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对其炎性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1-10-18 10:06季莲莲李海燕李昌崇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泼尼松甲基炎性

季莲莲 李海燕 李昌崇

(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温州 325200;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温州 325000)

重症支原体肺炎(SMPP)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发的肺部疾病,发病早期症状以咳嗽、咳痰、发热为主,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将发展成严重症状,增加临床治疗难度[1~2]。MP是常见的病原体,会导致下呼吸道感染,既往临床认为MP感染存在自限性,随着患儿发病后,大部分能够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干预[3~4]。但随着研究深入,MP感染后发热、咳嗽等症状未缓解甚至呈现进行性加重,形成SMPP,使得病情复杂,危害性较大,需及时治疗。甲基泼尼松龙是治疗SMPP的常用药物,抗炎、抗过敏效果突出。但SMPP发生发展过程中不仅伴有炎症反应,免疫球蛋白也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单独使用抗炎药物效果并不理想[5]。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对其炎性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SMPP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6.34±1.92)岁;病程2~12d,平均病程(5.97±1.32)d。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6.22±1.81)岁;病程2~12d,平均病程(5.83±1.37)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6]诊断标准;(2)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3)X线检查确诊;(4)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2)存在其他感染性疾病;(3)伴有恶性病变;(4)脏器功能障碍。

1.3 方法

两组均进行抗感染、止咳、平喘等基础治疗。此外对照组予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70197)治疗,静脉滴注,2mg/kg/d,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人免疫球蛋白(上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4004)治疗,静脉滴注,400mg/kg/d,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两组均治疗5d,治疗后评估效果,可酌情调整用药剂量。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1)症状消失时间:记录两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并进行对比。(2)炎性因子:分别于治疗前、治疗5d后检测,取患儿空腹静脉血3ml,3000r/min离心10min,取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 7600)检测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KX-21)检测。(3)免疫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5d采集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方法同上),T淋巴细胞亚群使用流式细胞仪(贝克曼库尔特 FC 500)检测,包括CD3、CD4、CD8、CD4/CD8,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4)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2.2 炎症因子

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CT、hs-CRP及WB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对比

2.3 免疫功能

两组治疗前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免疫功能对比

2.4 安全性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肝功能、血尿常规等检查均正常。

3 讨论

MP为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发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引起较多并发症,易演变成SMPP,使临床治疗难度增加,甚至威胁患儿生命安全[7]。目前临床对于SMPP并无统一判断标准,主要依据为大环内脂抗生素治疗1周后患儿仍伴高热、剧烈咳嗽,肺部病灶出现扩大、密度增高进行判定[8]。SMPP具体病机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在发病过程中,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及免疫损伤,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炎性因子变化,实时观察免疫功能,以对治疗效果及患儿预后进行判断[9~10]。

MP会对淋巴细胞进行刺激,使细胞因子大量分泌,导致血清中PCT、hs-CRP等指标水平迅速升高,刺激炎性反应,引发或加重肺损伤[11]。既往临床治疗以大环内脂类药物为主,是SMPP患儿首选的抗生素,在抗炎方面效果突出,能够有效减轻炎性反应,使炎性因子表达减少,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12]。但随着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耐药问题不断突显,重症患儿使用该类药物无法获得理想效果。近些年,临床逐渐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SMPP,甲基泼尼松龙属于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药物使用后吸收较快,具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对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释放有阻断作用。甲基泼尼松龙物浓度较高,作用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减轻病灶炎性水肿,对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行抑制[13]。但MP感染后会引发一系列免疫应答,以T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为主,单纯采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效果有限[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炎症因子低于对照组,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表明在SMPP患儿中采用免疫球蛋白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效果更佳,可促进症状缓解,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且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为,免疫球蛋白的使用能够提高免疫力,使患儿从低水平免疫状态短时间内快速到达正常免疫状态,增强免疫保护作用,提升抗病能力。免疫球蛋白与甲基泼尼松龙联用治疗SMPP,能够起到辅助效果,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发挥治疗效果,促使患儿症状尽早缓解[15]。但研究存在样本容量小、观察时间短等局限性,后续还应扩大样本容量,延长观察时间,进一步观察免疫球蛋白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在SMPP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与单纯甲基泼尼松龙相比,在SMPP患儿中加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更佳,可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儿免疫功能,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泼尼松甲基炎性
合理用药科普
UIO-66热解ZrO2负载CoMoS对4-甲基酚的加氢脱氧性能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甲基芳烃液相氧化反应活性分析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1,2,4-三甲基苯氧化制备2,3,5-三甲基苯醌的技术进展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泼尼松联合伐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和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对患者部分炎症指标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