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炮制十七法”出处的考证*

2021-10-19 03:02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847贾天柱
中医文献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宫调大法雷公

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847) 陈 缤 贾天柱

“炮制十七法”又称“雷公炮制十七法”,是古人总结的17种传统炮制工艺,是对中药炮制工艺的总结和分类。在中药炮制学领域,“炮制十七法”一直被认为是由明代医家缪希雍在《炮炙大法》的卷首总结提出的。今人也曾提出,“炮制十七法”是由另一位明代医家罗周彦在其著作《医宗粹言》中提出的[1]。我们回顾了明代的多部医学著作,发现共有4部明代医书中收载了“炮制十七法”的内容,本文着重比较了这4部著作中“炮制十七法”全文内容的差异,进而探寻“炮制十七法”最早的出处。

现存史料

目前记录有“炮制十七法”全文内容的文献史料并不多,主要有以下4条明代文献。缪希雍《炮炙大法》卷首提出的“雷公炮制十七法”;罗周彦《医宗粹言》卷四药性论中提出的“炮制十七法”;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七中提出的“炮制十七法”;寇平《全幼心鉴》提出的“炮制法”。现就这4部文献中关于“炮制十七法”的内容进行比较和考证。

1.缪希雍《炮炙大法》与“雷公炮制十七法”

缪希雍(1546—1627年),字仲淳,号慕台,海虞(江苏省常熟虞山)人,生于明代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卒于明代天启七年(1627年),明代著名医学家。缪希雍幼年丧父,孤苦多病,但其天资聪慧,先习儒,后学医。他17岁时患疟而遍检历代方书,自治而愈,于是开始学习岐黄之术。成年之后则周游四方,“搜辑医疗,精求药道,用存利济”。长兴丁元荐收集了缪希雍临证治验及所用之方,编纂而成《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全书共4卷。初始名为《先醒斋笔记》,后来缪希雍增入伤寒温病时疫治法及常用本草炮制大法等,定名为《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亦称《先醒斋广笔记》,于1613年刊行。书中卷一到卷三记录了缪希雍对内、外、妇、儿各科数种疾病的治疗心得、验案和效方。卷四选录了439种常用中药的炮制方法,书末附制药原则、煎药方法和服药方法等。卷四即为《炮炙大法》。在《炮炙大法》卷首载有“雷公炮制法”,原文如下。

原文中记录了炮、爁、煿、炙等17种炮制工艺,对中药炮制工艺进行了总结和分类。这便是目前中药炮制业界认为“炮制十七法”的最早出处,各类中药炮制学教材亦如是说。但经过查阅大量的文献,此处记录的“炮制十七法”是这4条明代史料中最晚的一个。可是为何这种看法流传的如此之广呢?也许因为《炮炙大法》是历史上第二部炮制专书,在中药炮制研究中地位崇高,故此“炮制十七法”出自《炮炙大法》这种说法一直在炮制行业内流传。实际上“炮制十七法”并不是缪希雍总结归纳出来的,他仅仅是引用了前人的成果。

2.罗周彦《医宗粹言》与“炮制十七法”

罗周彦,字德甫,号赤诚,安徽歙县人,生卒年月不详。明万历年间(十七世纪初)医生。罗周彦幼时学儒,后学医,医术高超,游历江苏、湖北、安徽等地,与名家讨论医术,于公元1612年刊出《医宗粹言》一书。罗周彦博采《黄帝内经》以及历代名医张仲景、王叔和、刘完素、李东垣等人的精妙理论,收录入此书之中,故取书名为《医宗粹言》。在《医宗粹言》卷四药性论中,载有“炮制十七法”,原文如下。

3.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与“炮制十七法”

徐春甫是明代医家,一生治学严谨,曾在太医院任职,著有《古今医统大全》一书。该书成书于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全书共100卷。在《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七中载有大量的炮制内容。包括“炮制十七法”“诸药制法”“秋石阴阳二炼法”“制玄明粉法”等,内容非常丰富。该书的成书年代早于《炮炙大法》《医宗粹言》等书,其“炮制十七法”原文如下。

4.寇平《全幼心鉴》与“炮制法”

寇平,字衡美,河南登封人氏,他的生平事迹已经难以考证。《全幼心鉴》是明代初期比较完善的儿科专著,初刻于明代成化四年(1468年),成化四年版本为四卷本。其中卷一载有“炮制法”“用药法”“服药法”“灌药服药法”等。其中“炮制法”的内容即为后世之传抄的“炮制十七法”。“炮制法”原文如下。

