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现状与新技术应用的效率探析

2021-10-18 23:55李鑫
新农民 2021年26期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李鑫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我国所孕育出的多种农作物中,玉米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农业发展关注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先进技术设备的不断出现,我国玉米种植的面积、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基于这一前提,对玉米种植现状及新技术的应用效率加以分析,有助于我国相关领域工作者更有针对性的展开后续优化工作,进一步改良种子的性状,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加强玉米的产出效率。

关键词:玉米种植;现状分析;技术应用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甚至是部分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国家形势的逐渐好转,玉米的种植面积以及所占比例都在不断扩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国家人口也在不断增加,导致玉米的需求量并不充足。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及人口发展的需求,我国需要对玉米种植的技术加以进一步的研发。

1  玉米种植现状

首先,种植规模逐渐扩大。现阶段,我国大众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对农作物的需求逐步扩大。基于这一背景,国家逐渐提高了玉米种植的关注度。由于玉米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且对于大众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玉米的种植规模也逐渐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为了更好的满足大众对于玉米的需求,全国各地区种植玉米的相关人员都開始引入玉米种植机械设备。如此一来,玉米种植机械化逐渐成为该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化种植来说,机械化的效率会更高,规模自然也会更大。

其次,国家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我国不仅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拥有悠久的农耕文化。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国家对此所形成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近年来,很多农业领域工作者开始将玉米种植的注意力集中在品种的研发方面。当品种逐渐改良,具有更高的存活能力后,种植农户的热情就可被充分点燃。加之国家的关注力度不断增强,补贴政策也逐渐出台,我国的玉米种植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  新技术应用效率

2.1  品种选择与播种

针对玉米品种的选择,要对玉米品种更多成熟期、抗倒伏情况,还有增产潜力等方面作出充分考虑。要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选择成熟焦躁、抗倒伏能力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的紧凑型的优良杂交品种来进行播种。在明确适合的品种后,在实际播种中要对所用肥料作出合理控制,一定要确保基础肥料的充足。且要尽量选用给磷肥、氮肥,还有一些优质农家肥。结合实际需求,对施肥量作出合理控制,尽量选择条施这一方法来进行施肥,以此来确保肥料可以更加靠近玉米柱的根部,可以被有效吸收。

在施足基础肥料之后,还要引用更科学的方法来合理追肥。通常都是按照“一轻一重”的方式来进行追肥。其中,“一轻”主要强调的是要轻施苗肥,苗肥的施肥期通常都是在玉米4~6叶期间来施用,具体的施肥量要结合土地来合理计算,苗肥一般引用的都是尿素、钾肥。而“一重”主要强调则是施加穗肥,主要是因为玉米攻穗阶段需要较大的能量,所以,这一期间的肥料用量普遍都比较大,是种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中,施肥量最多的一个环节,一般都是以尿素为主。

2.2  种子改良技术

种子的改良是玉米种植新技术研发及应用中的一大要点。结合以往的玉米种植情况分析来看,很多时候玉米产量不高,主要原因都在于种子自身的质量不高。对此,国家方面予以种子改良技术高度的关注,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客观分析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研发了适合当地地区种植培育的玉米品种[1]。除此之外,在之前的玉米种植工作中,很多地区会选用国外的玉米品种,但由于地理差异的存在,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均有不同,所以导致玉米在我国所形成的种植率并不高,甚至存活率都难以保障。

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家已在新技术的支持下研发出了适合我国本地土壤种植的玉米品种,并且其自身的质量、防御能力都出现了进一步的增强,能够有效抵御外界所形成的一些损害攻击,大程度达到了现代化玉米种植的标准。

2.3  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简单来说,病虫害问题产生的原理为:土壤内部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会为杂草以及病虫提供生长的养分。很多地区在入冬后,农作物病虫会进入到土壤内部寻求生存的条件。在此阶段,病虫会直接汲取农作物自身的养分,导致农作物养分不足,出现质量问题。同时,即便病虫在土壤中死亡,所残留的尸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质量,或者为杂草以及其他害虫提供生长条件。对此防治并控制病虫害是农作物种植人员需重点关注的一大问题。

有效控制病虫害,不仅可提高玉米的生长质量,同时也可提高整体的产量。一般来说,防治玉米病虫害的首要工作是要提高玉米种子的防御能力。例如,在培育种子阶段,工作人员可创设无菌环境,避免外界有害细菌与种子的直接接触,埋下质量隐患,从根本上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在种子培育完毕后,种植人员需要精挑细选,选择颗粒饱满、存活率较强的种子种植到土壤里,并对其展开实时监控,及时处理存在的病虫害的植株。在种子经历基础生长区后,工作人员还需定期利用农药加以辅助,通过少量多次的喷施有效扼杀病虫害,也可降低农药对于玉米造成的质量影响,真正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2]。

2.4  高产栽培技术

为了进一步满足现代经济所提出的发展要求,在种植玉米时,工作人员需要有针对性的对技术加以调整创新。

在判断农业技术是否合适时,工作人员可以参考的主要标准是,在该项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是否出现了积极变化。结合玉米种植历史发展来说,虽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对于玉米种植的时间并没有长于国外。相较于国外而言,我国的玉米种植体系并不完善,经验也相对较为匮乏。基于这一条件,我国玉米种植人员需要形成客观认识,能够贯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巧妙地将其融入到我国的玉米种植体系中,合理应用。在现代种植业机械设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产栽培也是应用效率较高的一种新技术。所以,种植人员需要将机械设备与人工作业相互整合,在两者巧妙融合的状态下,既提高了整体的种植效率,同时也保证了种植的准确率,可以创建更加优秀的玉米生长发育环境。

猜你喜欢
玉米种植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玉米夺丰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