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效果、并发症率及对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2021-10-18 10:06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开腹主动脉内膜

何 红 瑞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鹤壁 456250)

子宫内膜癌属于一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近年来,其发病率日益提升,因此,临床很有必要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寻找出来[1]。现阶段,开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是临床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但是其一方面具有较大的创伤,另一方面患者术后具有较慢的恢复速度[2]。而开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缺陷则能够被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有效克服[3]。本研究分析了子宫内膜癌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效果、并发症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子宫内膜癌患者100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组(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组(开腹组)各50例。腹腔镜组患者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2.31±10.42)岁;体质量指数20~30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5.63±4.84)kg/m2;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45~59岁19例(38.00%),60~80岁31例(62.00%);在病理类型方面,内膜样腺癌29例(58.00%),非内膜样腺癌21例(42.00%);在病理分期方面,Ⅰ期20例(40.00%),Ⅱ期22例(44.00%),Ⅲ期8例(16.00%);在合并症方面,高血压7例(14.00%),糖尿病5例(10.00%)。开腹组患者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3.65±10.26)岁;体质量指数21~30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6.27±4.78)kg/m2;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45~59岁18例(36.00%),60~80岁32例(64.00%);在病理类型方面,内膜样腺癌28例(56.00%),非内膜样腺癌22例(44.00%);在病理分期方面,Ⅰ期21例(42.00%),Ⅱ期20例(40.00%),Ⅲ期9例(18.00%);在合并症方面,高血压8例(16.00%),糖尿病4例(8.0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4];(2)均经阴道B超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3)机体状况均能够耐受手术治疗。排除标准:(1)有精神病史;(2)有认知障碍;(3)术前接受放化疗治疗。

1.3 方法

1.3.1开腹组

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将切口开在耻骨联合上到脐上3cm在旁正中,进腹行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具体切除部位同腹腔镜组。

1.3.2腹腔镜组

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帮助患者取头低脚高截石位,将1枚Troca放置在脐上正中7~10cm处,角度、长度分别为30°、10mm。将2个Troca分别置入脐上方3cm锁骨中线、左髂前上棘内2cm处,腹腔镜下看是否有转移病灶存在,途径为对盆腔进行密切检查,细胞学检查腹腔冲洗液、腹水等。在上腹部排列小肠,从右侧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向十二指肠水平部从上到下将腹膜打开,同时向右侧3cm用超声刀将腹膜打开,此外向左上方4cm处打开腹膜,方向为沿着十二指肠升部,然后将十二指肠上翻,对其后方疏松组织进行钝性分离,腹腔镜下对横跨腹主动脉左肾静脉进行观察,在腹主动脉下钝性分离,在此过程中将超声刀、分离钳充分利用起来,将腹主动脉鞘打开,对腹主动脉走形进行观察,向左肾静脉将表面淋巴脂肪组织切除。将腹腔静脉表面、后侧、右侧淋巴结切除,在此过程中将超声刀充分利用起来,途径为对腹主动脉右侧腹膜后间隙进行钝性分离,同时将腹主动脉和腔静脉间的淋巴结切除,对肠系膜下动脉进行充分游离,在腹主动脉旁1.5cm部位用超声刀对腹主动脉脂肪组织进行分离,将主动脉左旁淋巴结暴露出来,将腹主动脉左旁淋巴结切除,途径为在左肾静脉下缘5cm处从肠系膜穿过,方向为从上到下,最后用生物胶将腹主动脉淋巴结封堵住,将清扫创面的工作完成,手术结束。

1.4 观察指标

(1)围术期相关指标;(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制定,FACT-G),包括躯体、认知、情绪、角色、社会、整体功能,分别0~15分、0~15分、0~15分、0~15分、0~20分、0~20分,总分0~100分[5]。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数显著多于开腹组(P<0.05),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0%(4/50)显著低于开腹组22.00%(11/5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较手术前的躯体、认知、情绪、角色、社会、整体功能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续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属于一种恶性肿瘤,在临床较为常见,20.0%~30.0%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为子宫内膜癌[6],对我国女性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大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就诊原因为阴道不规则流血,通常情况下,确诊时处于Ⅰ期或Ⅱ期或Ⅲ期。现阶段,开腹手术是临床通常采用的常规治疗方法,但是具有较大的创伤,术后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即便其能够将病灶部位切除,将患者寿命延长,因此很难将预期的治疗效果获取过来[7]。近年来,临床日益广泛应用了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具有理想的效果[8]。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9],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较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更为理想的效果,更高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组患者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数显著多于开腹组(P<0.05),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能够在腹腔镜下将整个手术完成,具有较小的创伤、较少的出血量、较快的术后恢复速度、较短的住院时间。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视野更为开阔,更易分辨组织解剖,术中将双极电凝、超声刀等能量器械充分利用起来,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对组织进行切割并止血,通水将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建立起来也能够压迫止血,促进腹腔内正压力的形成,从而促进手术成功率的提升。

腹腔镜是一项新兴技术,对其进行应用能够使患者将良好的治疗预后获取过来,促进患者创伤的减小。术中应该给予预防并发症的工作以充分重视[10]。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0%(4/50)显著低于开腹组22.00%(11/50)(P<0.05),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围术期人工气腹形成后能够对盆腹腔脏器、神经、血管进行清晰分辨,促进手术损伤肠管程度的减轻、动静脉血管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减少。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后较手术前的躯体、认知、情绪、角色、社会、整体功能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中通过对患者体位进行变更的方式有效保证充分暴露术野,有效避免纱布、手套等直接触摸腹腔脏器的现象,将手术操作刺激胃肠道的程度减轻到最低限度,进而将有利条件提供给患者术后疼痛的减轻,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

综上所述,和传统开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相比,子宫内膜癌腹腔镜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开腹主动脉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超声诊断CTA漏诊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1例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