“炮制十七法”的最早出处

那么,寇平为何要提出“十七”种炮制方法,而不是其他数字呢?这也许和元曲使用的宫调有关。元曲宫调为六宫十一调,包括:六宫者,正宫、中吕宫、道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十一调者,大石调、双调、小石调、歇指调、商调、越调、般涉调、高平调、宫调、角调、商角调,共为十七宫调[6]。据王光祈《中国音乐史》,元曲昆曲所谓的“六宫十一调”系出自南宋七宫十二调。此外,元代的一部戏曲著作《唱论》中也提到了“十七宫调”。《唱论》的作者是“燕南之庵”,其真实姓名和生平已经难以考证。该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凡声音,各应律吕,分六宫十一调,共十七宫调”,正符合寇平提出的炮制十七法中“乐调十七,方亦如之”。只是此时寇平并未将此十七种炮制方法命名为“雷公炮制十七法”,仅仅指出“炮制十七法”对应十七宫调,即“乐调十七,方亦如之”。80余年后,徐春甫将寇平《全幼心鉴》中“炮制十七法”收录在《古今医统大全》中,将原文内容中“乐调十七,方亦如之”改为“方剂十七法”,该十七法内容与前文“药备众方,始和其剂”八字衔接紧密,其意应为:为了制成各种方剂,所采取的十七种加工炮制方法,故称“方剂十七法”。又过了50余年,罗周彦将“炮制十七法”的内容引用到1612年成书的《医宗粹言》中。第二年即公元1613年,缪希雍把“炮制十七法”置于《炮炙大法》卷首,并命名为“雷公炮制法”。因此根据现存的文献记载,认定成书年代最早的《全幼心鉴》首次提出“炮制十七法”。而且“十七宫调”的说法,仅为元代戏曲所有,因此“炮制十七法”为元代以前提出的可能性很小。故此我们目前暂时认为《全幼心鉴》是查阅到“炮制十七法”的最早出处。

“炮制十七法”工艺考释

“炮制十七法”所记载的爁、煿、摋、制、度、伏等法在今天已经比较少见了。从 “炮制十七法”的工艺著录顺序来看,存在一定规律。前八种为火制法,其次是粉碎法、干燥法及其他制法。见表1。

表1 “炮制十七法”工艺分类、释义

“炮制十七法”是元末明初对炮制工艺的一种分类方法,由于年代久远历史变迁,其中一些工艺逐渐消失或被其他说法代替。如爁这种炮制工艺在宋代很常见,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例,书中有50余处爁法的记载。无论是植物药甘草、骨碎补、牵牛子、干姜、香附,还是动物药白僵蚕、全蝎、地龙等,甚至是矿物药石膏都曾用爁法进行炮制。但从明代开始爁法的记载开始减少,到了清代就已经很少见了。爁逐渐被炒、烘、焙等工艺代替。

小 结

通过对比《全幼心鉴》《古今医统大全》《医宗粹言》《炮炙大法》书中“炮制十七法”的内容,我们发现,《古今医统大全》《医宗粹言》《炮炙大法》均为转载《全幼心鉴》中的“炮制法”。此外,《医宗粹言》虽说是一部医书,但在其卷四的药性论中记载了丰富的本草学内容,并且转载了《古今医统大全》卷九十七中的一些内容,如:药剂丸散汤膏各有所宜不得违制、药剂分量、煎药则例、服药禁忌、服药次序、当禁不禁犯禁必死、不必忌而忌之过等,也包括“炮制十七法”。《炮炙大法》成书要晚于《古今医统大全》和《医宗粹言》,在卷首引用“炮制十七法”,可能由于缪希雍本人提倡“遵古炮制”,因此他在“炮制法”前冠以“雷公”二字。从1468年的《全幼心鉴》到1613年的《炮炙大法》,经过100余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雷公炮制十七法”。因《炮炙大法》是炮制专著,故有人误以为它是“雷公炮制十七法”最早的出处。缪希雍将十七法前面加以“雷公”,应是古时常见的托名之风。

猜你喜欢
宫调大法雷公
论宫调系统
命题作文“闯关”大法
“宫调声情说”流传考
再议诸宫调之“韵”与“宫调”
宋词元曲宫调浅谈(节选)
冬日珠宝吸睛大法
吸星大法
雷公奇遇记
雷公奇遇记之两面国
倍增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