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适应不良及对策分析

2021-10-16 04:41杨国芳胡邈聍霍媛媛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2期
关键词:现状措施

杨国芳 胡邈聍 霍媛媛

摘要:寄宿制学校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其适应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能够获得其他发展,相较于其他学段学生,低年级学生适应问题更突出,根据笔者在寄宿制学校的工作经验和调查发现,低龄寄宿不适应学校主要表现在思想上、日常生活中和人际交往上,通过分析适应不良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学生尽快适应寄宿学校生活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低龄寄宿生;学校适应不良;现状;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2-463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结构调整,农村人口数量及结构发生变化,农村适龄儿童逐步减少。为促进农村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优化农村教育资源,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西部农村地区开始广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而在城市中,为了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许多家长也将孩子送到私立寄宿制学校就读。对于寄宿制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离开温暖的家庭生活,少了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如何积极地适应寄宿制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寄宿制学校与小学生寄宿生活适应不良

1、寄宿制学校

寄宿制学校是相对封闭的学校类型,根据学校地域划分,寄宿制学校可分为城市寄宿制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以开办学校主体划分可分为公立、私立等多种形式。以学校的封闭程度,可分为长期寄宿制学校和短期寄宿制学校。

寄宿制学校身兼数职,不仅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建立健全的品德,同时还肩负着学生生活和安全方面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担了家长的部分家庭教育责任,比如课后作业辅导,日常生活起居等。学生离开了家长的宠溺,独自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律能力,。封闭式的教育环境中,与同学长期相处,学会关爱他人和集体,更容易获得深厚的友谊,增添童年的美好记忆。[1]

2、小学生寄宿生活适应不良

小学寄宿生活适应不良是指学生在寄宿制学校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不能积极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导致学习和生活达不到应有发展状态的现象。例如不愿意来学校,周末经常会在寄宿制学校门口看到不愿进校门而大哭大闹当地学生;在学校故意惹事犯错(如逃课、不吃饭、打架)就是为了父母能来学校看看他们。

二、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适应不良的现状

1、思想适应不良,易产生焦虑情绪

低年级学生从幼儿园玩中学的教育模式进入小学有明确任务的教育教学模式,学习内容及学习要求提高,学习任务加重,老师及家长的期望增加,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成长阶段,更需要时间来适应这个变化。而对于寄宿制学生,在校不但要完成学业任务,还有早晚自习,学习时间较长,学业压力增加。且在校生活、日常作息时间都严格按照学校的安排,课余时间减少。学生感觉在校期间枯燥乏味,低年级的学生不能及时准确的和老师沟通交流,焦虑情绪不容易释放,易产生入学困难和逃课。通过笔者在寄宿制学校工作几年的观察发现,在周日返校时,经常会看到部分学生在校门口哭闹,抱着父母不愿进校,即使在老师的帮助下进入学校,在课堂课外状态不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完成作业,不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的组织的活动,更严重的还会出现逃课、逃學的现象。

2、日常生活适应困难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不会在家做家务,致使寄宿后自理能力较差,在校不会叠被子、收拾整理自己的衣物,甚至有些学生连鞋带都不会系。这类学生可能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导致和同学经常发生矛盾,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感和抵触情绪。大多数孩子在家时与父母同睡,在寄宿学校单独睡一张床且多人同住一间宿舍,个别学生会不适应寄宿学校的寄宿环境。遇到同学爱讲梦话、打呼噜,就更加容易睡不着,这时想家情绪更加浓烈,很多同学都有过在夜深人情时躲在被子里哭的经历。

3、人际交往的适应不良表现

寄宿制学生长期呆在学校,与同学和老师相处时间较长,与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的良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有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积极热心,很快融入集体,适应情况较好。个别同学性格内向,喜欢独处,不愿与同学交流玩耍,这类孩子适应能力较弱。一般情况下性格活泼的学生与老师交流频繁,关系良好,成绩也会优秀一些。而性格内向的学生由于成绩较低,缺乏自信,与老师交流较少,不能从老师那里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而低年级的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情感表达能力较弱,老师也不能及时与他沟通,长期以往易导致学生对寄宿学校产生抵触情绪,厌学情绪增加。

寄宿制学校属于封闭管理,学生与父母见面时间较少,很多学生回家后也不会与父母沟通,导致亲子关系疏离。据笔者理解,大部分寄宿制学生来自离婚家庭或重组家庭,孩子会认为父母不想管才将他们送入寄宿学校。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部分家庭由于无暇顾及两个孩子,并将大孩子送入寄宿学校,这也导致学生认为是父母不爱自己了。孩子与家长之间产生误解,家长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导致孩子性和孤僻,缺乏情感交流。

三、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适应不良的原因

1、学校管理落后,学习压力大

寄宿学生在校时间较长,活动范围较小,很多学校为了安全考虑,不提倡多开展课外活动,即使学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也会有值班教师和保安人员制止学生去活动,比如爬单双杠。

农村寄宿学校没有丰富的硬件设施供学生玩乐,而城市的私立寄宿学校重成绩,且学生在校时间较长,早晚自习都被教师用来讲习题或做练习考试,这种学习方式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学习生活枯燥乏味。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多于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学生厌学情绪加重,学校为了管理而管理,这种只重表面安全,而不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关心学生的成长,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2、教职员工专业素质不高

