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管弦乐团”在催化训练过程中的融合性探究》

2021-10-15 06:22王宇轩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融合性

摘要:怎样在乐团实践和训练过程中,提高并催化乐团整体的接受能力和融合能力是此项目针对乐团训练日常调研的重点。通过依托导师项目平台请来国内知名指挥家杨春林、葛亚南对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民族管弦乐团进行开放型排练,破除单一指挥排练制;通过学院层面借调省歌剧舞剧团多位专业演奏家对乐团进行软实力支撑,提升团员音乐表达精确性;通过乐器分组交叉排练,让团员体验不同乐器音色的差异性。此类途径为我院民族管弦乐团更高效的进行融合性训练提供了窗口,填补了一些我院民族管弦乐团因缺乏部分基础性和合作性产生的排练缺口。

关键词:民族管弦乐团;催化训练;融合性

一、我院民族管弦乐团在排练中出现的差异性问题

在对我院“民族管弦乐团”将近一年左右催化训练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困难:由于基础性差、乐团排练经验少、曲目核心要义体悟慢、乐器音色表达不准确、乐团人数少配制低等问题,使得曲目在平时排练过程中阻力重重进程缓慢。随着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的如期开始,我院民族管弦乐团也进行着赛前准备,在此状态下,应对比赛无论从曲目整体音乐性表达、音准表达、声部配合方面都将是一次的艰难挑战。在整个乐团中吹管乐器(包涵笛子、唢呐、笙)的音准精确度最低,弹拨乐器(包涵琵琶、古筝、阮)其次。而整体的民乐团在近一年排练内音准的精确度最高甚至没有到达50%。也就是说在连续两天的排练中就有一次乐团音准出现重大问题。虽然音准问题最为关键,但也仅仅只是排练过程中的一方面缺口,音乐的整体表达和声部间的默契配合也需要巨大的提高。在此情况下,如何解决乐团当下窘境是的首要前提,所以我团对高层次排练力量的输入在此时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

二、我院民族管弦乐团在排练时的催化训练

为了及时解决当下出现的问题,乐团依托导师项目平台请来国内知名指挥家杨春林、葛亚南对我院民族管弦乐团进行拓展指导。用已具备的乐团条件和团员的当下的专业技能,去解决排演实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催化训练过程中以下准则是是排练效率快速提高的重要支柱:

(一)开放型的指导模式

在为数不多的几次外援指导中,使用开放型的指导模式,排练以演出的形式,允许兄弟院校、社会团体和音乐爱好者现场观摩反馈。增加乐团团员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排练演出经验,以指挥的要求潜移默化带动乐团团员提高自身对音乐的要求,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舞台上更直观、更深入的感受音乐想要表达的深层内涵。

(二)实践性的排练意图

实践性的项目意图,即在除了乐团本身指挥的排练下,不仅外请知名指挥家进行乐团训练。在此基础上,还锻炼有能力的团员承担乐团日常代排、曲目SOLO片段、以及乐团的管理与协调。在多次排练下快速促进团员之间默契性、纪律性、协调性。同时破除单一指挥排练制,让乐团团员们从不同知识构架、不同处理方法、不同音乐层次得到丰富的排练反馈。

(三)互助型的排练思想

互助性的思想碰撞。从曲目方面,在指挥、观众以及排演者各个角度的多次反馈下,我院作曲老师的创作灵感不断被激发,使其创作的曲目增强创新意识、不断自我革新。在阶段内出现了曲目随排随改的现象,在曲目框架、结构、内涵上不断精进,进而我院民族管弦乐团在排演曲目方面也出现了地域性的开拓创新。

从排演者方面,通过采取相同乐器组内帮扶、相同乐种组内帮扶、不同乐种组合练习等方式进行团员互助。频繁连续的专业技术互助交流是贴近学术先驱的起点,也是开拓音乐专业视野的最高效途径。互助练习在短时间内让乐团团员一定程度认识到自己的技术不足和专业缺陷,扩大团员对彼此业务熟悉程度,极大提高乐团整体技能平均值,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做到专业技巧的可控和平衡。

三、我院民族管弦乐团在催化训练时的融合性探索

(一)提升乐团对团员们开放培养的排练机制

融合性训练是乐团近一年时间里做出的最重要一项训练。通过让团员们承担乐团、室内乐、小组合等各种形式的舞台实践,激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技能灵敏度。提升乐团对团员们开放培养的排练机制,学员们通过参加比赛总结经验、提高能力,有意识的增加音乐的表达需求,在排练时能够迅速的与指挥接轨,充分调动音乐积极性。

(二)借调省歌剧舞剧团多位专业演奏家辅助共同训练

通过学院层面借调省歌剧舞剧团多位专业演奏家对乐团进行软实力支撑,提升团员音乐表达精确性;乐种的分组交叉排练,让团员体验不同乐器音色的差异性,了解自己与专业演奏员之间的差距。通过校对调音器、节拍器的方法统一标准,增强基本功;通过观看自身排练视频与知名乐团演出视频对比提升音乐感知力;通过指挥强调音乐的精准性、增加团员的音乐智力。此类途径为我院民族管弦乐团更高效的进行融合性训练提供了窗口,填补了一些我院民族管弦乐团因缺乏部分基础性和合作性产生的排练缺口。

四、通过催化融合训练后乐团的成果

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在通过长达一年多的催化訓练与融合探索后,对团员专业自信的提升和乐团力量的储备都有巨大的积累。使得乐团在第六届全区大学生艺术展演上取得了(乙组)大合奏、小合奏双金的成绩、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上取得了(乙组)大合奏一等奖、小合奏二等奖的丰硕战果。

总之对我院“民族管弦乐团”将近一年左右采取的催化训练方式,目前来看是有效且可持续实行的。继续提升开放的训练模式在乐团成熟的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我国民族管弦乐队结构体制的形成和沿革》孙克仁、林友林,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01

[2]《"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系列讨论之二十三 我们将如何面对21世纪?──民族管弦乐队的转型 解构及其它》李西安,人民音乐2000

[3]《关于民族管弦乐队的建制问题》范乃信,中国音乐2005-03

[4]《我们将如何面对21世纪?:民族管弦乐队的转型,解构及其它》李西安,人民音乐2000

[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民族管弦乐团”训练的思考与研究  ,项目编号:YCX21130,项目负责人:王宇轩

猜你喜欢
融合性
试论高校文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
中职“选择性”课程体系:基本特征与构建原则
古丝绸之路沿线孔庙建筑文化的融合性初探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具有高度融合性
浅析播音主持与影视表演的关系
定格动画中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翻转课堂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施中的融合性研究
音乐与幼儿探究活动的融合
日语中授受动词所体现的日本内外意识
构建交互融合的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