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基础上的智能化基础体能训练模式研究

2021-10-15 14:52王义治邹存滨沈旭东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智能化信息化

王义治 邹存滨 沈旭东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智能化基础体能训练模式已經逐渐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对我国体育事业形成了有力的推动力,为基础体能训练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体能训练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监控措施。由于我国一直都在提倡以科技助力体育,进一步实现科学训练,创建出高竞技水平的体育强国。因此,本文主要从信息化的角度入手,分析了现阶段基础体能训练的智能化模式的开展措施,希望本次研究能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信息化;智能化;基础体能训练

引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体能训练的数据化状况已经成为很多世界级的体育比赛。夺冠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使得基础体能训练的有效性得到提升,体育教练也不在,需要借助经验来判断训练状况,只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来调整相应的训练技术,这样一来,基础体能训练过程的衡量也变得更加简单准确,后期的体能训练也更加有针对点,总之信息技术引领下的智能化基础体能训练可以让我国体育事业走进新的时代。本文主要针对信息技术基础下的智能化基础体能训练展开进行了探讨,希望本文相关言论能为基础体能训练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详情如下。

一、我国基础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奥运会各项赛事的相关规则也开始向更高的要求转变,比赛竞争力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激烈,这样的状况使得很多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开始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种形势趋势下,如果我国体能训练还不能再训练手法上取得创新突破,那么整个训练系统将于我国竞技整体要求不符合[1]。

(一)未充分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主要指的是做事时按照特定的步骤不断深入的过程。对于基础体能而言,也需要严格按照这一原则来进行,而体能训练中的循序渐进主要体现在按照科学的训练计划、训练方法和训练步骤展开体能训练的过程。但是很多人在展开基础体能训练的时候常常都不按照事先制定的训练计划来进行,甚至其中还有很多人并未制定针对性训练计划,这也就导致他们的很多训练过程也都是没有任何步骤性可言,这样的训练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训练者出现运动损伤的可能,这样不仅会影响到训练效果,还会影响训练者的身心健康。另外,还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短时间内体能提高,在训练过程中甚至会忽视训练外部环境和训练者自身的身体状况。这样违背循序渐进原则的训练过程常常都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状况,并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二)训练方法传统单一

基础体能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极度枯燥无味的过程,受训者在训练过程中极易产生抵触情绪。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定期改变训练内容和训练形式来改善这种状况。但是很多人在进行基础体能训练的时候还是会忽略这方面内容的重要性,依旧是持续采用单一的训练方法,比如很多人想要进行耐力训练就只会沿着一条固定的路线反复长跑,而想要锻炼手臂力量也只是重复做俯卧撑,这样长期坚持下来,训练效果也并不明显。

(三)训练后的恢复过程不科学

当人体处在疲惫状况的时候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恢复,那么后续训练效果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想要保证高水准的训练效果,还需要保证好人体疲劳的快速恢复。但是很多人在进行基础训练的时候并未意识到这一部分内容的重要性,间接影响了训练效果。

二、智能化成为体育竞技的核心竞争力

大数据时代下,不断变更的创新型信息技术,步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还对国家的现代化治理有着重要的影响。静静的。信息技术智能化成为新时代的标签[2]。

智能化主要指的是一件事物在以大数据、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作为支撑来实现的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属性。比如:汽车无证驾驶就是最经典的智能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有效结合了传感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分析等相关技术,尽可能地满足了人们对于出行的需求。

三.基础体能训练的智能化的干预措施

信息化时代基础体能训练的智能化转变。能够对体育运动员的体育训练数据进行及时分析,第一时间掌握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及时反馈。不仅能够优化训练方案,还能够提升训练效果。

(一)智能化基础体能训练的转型进程

无论对于何种项目来讲,想要取得成效都不仅仅来源于自身的不断训练,同时还取决于一种科学多样的综合训练方案。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训练团队及时创新教学理念,改进基础训练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简而言之,当今世界竞技的抗衡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不同国家智能化水平的抗衡。目前,智能化技术已经开始走进了我国的体育竞技行业。智能化技术的融入不仅改变了很多基础体能训练的训练观念,同时还更新了很多训练方法。可以说,体能训练的智能化也使得整个体育行业都开始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智能化基础体能训练相关理论

