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2021-10-18 10:06戴志坚朱传赛陈波蓓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咽鼓管乳突中耳

戴志坚 朱传赛 宋 伟 陈波蓓

(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 温州 325200;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 温州 325000)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发病后,大都表现为耳内反复流脓,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表现为鼓膜穿孔、听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甚至引发严重的颅部并发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咽鼓管连接着中耳鼓室与鼻咽部,其内部结构比较复杂。正常情况下,咽鼓管处于闭合状态,当出现打喷嚏、吞咽动作、打哈欠等行为时,会出现短暂的张开。因此,咽鼓管主要通过对鼓室内的气压进行调节,从而对中耳和外界的压力进行平衡,同时,还较好的引流了中耳腔内的分泌物,防止外界声音过高对耳膜造成损伤,并且咽鼓管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发病与转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临床上主要采用咽鼓管功能评分(ETS)对患者的咽鼓管功能进行评价。本次研究详细探究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共80例(126耳),均为2017年4月~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将其列为观察组,纳入标准:符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1],且被确诊;经高分辨率颞骨CT诊断;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术后病例组织检查结果显示为中耳胆脂瘤;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同侧耳二次手术。再选取30例(42耳)正常人为对照组。

1.2 方法

对所有参与人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包括性别、年龄、病程、高分辨率颞骨CT诊断结果,对其均进行咽鼓管测压(TMM)评分,采用咽鼓管测压仪对咽鼓管压力进行测量,在进行测量时,指导受检者取端坐位,采用咽部压力探测器将鼻孔进行封闭,再采用外耳道压力探测器封闭耳道口,指导受检者正确吞咽口水,并准确把握时机给其加压,将压力分别调整至30mbar、40mbar和50mbar,详细记录不同压力条件下,受检人员在进行吞咽时鼻咽部、外耳道的压力,根据鼻咽部、外耳道的压力计算咽鼓管开放潜伏期指数R,并进行记分,如01时记1分,如无法计算则记0分,当评分为2分时提示咽鼓管正常,当评分为1分时提示咽鼓管开放延迟,当不能准确计算R分值,即评分为0分时提示咽鼓管严重障碍。根据此种评分方式,分别在30mbar、40mbar和50mbar压力时,将TMM评分进行记录并相加,此时就会得出TMM总分。再采用主观评分的方式进行TMM评分,通过询问的方式,由受检者自己感觉,并将感觉告知测试人员,比如如果在进行吞咽动作时能够经常听到“喀呲”声则记2分,如偶尔听到则记1分,如听不到则记0分。TMM评分+主观评分=ETS评分,咽鼓管功能随着ETS评分的升高越好。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ETS评分分析

观察组ETS评分(5.12±3.04)分低于对照组(8.36±3.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3,P<0.05);单因素分析后发现,不同年龄、病程的患者其ET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无乳突鼓窦炎性病变组ETS评分高于有乳突鼓窦炎性病变组、无中耳肉芽组ETS评分高于有中耳肉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ETS评分的因素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有无中耳肉芽与其咽鼓管功能有关(P<0.05);但是患者的年龄、病程、有无乳突鼓窦炎性病变与其咽鼓管功能无关(P>0.05),见表2。

表2 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ETS评分的因素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的评价主要采用TMM结合主观表现为主,即ETS评分。此种评估方式操作简单,不论患者的鼓膜是否完整,或者是否已经出现了穿孔,此种评价方式均比较实用。有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患者同时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则出现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几率更高,并且中耳炎大都是在上呼吸道感染的同时或者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生[2]。在经过大量的分析后发现,上呼吸道感染极有可能是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进一步明确其他因素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本次研究排除了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ET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ETS评分更低,其咽鼓管功能障碍更严重。本次经单因素分析后发现,不同年龄、病程的患者其ET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无乳突鼓窦炎性病变组ETS评分高于有乳突鼓窦炎性病变组、无中耳肉芽组ETS评分高于有中耳肉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年龄和病程并不是影响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的因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出现咽鼓管功能不良时,其中耳通气受阻,导致耳部处于持续性负压状态,中耳腔内的炎性物质得不到有效的排出,导致炎性持续性的存在于鼓室、鼓窦、乳突区等部位,并且会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与白细胞出现了趋化作用,同时也对局部抗体的产生造成了抑制,对中耳及咽鼓管黏膜造成损害,从而对咽鼓管粘膜纤毛的运动功能造成了影响,导致患者的咽鼓管功能障碍加重。进一步提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障碍与中耳炎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咽鼓管功能障碍越差,促进了炎症的加重,炎症的加重,又对咽鼓管功能造成了更大的损害。在中耳肉芽方面,咽鼓管功能障碍越严重,中耳腔黏膜肿胀也越明显,促进了肉芽组织的形成。

综上所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其咽鼓管功能比较差,尤其是经CT检查发现有乳突鼓窦炎性病变及术中探查发现有中耳肉芽的患者,其存在咽鼓管障碍的几率更高,临床上应加强评估,为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性的依据。

猜你喜欢
咽鼓管乳突中耳
自体延长乳突肌骨膜瓣及骨粉在乳突切除术后修复中应用的长期观察
咽鼓管圆枕形态与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不干耳的关系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中耳压力调节机制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两步缓解颈肩痛
听不清,嚼软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