寄宿学生一天24小时都在学校里学习生活,因此寄宿制学校一般把一天分为三段式管理,即把24小时分成三段,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生活教师分别负责。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中活动中的引导者,也是寄宿学生接触最多的人,特别是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心骨。但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对寄宿学生管理经验,对学生适应不良认识不足,把经历都放在了学生的成绩上面,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较少。即使发现了问题,有些教师也没有深入研究,作出思考,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合适办法。有一部分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问题后,倾向与家长沟通,但与家长沟通时缺乏沟通技巧,容易造成孩子与家长之间、孩子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3、家长教育理念差及家庭环境造成的影响

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一般都是家长的意愿,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及辅导工作,有的家长在外地工作,认为老人照顾不了自己的孩子,有的家庭不完整,不希望孩子受到影响等,最后都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希望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但很少有家长问孩子的意愿,很多孩子并不认可家长对的选择,家长也没对孩子进行入学前的心理疏导和入学后的情感交流,导致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产生逆反心理。大部分家长跟孩子沟通的话题都只是关于成绩和物质需求,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有些家长教育理念落后,信奉棍棒教育,对孩子要求严格,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很少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更不会像朋友一样的跟孩子沟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甚至故意违背父母的意愿。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入寄宿制学校后,学生的成绩、生活都是老师的责任,对孩子不管不顾,可能会造成孩子的误解,认为父母不再疼爱自己,无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4、学生自身性格内向,同伴关系欠佳

学生自身性格内向孤僻,面对寄宿生活带来的压力,不能与同伴或老师进行分享,自己年龄小又不懂如何抒发情绪,易产生适应不良。从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更容易出现适应不良,女生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比男生高。

四、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适应不良的改进措施

1、加强学校管理,优化学校环境

改变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课程和校外实践活动,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对比赛挑战性的游戏兴趣更大。低年级阶段,学习任务并不严重,学校可开展多种多样的兴趣活动课供学生选择,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认识更多的志趣相投的朋友,情感得以寄托,加强对学校的喜爱之情,减少适应不良的问题出现。开展有趣的课外实践,比如每个学生种自己喜爱的植物,给每个班级划分一定的区域种花草,学生感受到课堂不一样的体验,让学校生活不再枯燥乏味,也优化了校园环境。另一方面加大学校硬件设施的投资,提供更多的娱乐设施供学生课外活动,学校可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人心理辅导,让学生学会自我疏导和自我调节。也可设立情绪宣泄室,当学生心情不好,情绪得不到排解的时候可以到情绪宣泄室释放情绪,提供疏解压力的地方。

2、提高教师对寄宿制的专业管理

在寄宿制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对寄宿制生活适应不良的重要性,主动深入研究,找出针对不同学生的有效管理方式。对于专任教师而言,在课堂中,应让课堂丰富有趣,设置不同的情境和游戏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特备是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爱心,平时多跟学生沟通,多关注性格内向和学校生活不积极的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地学习,消除对寄宿生活适应不良的表现。

教师应该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学习组织的培训讲座,不断学习先进经验。有些老师就做的很好,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下学生的生日、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等。便于全面对的了解学生,并进行分门别类的班级活动,合理分配人员,比如将适应性强、乐观向上的学生与适应不良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以感染和帮助适应不良的学生。

除了专业教师,生活老师对学生在生活上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据笔者了解,寄宿学校的生活老师年龄偏大,文化知识水平不高,更别提有专业得管理经验,只能照顾学生的日常起居,缺乏对学生的关爱。所以学校也应该要求生活老师参加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程度。认识到对学生的体贴与关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与影响,使学生得到家庭版的温暖。生活教育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生活的技能,更要教会他们自主独立、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

3、加强家校沟通,挖掘家长在教育中的潜能

家长应该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断学习和更新针对寄宿学生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当孩子出现适应不良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家长应与学校教师多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与教师达成一致共同教育孩子,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家校合作活动,积极与其他适应良好的学生家长沟通,学习优秀的教育方法和经验。最重要的是家长不仅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的个性,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活泼开朗等优秀的品格。

4、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加强人际关系引导

家长既然决定将孩子送入寄宿学校,就应该把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在生活中,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鞋帽,学会收拾床铺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长还要培养孩子如何处理好同学知己的关系,学会如何尊重他人。教师也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如针对暴躁易怒型的孩子,制定明确的行为限制,布置需要静心才能完成的任务:针对孤僻内向型的孩子,教师可以试着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让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成为同桌,在课外活动中活动合作,学生带动学生的形式,让适应不良的学生尽快融入集体生活。教师必须认识到教育并非只是教会学生学习书本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理解生活真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树梅,城市寄宿制小学“热”的原因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5(02).

[2]张璇,低年级小学生寄宿生活适应现状与对策[D].鲁东大学,2017.

[3]李杰,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4]张晓玲,谈小学寄宿制下的家庭教育[J].咸宁学院学报,2003.

[5]吴成杭,寄宿制小学一年级新生生活适应能力培养策略[N].南京实验國际学习,2014(2).

作者姓名:杨国芳 出生年月:1992.7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重庆市 学历:硕士研究生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单位邮编:650500 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

第二作者:胡邈聍,1994年7月31,汉族,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硕士,云南民族大学,650500,教育管理

第三作者:霍媛媛,1997.7汉族,山西省大同市硕士,云南民族大学,650500,教育人类学

猜你喜欢
现状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