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形结合”助“直观想象”

2021-10-15 15:14林贤数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数形结合

林贤数

摘要:本文从一道得分率较低的考题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制约学生运用“以形助数”解题的瓶颈,思考学生“以形助数”能力提高的策略,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三个教学关键点:一是如何根据题中所给条件来画动静结合的图形,进行以数定形;二是在动静结合的图形中如何实施动静互化,揭示图形的本质;三是在复杂图形中如何实施动中找定,在动静结合中切实有效地提高“以形助数”的能力。从而落实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以形助数;以数定形;动静互化;动中找定

一、提出问题

在第一次数学适应性测试中,本人发现大部分考生都被本题第一问给难住了。问题再现:

⑴求角C的取值范围;⑵略

二、调查分析

为何考试效果不尽如人意呢?为了探明问题的根源,本人对做错的学生进行了走访调查,请他们详细说明不能完成的原因。学生普遍反映:问题中已知条件太少,由正弦定理知道 ,但由于不知道角B的范围,就不敢往下求了。

在试卷讲评课上,当个别学生提出 时,很多学生都还将信将疑。为了一窥究竟,老师便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但发现很多学生没法画出图形。

如图, 取线段AC长为1,动点B在以点A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上(但不与AC共线)。通过结合定点C 与点B的运动,便很容易得到答案,这里不再赘叙。

大部分学生在豁然于图形的直观之余,也感叹数形结合思想的妙用。

三、深度反思、追溯缺失

3.1源于学生的因素:

⑴学生受困于不会作图,即“以数定形”能力的缺失,没有图也就谈不上 “以形助数”解决问题了,暴露出学生平时不原意动手画图的坏习惯;

⑵缺少对数的分析能力,也不善于从数联想形,从数到形的转化能力较差;

⑶平时学生在用“以形助数”解决较复杂问题时,缺少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运动变化全过程的意识,使得把握“动静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3.2源于教师的因素:

⑴平时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解题思路、方法的分析,所以往往是直接为学生画出图形,导致学生“以数定形”时画图的动手能力缺失;

⑵平时教学中,教师在用“以形助数”解决问题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去观察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一些不变量、不变关系和特殊关系,使化动为静、动中找定能力不足。

四、方法策略、提高能力

4.1培养“以数定形”的能力

解析:⑴先让学生尝试根据题中条件画出以下两个动态图形:图⑴是固定角B的顶点,让长为1的边AC运动;图⑵是固定长为1的边AC,让角B的顶点运动(由于 大小不变,故知点B在一个圆上运动);

⑵再根据本题的解题目标------即求△ 的面积的最大值,来讨论哪一个图形更容易解决该问题?

显然图⑵更容易,预设理由:由于 ,转化为求点B到直线AC的距离 的最大值,在这一动一静中,容易确定。(其它解法不再展开赘叙)

評注:“一动一静”是“以形助数”解决问题时,所画图形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而且动点的轨迹在图形中必须是清楚的。

例2、若平面向量 满足 ,且以向量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则 与 的夹角 的取值范围是。

如图⑶,因为 ,作 ,所以固定线段OA长为1,动点B在以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或圆内。又以向量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记为OACB,边OA上的高为定值 ,知点B在与直线OA平行且与直线OA距离为 的直线上。综上知点B的运动轨迹是线段 (包括端点)。所以答案为 。

评注:画图时要先通过分析已知数据中的稳定量(即向量 )与不稳定量(即向量 ),再确立图形中静的元素(即线段 )与动的元素(即线段 )。

4.2培养“动静互化”的能力

例3、如图⑷,放置的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A、D分别在x轴、y轴正半轴上滑动,则 的最大值是()

解析:正方形ABCD分别在x轴、y轴上滑动,导致多个点都在动,问题难以入手,现在我们换个角度,因为运动是相对的,所以问题就可以等价看作正方形固定,原点O以AD为直径作半圆周运动,那么问题就转化为如图⑸所示,只有点O是动点,且在以AD为半径的半圆周上运动,从而大大减少了思维量。

如图⑻,若过点P作已知定直线的平行线,再通过点P的运动带动平行线的运动,会发现当点P为切点时, 取最小值。因此只要求出切线方程的纵截距为 ,便可得“折线距离”的最小值为

评注:本题的难点在于点P与点Q均为运动中的点,为了降低解题难度,可以先固定其中一点,化动为静,在一动一静中,实现动中找定;然后再运动原先固定的点,在一动一静中, 通过又一次的动中找定,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反思

分析评价学生的错误,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而应该关注错误背后,学生在知识、方法、思想层面上的缺失。找准契机,以学生现有思维能力为起点,循序渐进引领开展数形结合的探究,这也是落实数学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体现。

猜你喜欢
数形结合
简析高中数学不等式易错题型及解题技巧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