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术后肠瘘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2021-10-18 10:06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瘘口确定性胃肠道

张 军

(永城市人民医院 永城 476600)

对于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讲,肠瘘是术后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具体是指胃肠道与体腔外或者体腔、其他空腔脏器的异常通道,如果出现肠瘘,肠内容物则会进入到体外或者其他脏器,导致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如器官功能不全、稳态失衡、体液丢失、感染等[1]。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应用营养支持、腹腔感染控制、早期充分引流等保守治疗,能明显提升确定性手术治疗肠瘘的成功率[2]。但是也有相关研究认为,应及早采用确定性手术治疗肠瘘[3]。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60例胃肠道术后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希望能对治疗时机和治疗方式进行明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胃肠道术后肠瘘患者。纳入标准:均进行胃肠道手术治疗;术后经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肠瘘[4];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肛周瘘、胆瘘、胰瘘、食管瘘患者。60例患者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45.26±7.95)岁。

1.2 方法

确诊后全部患者每隔2d进行1次电解质、尿素、血糖以及血红蛋白监测,每周进行1次肝肾功能检测,如果病情需要应重复进行影像学检查,如消化道造影、CT以及B超等。

60例患者中,24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具体的保守治疗方案为:(1)瘘口局部处理:将溢出的肠液清除干净,并将瘘口周围的敷料去除,选择专用烤灯对瘘口局部进行烘烤处理,让其保持干燥和清洁,如果需要可选择吸引器。(2)引流、控制感染:通过非确定性手术或者原引流管、腹部切口将引流管置入,进行持续性地负压引流和滴注灌洗,将瘘口溢出的肠液及时引出,选择氧化锌软膏对瘘口皮肤进行有效保护。(3)营养支持:在患者确诊为肠外瘘后,应及早进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结合瘘口引流量的变化情况,在引流量显著下降,有效控制感染,同时形成窦道之后,则可以向完全肠内营养逐渐过度。(4)对肠液溢出量进行控制:选择微量泵给予生长抑素持续泵入,时间为1~2周,在感染控制、肠液减少、瘘口存在肉芽组织生长、营养方式为肠内营养后,则可以给予生长激素,直到瘘口彻底愈合。(5)维持脏器功能:及时发现相关并发症,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如心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尽可能防止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6)封堵瘘口:如果患者瘘口可控、瘘以下肠襻畅通、愈合理想(唇妆瘘)、周围组织牢固(管状瘘),同时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则可以选择粘合胶以及补片进行外侧封堵,也可以选择蛋白胶和内堵片进行内侧封堵。

另外36例患者采用确定性手术治疗,其中15例患者的黏连轻微、感染局限、手术范围较小,在发生肠瘘后2周内开展早期手术治疗;21例患者黏连严重、感染广泛,手术范围大,于发生肠瘘后15~90d内开展晚期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对肠瘘类型的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包括肠瘘位置、形状、数量、流量等。(2)对保守治疗组、早期手术组、晚期手术组的住院时间、治愈情况、复发情况进行观察比较;治愈的判断标准为[5]: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不存在显著瘘口;胃肠道恢复正常的功能,进食正常,不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全身状况理想,实验室检查结果无异常;腹部切口、瘘口愈合,并没有分泌出肠液。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肠瘘类型分布情况观察

60例胃肠道术后肠瘘患者均发生在术后2~14d,平均术后(7.79±2.18)d;术后7~9d是发生肠瘘的主要阶段,其中46例患者发生在这一阶段。肠瘘位置主要为低位瘘,肠瘘形状主要为管状瘘,肠瘘数量一般为单发瘘,而肠瘘流量则主要为高流量,见表1。

表1 肠瘘类型分布情况观察(n=60)

2.2 预后情况观察

早期手术组的住院时间为(88.07±20.26)d,明显短于晚期手术组的(165.28±31.63)d、保守治疗组的(194.58±37.2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手术组的住院时间则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愈率以及复发率方面,3组患者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愈率以及复发率观察[n(%)]

3 讨论

对于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讲,术后肠壁压迫穿孔、腹腔感染、腹壁缺损或者切口裂开、肠管误伤、吻合口愈合不良等均可能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肠瘘[6]。本研究60例胃肠道术后肠瘘患者均发生在术后2~14d,平均术后(7.79±2.18)d;术后7~9d是发生肠瘘的主要阶段,其中46例患者发生在这一阶段。可能是因为吻合口周围炎性水肿逐渐发展为腹腔内脓肿、局限性腹膜炎所导致的。

肠瘘的处置难度较大,患者预后较差,具有较高的临床病死率。有临床研究发现,肠瘘患者在进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前,先进行为期3个月时间的保守治疗,能明显降低外科手术的失败率[7]。但是也有临床研究发现,该治疗方案的耗时较长,医疗费用昂贵,所以及早进行确定性手术能对患者预后质量进行显著改善。本研究中,36例患者接受确定性手术治疗,其中28例患者治愈,仅3例患者复发,结果表明确定性手术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研究中,早期手术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晚期手术组、保守治疗组(P<0.05),晚期手术组的住院时间则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而在治愈率以及复发率方面,3组患者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采用确定性手术治疗能让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而且不会明显影响肠瘘的治愈率和复发率。

总之,采用确定性手术对胃肠道术后肠瘘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且能让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应对患者的手术指征进行综合评估,适时进行确定性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瘘口确定性胃肠道
论中国训诂学与经典阐释的确定性
含混还是明证:梅洛-庞蒂论确定性
超声下瘘口压迫加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肱假性动脉瘤17例临床改良探究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瘘口定位与内镜手术21例分析
论法律的确定性、妥当性与交谈合理性*——评《法律解释学》“法律确定性问题”部分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疗效分析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栓塞术后复发的处理
2019胃肠道肿瘤防治新技术、新进展高峰论坛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