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三资管理?堵塞损害农村集体和农民利益的潜在漏洞

2021-10-18 23:35常艳林
新农民 2021年26期
关键词:现状

常艳林

摘要: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工作,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现状;三资管理;原因分析

1  “三资”管理的现状

从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力度来看,当涂县的“三资”管理偏重于资金管理,也是成效最为显著的。自1998年村账乡管以来,县乡两级通过不断完善和健全各项财务制度,村级财务管理水平逐年提高,会计核算方式实现了手工记帐到会计电算化的飞跃,尤其在资金管理上,通过开设银行账户、核定库存现金限额、使用统一收据、资金及时缴存银行账户等手段,使得村级资金管理和运行更加规范,过去白条抵库巨大、收入不入账、现金坐支等现象基本得到遏制。最有说服力的是2011年底,全县各村的银行存款账户数额已达1亿多元。村级资金等同于一本存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相比资金管理,资产、资源的管理还不尽人意,尤其是对不在账内反映的村级一些资产、资源,还存在家底不清、监管不力的情况。对于这种状况,我县农经部门已经开始进行整治,并相继出台了一些具体的管理办法,如要求各乡镇农经站设置集体资产登记簿,将不在村财务账簿中反映的水面、山林、农场、厂房及一些闲置的资产资源进行登记造册,这部分资产、资源发包、拍卖必须上报备案,同时,对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处置要求必须履行规定的民主议事程序等规定,通过这些手段,逐步规范账外资产、资源的管理。

2  “三资”管理中损害集体利益的一些现象

2.1  “挥霍浪费图享乐”

部分村干部,不思进取,不干实事,常常打着为集体办事的幌子,拿着村集体的钱挥霍享乐,出门动辄打的包车,来人招待一概上饭店下馆子,闲时不是桑拿就是按摩,篼里总是揣着“红中华”,处处标榜自己“混得好”,行为实质就是个人消费,集体买单。

2.2  “滥用职权谋私利”

少数村干部为了捞取好处、收取他人贿赂,在集体资产、资源的拍卖、租赁的过程中,不履行民主议事程序,实施暗箱操作,有的表面上对外公开招标,但却利用缩短公示时间、设置苛刻的竞标条件等手段与承包人勾结,将村集体资产贱卖、贱包,从中收取好处,其行为实质就是损公肥私,变公为私。2.3“派发公款、拉选票”某些经济收入较好的村的主要领导,平时工作脑筋不用在考虑怎样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脑子里只想着怎么能够在换届时保住自己的“金交椅”,于是乎,每每到村两委换届之际,便将村里的剩余资金大肆向农户进行分配,美其名曰“还利于民”,还有的为了拉拢党员和村民代表,赢得选举时的感情分,借着考察名义,组织村里党员、村民组长、村理财小组成员进行公款旅游,为自己的连任拉取选票,其行为实质就是“以钞票换选票”。

2.4  “侵占挪用赌运气”

还有个别村干部,把党纪国法抛于脑后,拿青春赌明天,满脑子“快速致富”的想法,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采取收入不入账、虚报支出等手段,挪用甚至侵占集体资金。

3  造成农村集体“三资”损害的原因分析

3.1  部分村干素质偏低

由于现在农民外出务工以青壮年居多,村里所剩基本上都是“老、幼、妇”,有相当一部分村的村干部是矮子里拔将军,这些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思想陈旧,为了维持这些村的工作正常运转,有些乡镇党委、政府对这些村的干部在违反财务制度的一些小问题上不查不究,使他们产生了“违法违纪没人问、没人管”的想法。还有部分村干部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滋生了“权为我用,过期作废”的思想,加之平时又缺乏对党纪、法律知识的学习,纪律意识淡薄,对侵占集体财产抱有侥幸心理,干出一些有損集体利益的违法行为。

3.2  财务制度执行偏难

村账乡管后,村级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虽然比较完善,但是有一些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有不小的难度,具体有以下几点:

(1)计划生育工作,因为是一票否决,所以乡镇要求各村不惜人力物力全力以赴,对因计划生育的开支大开绿灯,不加限制,给了部分村干部可乘之机,将一些招待费等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以计划生育名义报销,甚至虚报,变相贪污,这些使得村级“非生产性支出限额控制制度”难以落到实处。

(2)民主议事制度,财务制度规定,村级重大经济支出都要事前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可是由于目前农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部分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难以达到法定人数,此外,部分代表和党员抱着不发误工补贴、没饭吃就不参加的态度,导致村里开会难、民主议事更难。

(3)村里搞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因为投资较少,竞标者寥寥,对外招标基本上是一家之音。此外,财务制度规定工程基建必须要有预决算书才能报账,但是村账乡管人员对工程基建的预决算缺乏专业知识,造价是否合理、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无法判断,所以对村级工程基建的监管只是形式监管。

3.3  民主理财监督偏味

虽说现在各村都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村监会成员都与村主要领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样选出的理财成员,在履行民主理财时,工作态度是可想而知的,还有些与村干部没关系的理财成员,村里在理财时好烟好酒好招待,再发点理财误工补助,几次下来,理财也就马马虎虎、走走过场了,还有少数村干部甚至把民主理财公章握在自己手中,自己花钱、自己理财,民主理财形同虚设,加上大多数村民缺乏自治意识、自治观念,监督参与意识淡漠,整天忙于自己的生产生活事务,难以组织起来集体监督村干部的日常工作,更难以发现村干部的越轨行为。

3.4  查处打击力度偏弱

通过调研发现,不少乡镇领导认为村干部能办事就不错,不能要求过高。部分乡镇对村干部监管甚至存在“三不”现象,即“不能管、不敢管、不愿管”。有的乡干部反映,依照法律规定,乡镇与村委会是指导关系,不是领导关系,政府不便对村干部进行监管,这是“不能管”;很多村干部是乡镇人大代表甚至是县人大代表,乡镇干部要接受人大监督,管多了对自己不利,因此思想上有顾虑,这是“不敢管”;有的村干部违纪违法问题查处难度大,甚至与部分乡镇干部有利害关系,所以“不愿管”。还有一些乡镇领导片面理解“教育从严,处理从宽”的原则,一味强调教育,导致执法执纪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有些领导甚至在乡镇农经部门发现村里违反财务制度情况上报后,对反映的问题无动于衷、置之不理,严重挫伤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猜你喜欢
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高职数学中微积分的教法讨论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