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雨雪天气过程分析

2021-10-18 03:23黄龙飞马中元陈鲍发郑卡妮张晓芳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1年3期
关键词:雨雪降雪降水

黄龙飞,马中元,陈鲍发,郑卡妮,张晓芳

(1.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昌 330046;2.景德镇市气象局,景德镇 333000;3.乐平市气象局,乐平 333300;4.婺源县气象局,婺源 333200)

0 引言

雨雪寒潮天气是江西冬季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尤其是当雨雪天气持续发生并产生冰冻灾害时,对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有较大影响。雨雪天气需要合适的温度与降水条件密切配合,雨雪来临前,经常出现“锋前回暖”,即温度回升的过程;因此,温度层结和降水条件是雨雪天气预报的重点。

国内学者对南方雨雪天气研究颇多。漆梁波[1]等研究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出现降雪需要满足T925、T1000、T700分别低于-2 ℃、0 ℃、0 ℃。郑婧[2,3]等对江西大雪天气的时空变化和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指出大雪期间,阻塞高压、中低纬锋区异常强盛;80%的大雪天气存在阻塞高压,以贝加尔湖阻塞高压最多;70%受南支槽影响;700 hPa切变线是对流层中低层的主要影响系统,其南侧西南急流最大风速达16 m/s以上,雪区位于冷式切变线以南1~3个纬距内或暖式切变附近。金米娜[4]等对2008年初2次大雪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高层干冷空气向南、向下侵入,导致对流层低层850 hPa偏北气流加强和维持,加大了中低层垂直风切变,使上升运动加强,降雪强度增大。马中元[5]等对江西近50 a出现的18次持续3 d 10站次以上冻雨天气过程的形成特征进行分析,表明地面冷高压、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南支槽、850hPa切变线、地面辐合线(准静止锋)、温度锋区、700 hPa急流与湿舌等是强冻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强冻雨天气过程存在逆温层特征,逆温层高度在850~700 hPa间,平均逆温差为1~5 ℃,最大10 ℃。陈鲍发[6]等对江西2014年、2016年和2018年3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雪回波一般在5~20 dBz,暴雪回波强度在30 dBz左右;降雨回波强度为20~40 dBz;雨夹雪回波中,最强雨回波可以发展到40 dBz以上,呈团絮状回波结构;暴雪反射率因子垂直结构上回波伸展高度在5~7 km,2~3 km附近有20~30 dBz的较强回波带。此外,黄水林[7]、郭巧红[8]、东高红[9]等也对多个暴雪或冰冻个例进行了总结分析。陈鲍发[10]等还基于天气雷达风暴识别跟踪信息STI对强天气监测预警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组合STI产品弥补了单部雷达的不足,对于判断未来1 h回波的移动方向、移动速度有明显的指示意义;而密集指向区对应于回波未来位置的确定效果更好。这些成果为研究雨雪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文章利用常规MICAPS资料、区域自动站数据和雷达回波拼图产品等资料,对2020-12-13—2020-12-14赣北地区1次雨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试图总结出江西北部雨雪天气的天气形势配置、雨雪和大风分布特征、雷达拼图回波特征等结果,为今后做好江西雨雪天气的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来源和天气实况

1.1 资料来源

地面实况资料来源于CMISS数据库;天气形势资料来源于MICAPS系统;雷达拼图资料来源于江西WebGIS雷达拼图应用平台(http://10.116.32.81/),该平台集合江西及周边24部S波段雷达数据,空间分辨率达1 km×1 km,时间分辨率10 min,产品包括组合反射率CR、 STI等产品,显示范围为:110°E;33°N~121°E;22°N(1100 km×1100 km)。该范围对监测江西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十分有利。

1.2 天气实况

2020-12-13下午,冷空气侵入江西,气温自北向南快速下降,九江地区首先出现断崖式降温,地处赣东北的景德镇和上饶降温幅度稍缓,总体来说赣北地区24 h降温幅度达8~10 ℃,14日最低气温均降至0 ℃附近。

13日夜间,九江地区首先出现雨夹雪和小雪(庐山),赣北其他地区为小雨;14日14:00,降雪区域向东移动,景德镇、上饶开始出现小雪或雨夹雪,20:00后降雪结束。除庐山外,其余地区基本无积雪。

此次寒潮过程还伴有大风天气,据自动气象站监测数据显示,大风主要出现在赣江河谷及环鄱阳湖一带。13日20:00,多达33站出现8级以上大风,最大风速达26.2 m/s。大风持续时间也较长,13日下午至夜间,自动气象站均有8级以上大风记录出现。

