业创业,离不开喜憨儿家庭的正确决断,也离不开基金会、企业、社会的通力协作。但是目前我国的“喜憨儿”就业创业帮扶还处于发展阶段,存在一定的完善空间。

四、促进“喜憨儿”就业的对策与途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类似“喜憨儿”这类就业困难群体想要就业,离不开政府的协助,所以,我们又称之为“辅助性就业”。在这种就业模式中,喜憨儿的就业场所和就业类型被框在了一个固定的范围内。而且,这种就业往往是单一、枯燥、与社会脱轨的存在,不利于喜憨儿融入社会,也不利于社会更好的了解“喜憨儿”这一群体。因此,真正要解决“喜憨儿”的就业困难,还是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多方协作。并且,要积极贯彻落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让“喜憨儿”的就业逐步走向自助,从而真正实现自立自强,拥有更多的尊严和发展的空间。

(一)“政企社”合作创新运营模式。喜憨儿就业创业帮扶项目可以采用政府政策与场地支持+爱心企业先配送后收费+社会组织实施运作项目的多方合作模式,共同助力心智障碍人士脱贫致富。同时,加大“喜憨儿”就业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重视程度,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努力使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企业法人都熟知法规和政策的基本精神,依法安置“喜憨儿”就业,引导“喜憨儿”依法维权。另外,我们还要积极弘扬“喜憨儿”自强不息精神,倡导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风尚。要组织开展各类扶残助残活动,为“喜憨儿”排忧解难,努力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喜憨儿”的良好氛围。

(二)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快消品利润、公益广告投放、公益金融等方式实现自我造血功能,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

(三)服务接受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的独特视角。改变以往将“喜憨儿”当做被动服务接受对象的视角,而是挖掘心智障碍人士内部资源和优势,为其提供符合其能力兴趣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心智障碍人士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

(四)边就业边培训。“喜憨儿”这一群体受生理因素以及现实因素的影响,在学业方面不能得到系统的培训,因此造成了文化水平较低的现象。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生存能力,一方面,我们可以多方联合,为喜憨儿提供更加系统化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让喜憨儿边就业边培训,这样既有针对性,也可以更好的发挥喜憨儿的就业优势。另外,我们还可以引入就业辅导员这一专业力量,通过人职匹配,在工作岗位上培训“喜憨儿”,既减少培训又大大提高就业稳定性。

五、结语

“喜憨儿”们的就业帮扶,是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机构共同协作,相互配合的格局,是全社会认知的一种转变。所以,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发展历程。但是,我们也要对未来报以更大的信心。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喜憨儿们在就业之路上一定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实现平等的个人价值。只要拥有了合适的发展平台,他们也将开启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

参考文献:

[1]尤翔.将党建工作融入助残服务——来自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的“喜憨儿”党建助残经验[J].中国残疾人,2019(10):37.

[2]陈萧军.“喜憨儿”的小未来[J].中国社会保障,2016

(12):64-65.

基金项目:本文系金华市社科联2021年度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02144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浩(1988-),男,汉族,浙江金华人,浙江金华科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