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和饲养管理对畜禽疫病防控的影响分析

2021-10-18 00:18吕文君
新农民 2021年26期
关键词:饲养管理

吕文君

摘要:本文介绍了提高畜禽疫病防控工作水平的重要性,以鸭鹅水禽疫病、牛瘤胃臌气疾病、奶牛乳房炎三种疾病常见畜禽疫病为例,分析了疫病诱发与饲养管理方式不当的关联性,提出选择养殖场场址前需要进行多次实地考察、养殖场的规划布局必须具备科学性、科学配比畜禽饲料、保证营养充分且均衡、建立完善的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机制等提高养殖环境卫生标准及饲养管理水平,保证畜禽疫病防控质量的方式,以上仅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清洁;饲养管理;畜禽疫病;防控质量

1  提高畜禽疫病防控工作水平的重要性分析

养殖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一旦养殖期间爆发大规模疫病,直接导致市场供应量不足。由此造成的后果是,肉类产品的价格上涨,被动改变人们的日常消费习惯。比如在2019年爆发的非洲猪瘟疫病由于危害性较大,为了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只能采取大规模销毁病猪这一解决办法。因市场供应量骤减,2019、2020年我国猪肉价格涨幅超过100%,连带着其他肉类产品价格也“跟风涨”。其中的原因為(仍以非洲猪瘟为例):全国多地的猪肉价格受市场供应量的减少,一度与牛羊肉接近。如排骨、里脊等部分价格的涨幅甚至超过200%。面对此种情况,大众消费者普遍选择改变消费对象,希望以鸡肉、鸭肉等替代猪肉。但购买鸡肉、鸭肉的消费者数量大幅度增长之后,家禽市场有从“买方市场”转换为“卖方市场”的趋势,由此导致家禽的价格也出现不小幅度的上涨。比如在我国北方某省会城市,2019年年中的“红酒脆皮烤鸭”价格为15元/只,到了2019年年底,价格猛涨至28元/只。此外,冷货鸡翅中的价格从2019年年中的20元/500g涨至2019年年底的33元/500g,使很多消费者感叹“吃不起肉”。由此可见,在养殖行业,猪、牛、羊、家禽等我国肉类市场的主要消费品的饲养环节一旦出现差错,导致其中一种产品的试产供应量大幅度减少,不仅此种肉食产品的价格会猛涨,连带着其他肉食产品的价格也会大幅度上扬,使原本稳定的肉食市场出现一定的混乱,继而使人们的生活习惯被迫改变。因此,必须注重畜禽疫病防控工作的质量,全面保证肉食市场处于稳定状态。

2  环境和饲养管理不当导致的畜禽疫病相关性梳理

2.1  鸭鹅水禽疫病与环境及饲养管理不当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鸭鹅水禽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错误为:第一,养殖人员认知水平错误,坚持“鸭鹅水禽抵抗力较强,几乎不会爆发疫病”的错误观点。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为:在过去,常见的鸭鹅水禽疫病只有鸭瘟、小鹅瘟、大肠杆菌病等少数几种,养殖过程只要顺其自然即可。但近年来,自然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种新型病菌的相继出现大幅度提升了鸭鹅种群爆发疫病的可能性。因此,如果养殖人员依然不能纠正自身的错误观念,则鹅出血性坏死型肝炎、传染性浆膜炎甚至是禽流感等传染病将会使养殖户遭遇极大的损失。第二,不考虑养殖区域最大承载力,盲目扩大养殖规模。无论养殖多少水禽,最终目的在于使每一只水禽都能健康成长,最终以“优质产品”的姿态供应市场。基于此,一个水禽养殖基地必须基于基地的实际条件确定养殖规模。具体而言,水塘是水禽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养殖人员必须定期对水塘进行清洁,保证其内水分整体处于清洁状态,避免粪便、杂质等污染物堆积。但很多养殖户为了节省成本,忽视清洁工作,使水禽长期在脏、乱、差的环境下生长,极有可能发生病原菌大规模感染事件。

2.2  牛消化系统疾病与环境及饲养管理不当的关系

在牛、羊等家畜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疫病不仅仅是传染病,如果因饲养管理方式不当,也可能导致畜群大规模患病。比如牛瘤胃臌气病的特点为,病牛的腹部在极短时间内便可以人类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膨胀,感觉犹如“吹气球”一般。如果不能及时且有效地干预,则病牛的胃很可能受到严重伤损,最终因窒息而死亡。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为:养殖人员对牛饲料的了解程度较少,进行饲料配比时掺杂了大量极其容易发酵的饲料。当原本健康的牛进食此类饲料之后,其胃内的多种菌群会刺激这些经过咀嚼的饲料,使其大规模发酵。该过程会产生大量气体,进而使牛的瘤胃逐渐臌胀。除了容易发酵的饲料之外,一些养殖人员认为:给予牛群鲜嫩多汁且带有露水的青草,有助于牛群健康地成长。实际情况是,此类青草味道鲜美,牛群的进食量会大幅度增加,故进食后必定引起瘤胃胀痛。此外,大量青草也会在牛瘤胃菌群的作用下发酵,产生的气体无法通过肠道,最终经由肛门排出体外,进而引发牛瘤胃臌气疾病。由此可见,以牛瘤胃臌气为代表的牛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与饲养人员缺乏相应的饲养知识,进而导致饲养管理不当直接相关。

2.3  奶牛乳房炎疾病与环境及饲养管理不当的关系

奶牛乳房炎的危害位于奶牛四大常见疾病之首(其余三项分别为反之疾病、肢蹄疾病、代谢疾病)。除了轻度乳房炎、隐性乳房炎等少数几种分型之外,一旦奶牛感染急性、亚急性、慢性乳房炎,尽管经过及时的治疗后,患病奶牛的症状会得到良好控制,但“产奶量受损”已经不可逆转。据统计,患病奶牛痊愈后,牛奶产量下滑最大比重可达到50%(平均),部分症状严重的病牛甚至完全无法再度产奶,导致养殖户的前期投入几乎完全亏损。导致奶牛患有乳房炎疾病的原因主要集中在饲养管理方式上,具体原因为:(1)挤奶人员经验不足,挤奶时手上力度较大,导致奶牛乳房受到强烈的挤压,进而引发炎症,最终导致产奶量下降。(2)奶牛日常居住环境存在脏、乱、差现象。主要为粪便清理不及时,牛舍长期处于潮湿的状态,滋生细菌,进而使奶牛感染。(3)奶牛养殖场水源所在地的清洁程度不足,甚至常年与粪便及杂物接触。当奶牛饮用带有病菌的水之后,会增大患病的几率。

3  提高环境及饲养管理水平,保证畜禽疫病防控质量的有效途径

3.1  改善环境的有效方式

3.1.1  选择养殖场场址前需进行多次实地考察

猜你喜欢
饲养管理
妊娠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
浅谈奶牛高产的饲养管理技术
邓川奶牛干奶期、围产期的饲养管理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初生仔猪的春季饲养管理技术
春季奶牛疾病防控与饲养管理措施
肉牛育肥的影响因素及饲养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