2 天气形势分析

2.1 高空形势演变

2020-12-04T20:00,寒潮初始阶段中高纬呈倒Ω流型,乌拉尔山地区已有暖脊建立,此时西欧又有暖脊东移与之结合加强形成阻塞高压,并稳定维持;5—7日,500 hPa极涡从极地移至60°N左右,最终在俄罗斯东北部游走;8日20:00,极涡西侧横槽旋转南下,并伴有-44 ℃冷中心与之配合,11日08:00,在中国东北上空形成东北冷涡,冷中心略有增强,达到-46 ℃,后侧有横槽生成并南移,且同样伴有-48 ℃冷中心;12日08:00,冷中心到达贝湖以南,此时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前部出现暖平流,预示阻塞高压即将减弱,脊前正北气流转为一致西北风,南移横槽逐渐与东北冷涡南侧低槽合并,低槽加深,槽后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侵入中国;15日,东北冷涡东移出海,极涡回归到70°N以北,此次寒潮过程结束。

12月11—14日,中纬度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南支槽不明显,但高原东侧不断有短波低槽快速东移,造成江南地区多阴雨天气;14日08:00,850 hPa以下已转为偏北气流控制,0 ℃线到达江西中南部,南昌站气温降至-2 ℃,700 hPa切变压至沿江一带,江西上空急流普遍达到20 m/s左右,暖湿空气沿冷垫爬升,造成江西中北部出现雨雪天气;15日08:00,切变移过,降水停止。

2.2 地面天气图

12日08:00,地面冷高压位于蒙古境内,中心强度达到1,057.5 hPa,冷锋前沿侵入中国,位于内蒙古北部。

13日08:00(图1a),高压中心位置稳定,强度达到1,062.5 hPa,冷空气扩散南下,冷锋前部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14:00开始,冷空气进入江西,江西自北向南逐渐转雨,气温持续下降。地面等压线密集,达8~9根/10个纬距,表明锋区强度强,气压梯度力大,从而造成湖面、山谷多地出现8级以上大风天气。

13日20:00(图1b),庐山、修水出现雪和雨夹雪;14日08:00(图1c),位于蒙古的冷高压中心向南分裂出多个冷高压中心,此时江西西北部气温降至2 ℃,出现纯雪,但南昌以南地区仍在4 ℃左右;14:00—17:00,分裂而来的冷高压中心南下至山东南部,江南锋区快速向南推进,赣东北气温降至2 ℃左右,并开始出现雨夹雪或小雪,江西中南部气温仍在3~4 ℃左右,降水以小雨为主;14日20:00(图1d),江西被冷高压控制,雨雪天气结束。

图1 地面天气图:(a)2020-12-13T08:00;(b)2020-12-13T20:00;(c)2020-12-14T08:00;(d)2020-12-14T20:00

2.3 温度层结演变

2020-12-13T08:00(图2a),南昌探空在500 hPa附近出现弱逆温或等温层;13日20:00(图2b),冷锋到达赣南,江西处于锋区中。从南昌探空随时间变化看出,逆温层出现在850~700 hPa附近,逆温强度达5.1 ℃;700 hPa以上为一致的西西南急流,850 hPa以下为强东北风急流,低层与高层风向几乎对向,表明低层冷平流十分强劲。从气温分布看出700 hPa以下大部分在0 ℃以上,此时层结条件不利于降雪产生。

14日08:00(图2c),随着冷空气主体分裂南下,0 ℃线高度从13日20:00的1.2 km降至0.18 km,低层气温明显下降。此时逆温层强度明显减弱,温度仅为2 ℃左右;近地面气温降为1 ℃;1000~700 hPa均在0 ℃以下,850 hPa、925 hPa、1000 hPa分别降至-1.9 ℃、-1.4 ℃、-1.2 ℃,达到赣北出现纯雪的温度阈值标准。这与张晓芳[11]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4日20:00(图2d),冷空气进一步南下,赣北处于高压底部,原本500 hPa以下湿度饱和的层结被破坏,850 hPa以下湿度转干,降水条件消失。

图2 南昌(58606)探空T-lnP图(a)2020-12-13T08:00;(b)2020-12-13T20:00;(c)2020-12-14T08:00;(d)2020-12-14T20:00

3 雷达回波特征

3.1 单部雷达回波特征

2020-12-14T14:59,景德镇雷达观测到赣北纯雪回波,呈丝缕状结构,强度普遍在5~15 dBz左右,局部点可达20~25 dBz(此时赣北为小雪天气);而在上饶南部为小雨或雨夹雪回波,回波呈块状,最大回波强度达25~30 dBz。

2020-12-14T14:58,抚州雷达观测到的赣北纯雪回波也表现为丝缕状结构,但探测范围大大缩小。抚州附近则为絮状小雨回波,强度在20~30 dBz左右,局部可达30~35 dBz。受到单部雷达探测范围限制,景德镇雷达对抚州附近的降水回波探测失效;而抚州雷达对赣北降雪回波探测不佳,导致回波范围与强度有明显误差。

