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教师爆粗口,教师该怎么办

2021-10-16 12:49张海杨
教育界·中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礼仪教育初中教学

张海杨

【摘要】班级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阵地,作为班级的引领者,班主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文明礼仪是素养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素质。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班主任巧妙渗透礼仪教育,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教学;班务管理;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从来都不应该缺失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中,相反一个尊重礼仪的班级也一定是一个优良的班集体。但当前的班级管理中,礼仪教育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班主任最关心的只是学生的成绩,对于他们的行为举止只要不出格就不会教育太多。其实礼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假如学生不懂礼仪,如何建构良好的班级文化?礼仪也是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假如学生不懂礼仪,如何参与班级的学习与生活?

一、缘起:面对班主任的管教,学生爆起了粗口

做班主任就需要不断地与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去发现他们内心的美好,也去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而去提升他们。因此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就是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进而帮助学生。珊珊同学是班上的优等生,起码从成绩上说,一定是。无论是每次的考试名次,还是每堂课的默写,她基本都是无可挑剔的,班主任也很少找她谈话。一次她的默写委实有点不像样子,二十个英语短语,她只写了寥寥数个。班主任板着脸问她:“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最近到底做了些什么?有没有将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有没有在早上起来的时候读上五分钟?有没有想过初二是初中时代的关键学年?有没有想过爸妈的辛苦操劳?”起初一言不发的珊珊,终于在那么多的质问之后,抛出了一句:“×××,这个学不上了,学校究竟要我怎么样!”接下来就是珊珊委屈地噙着泪水。班主任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当着教师的面爆粗口。学生爆粗口的现象偶尔看见过,或者听说过,也有学生告状过,但是当着教师的面直接迸发的,还是比较少的。班主任在思考,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班务管理上是不是在礼仪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对珊珊的这个行为,应该怎样去教育?如果班上还有类似这样的行为该如何扭转?这也许是极个别学生的行为,但是学生对教师爆粗口的现象还需要深入地研究,一方面是为了推动礼仪之花在班级的发芽,另外一方面也是帮助珊珊树立正确的礼仪观。

二、解析:学生爆粗口的原因

班主任首先安抚珊珊激动的情绪,没有再直截了当地批评她。等她的情绪平缓之后,班主任问:“为什么爆粗口?”孩子的回答就两句话,一是班主任把她逼得无话可说,气急之下她就这么说了;二是平常都这么说的,跟父母交流也是这样。珊珊说得云淡风轻,但背后透露的问题却不容小觑。这里提示了我们,首先,班主任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当班主任居高临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学生容易在心理上失衡,他们蹦出一些不友善的词语也就正常不过了。一方面,班主任在学生犯错的时候,要将学生当成平等的人看待,当成一件正常的事看,没必要大动肝火;另一方面,班主任要理解学生,有些学生将说粗口当成忍受的底线,一旦急了,就会脱口而出。其次,班主任要告诉学生跟老师爆粗口肯定是不对的,不管心理有多急躁,要找寻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何况尊敬老师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美德,中学生需要继承,需要发扬。最后,家庭因素也是礼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教师要利用好家长资源,使其成为礼仪教育的中坚力量。从珊珊反映的情况看,部分家长对礼仪教育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子女面前没有做好表率,没有考虑到什么该说、什么该做,没有想到家长是子女礼仪教育的第一位老师。二是家长对子女在礼仪上的表现不是很关注,子女随便说什么、做什么,他们觉得无伤大雅,也就不计较。长此以往,学生就忽视了文明与礼仪。

三、策略: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习惯

班主任要将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作为班务工作的重点内容,要让学生内外兼修,品学兼优。

(一)制订班级公约,提出文明礼仪的规范要求

班主任跟珊珊谈话之后,她也感觉到自己的一时冲动是不对的。班主任借此机会与学生制订班级公约,将相关的礼仪教育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每个学生的举止行为有一个遵照的依据,也让每个学生有成为礼仪达人、文明达人的可能。班主任先是让学生自己写初中学生需要遵守的礼仪有哪些,自己能遵守的有哪些。学生写道:要保持友好、真挚、积极的情绪状态;要举止文雅,稳重端庄,落落大方;早上遇到老师要向他们问好,并鞠躬行礼;上课要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要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文艺演出;在集会过程中不要在会场吃零食;与人相处,不要赌气,不吵闹,不欺骗,不顶撞;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要信守诺言,等等。从学生罗列的内容看,他们对什么是良好的礼仪,什么是不良的行为,在心中还是有一把尺子的。教师将这些都列出来,与学生一起分门别类,进而形成形象礼仪 、课堂礼仪、活动礼儀等。学生将能做到的和他们认为应该做到的礼仪都写到了班级公约里,平常大家彼此约束。每天每个学生都对着公约给自己的礼仪表现打一个分数,小组长也给每个人打一个分数,当然班主任也会给他们打一个分数。一周之后,将三个分数做汇总与比较,表现不好的学生会在自己的努力与班主任的鼓励下自行调整,往好的方向发展。

