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碳人才”布局

2021-10-18 00:55赵铭思
中国新时代 2021年10期
关键词:碳达峰人才培训

赵铭思

加快培养低碳行业专业人才,为我国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专业支撑,将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近年来,人类大规模排放温室气体引发了全球变暖等诸多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生存环境等造成了极大影响,已成为了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已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承诺彰显了我国对建设全球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也将加速我国能源革命,推动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目前还是以煤为主,化石能源占我国能源结构的85%,近70%的电力是化石能源发电,我国的经济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需要快速转型。要实现转型、创新发展,亟需直面人才储备等方面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制定,研究各行业各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措施,推动2030年前全国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加快培养低碳行业专业人才,为我国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专业支撑,将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

加强碳行业人才建设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决策。“双碳”目标的实现必将带来经济社会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

2021年7月16日,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十四五”期间,全国的碳交易市场将实现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重点排放行业全覆盖,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面对交易规模如此之大的碳市场,面向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对碳排放管理人才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历史进程中,一流的碳排放管理人才对于把握绿色低碳转型的优势和主导权至关重要。

碳排放管理是一个新兴的专业领域,目前主要由一些社会机构提供相关的人才培训服务和管理咨询服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等院校要深入贯彻国家“双碳”目标战略,高度重视碳排放管理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学科专业优势,着眼“双碳”目标的实现,积极探索碳排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加快碳排放管理人才培养,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专业人才支撑。

2021年4月29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以线上直播方式,联合召开碳排放管理员新职业宣介会,共同按下碳排放管理员人才培育“启动键”。

这标志着“碳排放管理员”人才培育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是贯彻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体现。

六大行业协会一致表示,统一规则、规范行为、行业共享,合力加快推进碳排放管理员能力建设,为行业碳排放管理工作提供人才服务,为国家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做出行业贡献。

根据相关统计,石化化工、电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冶金、交通运输行业都是碳排放重点行业,其碳排放量之和超过全国碳排放总量74%,碳减排任务重、难度大,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需求迫切。建设一支职业化的碳排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做好碳减排工作,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碳排放管理是一个具有学科交叉属性的新型领域,为了对标国家“双碳”目标战略需求,教育行政层面要鼓励具有学科优势的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高校、职业院校等,开设相关专业,加快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等多层次人才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黄震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依托高等院校设立碳金融、碳管理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增设碳金融、碳管理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培养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积极推进碳金融、碳管理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培养碳金融、碳管理领域急需緊缺人才。碳金融、碳管理涉及能源、环境、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等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需要突破学科专业壁垒,支持多学科协同培养复合型低碳人才。

对此,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华军表示可从两方面入手加强建设:一是采取先行先试的方式,在不改变现有招生专业目录的条件下,遴选一批有低碳研究基础、有低碳专业教学特色的高等院校,以试点方式在相关专业开设碳资产管理招生方向,率先培养一批碳资产管理人才。二是依托高校现有低碳领域相关的科研机构,拓展并深化其职能,开展碳资产管理专业建设。目前,已经有很多高校面向碳达峰、碳中和成立了“碳中和研究院”“低碳学院”“绿色发展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要鼓励和支持这些科研机构加强碳资产管理专业建设,将这些科研机构打造成碳资产管理人才培养的先锋队。

探索多渠道培养模式

2021年3月1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8项新职业,“碳排放管理员”被列入国家职业序列。根据定义,碳排放管理员是指从事企事业单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工作的人员。

“自己也有兴趣,单位对这一块工作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就派我们去参加这个培训,相当于做前期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贵州电网系统一位人士这样说起自己7月参加碳管理师培训班的经历,他和同事一起上了3天课,并参加考试,现在在等待成绩出来,领取资格证。他们单位主管领导从上级单位获悉了培训消息,希望为以后的业务发展做些准备。

他参加的培训班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有电网公司的、发电厂的,还有化工厂的,还有一些机构的,比如提供碳排放服务的第三方机构,甚至还有在校学生。

其实,这种培训在全国碳市场启动之前就已经有了,只是没有现在这样风生水起。2015年和2016年前后,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中心在多地挂牌试点。比如,2016年9月,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天津)中心成立,中心依托天津排放权交易所,通过教育培训、合作交流、平台建设等形式提升碳市场相关方的能力储备。

“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碳排放管理人才,但由于之前社会对该行业的总体认知度不高,碳排放管理员职业处于“由冷转热”的发展阶段。不过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和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上线,碳排放管理新职业一出炉,不少企业开始推进内部人才转型,培养自己的碳排放管理员。

“报名特别火爆,排期都已经到2021年年底了。”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朱伟卿表示,“碳交易与低碳管理”培训现在报名非常踊跃,“目前已经做了8期,每期60个人左右。”他们基本上保持着每月两次培训的频率。

2021年4月21日,国务院批准,商务部印发关于《天津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支持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建设天津碳普惠创新示范中心。“双碳”背景下,培训也是最大的“普惠”之一。

对此,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2021年7月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将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为契机,继续深入开展覆盖发电、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钢铁以及更多行业的能力建设培训活动,设置更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课程,为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技术服务机构和企业的碳排放管理、碳市场管理相关人員进行学习。同时,进一步加大支持和指导力度,支持相关行业协会、支撑单位加快推动规范碳排放管理员新职业的发展,鼓励地方企业开展系统全面、形式多样的碳市场能力建设培训活动,全方位加大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通过各种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碳市场从业人员素质,包括管理、服务、核查机构的相关人员,在持续强化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数据质量方面进一步加强培训,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我们相关的管理要求、管理流程,通过这样一些工作更好地支撑全国碳市场建设,为碳市场的平稳运行和进一步的扩大、深化打好人才基础。

推进政产学深度融合

在加强碳资产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围绕“双碳”目标实现开展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助力新时期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这就需要企业与高校的精准对接,让真正有能力的碳中和人才找到合适的绿色企业,才能将人才边际效应最大化。

适逢求职季,大批应届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一些学校、企业和社会力量也举办了针对碳中和的专场招聘活动。2021年5月,宁德时代、隆基股份、比亚迪、信义能源、极飞科技、爱科农、蓝晶微生物、碳阻迹等14家碳中和领域代表性企业,在全国多所高校举办了碳中和招聘专场。通过碳中和专场校招,可以帮助被投企业找到更好的碳中和人才,真正从供需两侧满足低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在高等教育方面,还要强化国家目标、市场需求与学科建设间的联系,依托高等院校积极推动能源、环境、信息、管理和金融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探索设立低碳交叉学科,如推进碳金融、碳管理、碳汇等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培养二级学科建设,构建完善低碳相关学科课程与师资队伍,多学科协同培养复合型碳达峰、碳中和专门人才。因此,需要高校及相关行业紧密配合,在教育、实操和业务创新等方面协同推进。

在人才认证和评估方面,应加大低碳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并设立碳相关职业资格制度等,如建立注册碳审计师、碳资产管理师等制度,积极对市场各参与主体进行碳能力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低碳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组建稳定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队伍,加强“双碳”相关领域战略研究。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碳市场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专业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加强碳排放领域、碳市场相关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相关人员的能力,是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2018年以来,生态环境部持续开展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组织编制全国碳市场系列培训教材、开展能力建设培训等工作。

碳达峰、碳中和任重而道远,人才是低碳产业高速、健康发展的基石,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水平,加速人才对接也已成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既需要政策方向的顶层设计,也需要高校、企业形成合力,以资金助人才,以人才推技术,为我国如期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碳达峰人才培训
碳中和·碳达峰
人才云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