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探究式教学

2021-10-16 00:51包香燕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美术探究评价

包香燕

摘 要:近些年,我国的教育改革逐渐步入关键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强调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对大量的教学实践的研究,可以发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已经逐渐突显出来。文章对小学美术探究式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探究式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当前的教育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于此,美术课程逐渐成为一门至关重要的课程。当前的教育背景,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在进行新知识与原理的学习时,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或者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主动探究,从而使其自行发现与掌握相关结论的方法。通过探究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并从中发现规律,形成概念。

一、现阶段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忽视学生情感体验。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对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十分重视。但是在长期以来的美术课程中,可以发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导致课堂中容易出现死气沉沉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通常难以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从长远来看,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难以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并且不利于学生美术潜能的挖掘。

第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演变,“以学生为主体”逐渐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之一。但是,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仍然在沿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当中,教师通常会直接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而学生获得的自由创作的空间比较小。

第三,美术活动存在局限性。美术学科是具有开放性的课程内容,且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极为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内容通常局限于教材知识的学习中,而且多为理论与技能的讲解。从实际的育人效果来看,单一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美术思维的发散。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所以导致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迟迟无法提高。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地将探究式教学策略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以此来保障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二、小学美术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一)注重情境创设,激发探究意识

从个体的学习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常缺乏自我约束力,其学习活动往往是在学习热情驱动下进行的。所以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都需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作为前提条件。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尝试将情境教学应用于小学美术探究式教学中。借助教学情境,能够使美术教学的相关内容以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吸引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活动当中。这样一来,有利于为探究式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契机。

以“宇宙之旅”为例,本节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设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设计工艺造型、色彩的能力。具体来讲,需要使学生认识宇宙飞船的基本结构,了解一些浅显的宇宙知识。不难发现,小学生积累的宇宙知识是比较匮乏的,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我没有直接组织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而是利用一段多媒体视频创设了相应的教学情境。这段视频中,展示了我国“神舟”号飞船的外观,使学生直观了解了宇宙飞船的内外部结构。同时,还展现了绚丽多彩的宇宙景象。利用这段视频,不但使学生感受到了宇宙的奇妙,而且使其简单认识了我国探索宇宙的历程。然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的话,你会怎样设计宇宙飞船呢?能不能自己动手制作呢?你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出太空旅行的情景呢?”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美术探究意识,而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尊重学生主体,组织自主探究

正如前文所述,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逐渐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之一。为了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应避免通过直接讲授代替学生的思考,而是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以此来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建构的全过程当中。同时,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仍然比较薄弱,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引导与点播。这样一来,既可以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够使其探究过程更加有的放矢,从而帮助学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如美术欣赏课是一种重要的课程类型,在这类课程中,教师应避免一讲到底,而是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通常来讲,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的美术欣赏时,我会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在课前,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预习时间,并引導学生搜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以此来让学生有备而“赏”,这样可以缩短学生和美术作品之间的距离,使其对相应的美术作品产生感性认知;2.出示欣赏作品,让学生自主观察几分钟,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作品初步的感受;3.利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从线条、色彩等多个角度进行细致的体会;4.针对欣赏过程出现的一些分歧之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鉴赏。总之,只有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活用生活资源,拓展探究活动

从学科特点来看,美术学科是一门生活化特征极为明显的课程。在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美术资源。“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观点十分准确地点明了生活化美术探究活动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应避免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与课堂当中,而是要联系现实生活组织一些实践性的美术活动。这样一来,可以构建开放的美术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

以“废旧物的‘新生命”为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废弃物回收利用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废弃物造型艺术的神奇之处,初步体验了创造的乐趣。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丢弃一些废弃物,这不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会导致资源浪费。结合本节课的相关知识,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任务。在这次活动中,学生需要搜集家中的废弃物,然后根据废弃物的不同材质与形状制作一件艺术品。之后,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展示了自己的设计成果。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巩固了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美术视野,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四)完善探究评价,促进知识内化

在教学活动全过程当中,课堂评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学流程的优化和完善。在探究式美术教学中,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唯有如此,才能使教学评价环节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般来说,教学评价的多元化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教师的单向点评,还要将学生确立为评价的主体,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相互评价。第二,评价内容多元化。要避免过于关注探究活动的结果,而是要将评价的重点内容放在探究过程中,用发展性的眼光观察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意识等方面是否取得进步。第三,评价手段多元化。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利用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相对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是促进学生综合美术素养发展的有效渠道。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探究式教学与美术课程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并根据教学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具体的教学策略。唯有如此,才能逐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严前军.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9(2):67.

[2]肖若楠.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学习方式研究[J].文渊(中学版),2019(8):60.

猜你喜欢
美术探究评价
设问引导探究
美术篇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