随着智能化相关技术与设备的不断发展,理论知识很有可能会对体能训练过程中的技术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想要加强智能化时代的基础体能训练效果就一定要加强对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

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要加强对智能化基础体能训练规律的了解,只有了解了智能化时代的训练模式和体能需求才能够保证后续训练效果得到提升。其次需要明确掌握的就是对于智能化时代对各类人员的实际需求状况;另外,还需要完成的就是针对智能化时代创建出所需的训练强度标准;除此之外就是进一步加强智能化时代的体能恢复和伤病预防效率。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才能够真正地为后续智能化基础体能训练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信息数字化部队向体能要战力

目前我国的军事改革正处在数字化部队的创建阶段。数字化部队的主要宗旨就是始终贯彻坚持“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原则。在信息化数字部队创建过程中,更加强调以信息技术网络为基础,借助信息化通信技术和智能化装备来充分实现指挥部与单兵信息相互联网。在此过程中指挥部能获取到前线每一个单兵的具体信息,同时每一个单兵也能通过微信信息来了解到不同部队的具体位置,同时单兵还可呼唤地面和空中的火力。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军种部队都能够通过信息共享来进行融合作战。信息化数字部队从作战理念上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所有的官兵也都坚定地相信信息技术会成为影响军队战斗力的核心因素,信息优势也会成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部位。在未来的陆战作战过程中打节点,毁中枢,破体系,将成为最重要的作战方式。除此之外,信息化数字部队的建设,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会向体能所要战斗力,会进一步提升现代体能训练相关理念方法在实战中的应用率。

军改发生的变化和产生的成效会对我国的。智能化基础体能训练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东京奥运会刚刚结束的严峻形势下,“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更是成为了现阶段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重要标准之一。很多人也从根本上意识到了基础体能训练的进一步强化和体能训练标准的创建。是提升训练者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只有将信息化和智能化作为基础,进一步创建信息化体育队伍,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基础体能训练面对的现状。

(四)创建体能训练智能化数据平台

以我国军事科学院或者国防科大等军事类科研所为基础展开的和全军智能化数据平台相结合建立的全军体能训练数据中心[3]。其中不仅包括了各个体育训练的相关数据,同时还会为每一个个人建立相应的训练数据库,以保证对个人的全过程管理。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不同军事院校创建出特定的信息化体能训练中心,以此来进一步加强对军事体能训练设备的信息化、智能化研究,并及时在不同军种部队创建试点中心,尽可能地将智能化的研究成果转变为部队的主要战斗力。最后,还可以通过适当开发智能化体能训练软件系统和设备来推动智能化基础体能训练的展开进程。

(五)强化颠覆性体能技术和装备

首先可以结合相关先进技术来远程实时监控战士的生态状况,以实施针对战士身体生化增强监控计划;此外还可以通过穿戴设备、智能附体以及人体效能增强等技术来增强战士的力量,速度,耐力,防护力以及信息力[4]。最后可以通过物联网、智联网、脑联网等智能化技术来加快战士学习知识信息的速度,增强人脑信息,实现人脑控制功能外化,从根本上来改变战争的主要形式。虽然美国已经针对该项目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前期成效,但是距离真正地将其引入实战还有很漫长,需要经过我们不断地探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能训练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体能训练也将被当作是一门独立学科来进行研究,在其研究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很多现代化科技手段来实现对其的进一步探索,最终的探索成果也将在训练者后期的训练过程中表现出来。本文主要针对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基础体能训练改革展开了探索,希望本次研究能为相关研究提供研究依据。

参考文献:

[1] 申玉波,蒋国乐,孙德宇. 智能化条件下军事体能训练体系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1):51-53.

[2] 申玉波,陶良云,刘洋. 智能化对军事體能训练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 国防科技,2020,41(3):131-134.

[3] 济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体能训练精细化管理系统及方法:CN202011253831.1[P]. 2021-04-02.

[4]高斌, 李成龙. 部队基础体能训练安排要点与训练计划分析[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7(14).

猜你喜欢
智能化信息化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成套智能化装备技术在制浆造纸行业的应用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