(二)家长教师,言传身教,创设好的礼仪氛围

珊珊爆粗引起班主任的关注,进而在班级掀起礼仪教育的热潮,这是非常必要的。要让礼仪教育扎根班级,就一定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首先需要班主任的带头引领,需要班主任的言传身教。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人物,班主任是什么,班级就是什么;班主任怎么样,班级就会怎么样;班主任是文明礼仪之人,班级也会朝着文明礼仪的方向发展。换言之,班主任要用自己的行为举止去感染学生,给他们提供行动的高标与指南,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对着班级公约来做人与做事。如果班主任早早地站在教室的门口与过来的每一个学生打招呼,说:“同学早,同学们辛苦了。”学生会在心里感到由衷的温暖,自然也会尊敬地说一句:“老师早,老师辛苦了。”如之前的事,如果班主任将珊珊喊过来,先是让她坐下来,问她最近是不是身体有哪儿不舒服,是不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以尊重学生的方式开始师生之间的对话,估计珊珊也不会在言语上冒犯老师。班主任是陪学生最多的老师,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就是对学生最好的礼仪教育。

一次班上的王同学生病了,班主任打电话给她的家长,没人接。班主任就调好课,将孩子送到了医院,并且给她抓好了药,然后将她送回班上。这样的事,也不是什么大事,对班主任来说,做起来也不难。但是这样的事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就是,班主任是乐于助人的,是懂得交往礼仪的。班主任用自己的行为在班级上播种了一颗礼仪的种子,进而就發了芽。学生也会将班主任的这种交往礼仪运用到彼此交往中,在小组合作中,当一个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别的学生都会主动地去帮助,没有学生嘲笑基础差的学生,也没有学生只顾自己学习,而不去关心别人。如果班主任只是在班上讲相互帮助的礼仪很重要,自己却没能做学生的榜样,估计礼仪教育不会生根。

除此之外,在家庭中珊珊爸爸也改变了对孩子说话的方式,也注意了平常的一些不当言行,让整个家庭氤氲在良好的礼仪氛围中,自然地珊珊也就渐渐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养成教育

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不能只是简单地说教,需要班主任精心地安排与策划。班主任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对学生进行礼仪养成教育,即要让学生感知礼仪、体验礼仪,让礼仪成为他们的习惯,成为他们一生的素养。

班主任可以组织一次以礼仪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讲述他们心中的礼仪应该是什么样的。学生演讲的内容可以是我国经典的礼仪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一个学生的演讲过程,对其他学生来说就是一次很好的礼仪教育。比如有一次一个学生演讲的是古人蘧伯玉慎独的故事:“半夜王宫外面的马路上,蘧伯玉驾着马车远远驰来,经过王宫门外他下车步行。当时深更半夜,路上连一个行人也没有,只有蘧伯玉遵守着不打扰别人休息的规定。”紧接着,学生说:“一个怀有好的礼仪的人不需要别人的提醒与监督,一定是内心的自觉行为。”通过演讲活动,学生对礼仪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除了演讲,班主任还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帮助老人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学生给老人讲故事,帮老人梳头,给老人扫地,帮他们擦窗户。表面上学生做的只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本质上就是班主任组织的一次让学生展示自己礼仪的活动。在班务管理中,班主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开展活动,让他们感同身受,让他们在经历中、体验中学习礼仪、生成素养。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感性思维成长到理性思维的关键时期,礼仪教育能让他们在生活与学习中多一份理性,多一份尊重,也多一份修养。

【参考文献】

[1]刘永希.以文明礼仪教育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4):218-219.

[2]张亚兰,陈志祥.礼仪之花竞相开放—江苏省淮安市淮海路小学开展“八礼四仪”教育活动纪实[J].教育视界,2015(07):67-68.

猜你喜欢
礼仪教育初中教学
关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迁移的探讨
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如何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多种途径实施礼仪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