3.2 雨雪回波垂直结构

13日20:00,赣北已处于锋区之中,850 hPa温度已降至0 ℃左右,但由于700 hPa以下仅有1.5~1.8 km位于0 ℃以下,其余高度均在0 ℃以上,地面气温高达8 ℃;因此,回波表现为絮状回波团结构,CR回波强度在30~35 dBz,以降水为主,地面还没有出现降雪。从雷达剖面图发现,降水回波最大高度在6~8 km,25~35 dBz降水回波位于4 km以下,降水回波垂直结构表现为柱状弱对流泡结构。

14日15:00,江西北部为纯雪,中部为小雨。雷达拼图上表现为北部雪回波,南面雨回波,在同一个屏幕上可以看到雨雪回波共存图像。雪回波为片状丝缕结构,雨回波为絮状混合型结构。从剖面图可以看出,降雪回波强度在5~20 dBz,回波呈片状丝缕结构,无明显对流;降水回波强度在30 dBz左右,回波呈柱状弱对流泡结构。

3.3 雨雪回波STI特征

风暴跟踪信息STI可以较好地反映降水回波移动趋势和速度,在此次雨雪过程中,雷达拼图CR产品、STI产品能较好地反映回波移动方向和速度,为判断雨雪天气的演变和持续时间提供可靠依据。

2020-12-13T17:00,江西北部存有以大片层状云为主的混合型降水回波,层状云回波强度在20 dBz以下,分布在湖北东部和安徽南部;赣北是混合型絮状回波,回波强度在35 dBz以下,以小雨天气为主;江西中部是絮状回波结构的混合型降水回波,中心回波强度达到35 dBz。由于回波强度达到35 dBz,风暴跟踪信息STI 开始出现,并指向东北方向,与500 hPa引导气流方向一致。

20:00,南北回波合并在一起,范围扩大,强度增强,最强降水回波达到35~40 dBz;江西以北仍以层状云回波为主,赣中、赣北被混合型絮状回波团所覆盖。由于回波增强,STI开始增多,回波平均移动方向和速度与17:00数据一致,仍以东北方向为主,移动速度较快。

2020-12-14T11:00,回波团范围有所减小,但上饶地区的回波增强到35~45 dBz,地面雨量加大;抚州地区降水保持与前期相近的强度;景德镇等地出现雨夹雪回波。STI 平均移动方向没有变化,朝80°方向移动;平均移动速度有所减慢,但仍然维持在80 km/h。由于雨雪回波团范围缩小,九江及赣北以西地区降雪有所减弱或停止。

15:00,降水回波移至上饶南部和抚州地区,强度明显减弱,上饶回波仍然有少量STI 指向,表明整个回波系统在持续减弱。

4 结束语

文章利用常规MICAPS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和雷达回波拼图产品对2020-12-13—2020-12-14赣北地区1次雨雪天气过程进行了总结分析,结论如下:

1)受冷空气影响,江西24 h降温幅度达8~10 ℃,赣北最低气温均降至0 ℃附近,达到寒潮标准;多地伴有8级以上大风,最大风力达9~10级;九江、景德镇、上饶先后出现降雪,但雪量不大。

2)极涡和横槽南移,槽后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大举南下,侵入中国造成明显寒潮天气。由于南北气压差大,地面等压线密集,造成江西出现大范围的冷空气大风。降雪需要合适的温度层结和湿度条件,随着冷空气主体分裂南下,700 hPa以下高度温度均在0 ℃以下,达到出现纯雪的温度阈值标准,导致赣北多地出现小雪天气。

3)单部雷达显示赣东北的降雪回波呈丝缕状结构,赣中抚州的小雨回波呈絮状结构,雨雪回波有明显区别。由于单部雷达探测距离受限,使得较大尺度雨雪回波结构探测不完整。雷达拼图能够探测到赣中、赣北较大范围雨雪回波的全貌,片状结构的降雪回波的强度明显弱于絮状结构的降雨回波,在垂直剖面图上,降雨回波呈柱状弱对流泡结构,降雪回波呈片状丝缕结构。

4)在雷达拼图上叠加风暴跟踪信息STI 产品,能直观反映≥35 dBz回波系统的移动方向与移动速度和STI平均移向与移速,为判断降水的落区与持续时间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参考。

江西雨雪天气的预报难点是雨雪天气出现和结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对于3 h内的短时预警预报来说,了解大尺度环境条件,把握雷达拼图特征,是开展好江西雨雪天气预报的重要环节。

猜你喜欢
雨雪降雪降水
悲伤的事就不说了
四川盆地极端降水演变特征及拟合
1970年~2018年根河市降雪时间变化特征
无题(新韵)
2003-2017年阳泉市降雪变化及成因分析
新闺怨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al fabrics and fashion trends
Cloud seeding
“SEEPS”降水预报检验评分方法在我国降水预报中的应用试验
ESSENTIAL NORMS OF PRODUCTS OF WEIGHTED COMPOSITION OPERATORS AND DIFFERENTIATION OPERATORS BETWEEN BANACH SPACES OF ANALYTIC FUN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