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城市总设计师制的风景园林学科实践与思考

2021-10-19 05:32
中国园林 2021年9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师生态

何 昉

锁 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伴随着高速城市化进程持续发展,由于城市治理工作繁复、市场多元主体开发时序与诉求不同及时空分离等原因,实施效果暴露出编制与实施大相径庭、“千城一面”和公共利益失衡等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1],为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课题。绿色发展是中国从速度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的城乡规划设计建设项目推进落实“城市总设计师制”,成为新时期绿色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关键性突破”,是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情况和新规律的顶层设计。

1 城市总设计师的提出

1.1 城市总设计师制的内涵

城市总设计师制度以吴良镛院士的人居环境科学[2]为理论基础,以学科背景为人居环境科学三大核心学科的建筑师、规划师和风景园林师为领衔设计师,将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以前瞻性的视角、专业性的知识为城市重点地区精细化建设提供技术协调、专业咨询和技术审查等服务,保障城市公共利益,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更好地建设理想人居环境[3]。

风景园林师作为城市总设计师更关注多样性空间规划设计和治理的可塑性营造,当开发地块的实际建设情况与规划编制不一致时,能因地制宜、及时协调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纠正过度的人工技术理性扩展带来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二元对立问题[4],保证城市良好形象的实现和空间品质的有效提升,优先确保脆弱场所的韧性治理、弱势群体及动植物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空间品质上满足公共利益的需求。

1.2 城市总设计师制的思想探源

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总设计师主导项目实践的情况,为城市总设计师的制度化确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思想基础。在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的研究中可以看到风景园林从小尺度园林到城市尺度设计、跨多个学科、面向社会谋求公共利益的转变,在纽约中央公园、波士顿翡翠项链等项目中,奥姆斯特德都起到了总设计师的作用。伊恩·麦克哈格首先从生态学角度来思考规划与风景园林,重视自然对人的影响,提出了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生态学方法。随后,在以人为本的建筑与交通设计转变为自然和生态功能为基础的城市设计新运动中,景观都市主义应运而生。景观都市主义将自然作为城市设计过程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构建以自然为主要元素的城市空间和生态框架[5],这是以风景园林师为主导的跨学科的新型城市设计方法。

同时期,国内人居环境科学家也陆续提出总设计师角色和作用的指引性观点,作为我们今天讨论和探索城市总设计师制的理论思想指导。

1989年,钱学森提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6],指出“实施系统工程需要总体设计部的实体机构,由熟悉系统各方面专业知识的专家组成,并由知识面较广的专家负责,为决策者或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1989—1991年,孙筱祥提出风景园林师的“五条腿”教育模式[7]:首先要成为一个诗人;第二,成为一名画家;第三,必须是一名园艺学家;第四,要成为一位生态学家;第五,还必须是一名杰出的建筑师。

2002年,孙筱祥发表了《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从造园术、造园艺术、风景造园——到风景园林、地球表层规划》[8]一文,首次提出了“地球表层规划”(Earthscape Planning)的概念,并指出“风景园林学科的中心工作是:‘地球表层规划——城市环境绿色生物系统工程——造园艺术’”,是以“植物、园艺、生态、生物学科”为主的综合学科,其基础知识包括地质学、自然地理学、土壤学、气象学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生物科学,园艺学、林学等农业应用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美学等学科。

2008年,吴良镛院士在中科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综合性学术报告会上,做了题为《发展模式转型与城乡建设科学的再思考》[9]的报告,其中提出建议试行“城市总设计师制”。吴良镛院士认为,在城市建设领域也应该加强总体设计,试行城市总建筑师、城市总规划师、城市总工程师制度,从宏观上把握城市长期的发展命脉,为城市决策提供建筑、规划和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咨询,加强决策的可行性和连续性。

孟兆祯院士将中国风景园林的本质理解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人作”与“天开”的辩证关系。提出风景园林的核心思想,即源自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10]。强调以尊重自然和历史文化为基础,为多种尺度的人居环境和各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管护提供方法论。风景园林应充分尊重自然,在尊重的基础上又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1.3 城市总设计师制的发展历程

国际上围绕总设计师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的工作特征[11]进行了制度探索与理论实践,包括美国的总设计师协作组、法国的协调建筑师制度[12]和日本的主管建筑师协作设计法[13]等制度,以及法国巴黎左岸项目、德国汉堡HAFENCITY项目等实践探索。

国内对于城市总设计制也进行了制度的探索与试行。2004年,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和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任命吴志强为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这是国内较早的总规划师实践[14]。随后,广州琶洲西区电商总部地区(2014年)、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2018年)等项目都实行了总设计师制度。

2015年,广州琶洲西区建立区别于地区规划师制度的《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制度》,总设计师制度在国内被首次提出[15];2018年,深圳市原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印发的《深圳市重点地区总设计师制试行办法》中提到在重点地区建立建筑、规划、风景园林师为领衔设计师的总设计师制度[16];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17]中也提到探索建立城市总建筑师制度。

2 风景园林师主导的总设计师项目实践

风景园林师已在国家重大项目、生态廊道建设、重大旅游项目与主题公园综合体、生态特色与风景资源优越的综合地块建设,以及生态和景观敏感度高的地块,包括新城新区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了总设计师的职责,如建设公园城市、韧性城市及双碳示范区等。

2.1 主导城市重要事件,全方位统筹全过程管理

国内外重大展览型、博览型项目,如世界博览会、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图1、2)等以风景园林牵头的国家重大项目,对于改善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自然风貌和山水格局、彰显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和营城理念、改善人居环境及展示城市形象具有重要作用。该类项目建设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多专业性的特征,同时具有要求高、时间短、任务重的特点。

图1 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

图2 第六届中国(厦门)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

以风景园林学科总设计师牵头,把控项目策划规划到落地的全过程实现。风景园林总设计师更擅长从地域文化和园林文化的传承创新出发,因地制宜地将规划方案“保驾护航”到初步概念设计再到施工图阶段,确保最终建成落地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运用“工程管理”的思维和技术,协调总控包括建筑、规划、市政、交通、智慧城市等多个专业,做好技术管理的无缝衔接,各专业推进时间无缝衔接,在尊重自然和绿色建造的基础上,保证项目短时间、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在最近几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世界园艺博览会项目的推进中,以风景园林总设计师主导的各专业全过程合作,成为一个又一个大型综合性园林博览项目精彩呈现的重要因素。

2.2 把控绿色生态基础设施,重塑城市形态与修复自然

绿色生态基础设施由中心和连接构成,其连接系统以绿道为典型代表。中国规模化绿道的建设由珠三角地区率先开展。在这之前,面对蔓延式、扩张式的城市开发方式造成的城市自然生境破碎、城市面貌千篇一律等城市不良发展状态,珠三角地区的规划师意识到要从生态的角度去摸索城市新的发展方向。最终由风景园林师参与主导的总设计师团队提出通过绿道串联的方式来“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修护”,引导城市良性发展[18]。风景园林师主导的总设计师团队不仅提供绿道规划设计指导,还负责研究宣传绿道思想,以及统筹编制绿道在区域内落地的一系列规划设计建设指引和导则(图3、4),全过程推进和保证绿道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图3 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总体布局图[18]

图4 郊野绿道图示[引自《珠三角区域(省立)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2.3 总控景观生态敏感综合地块和乡村用地,保障生物多样和改善人居环境

景观和生态敏感度高的区域及乡村用地特别需要风景园林师首当其冲介入和参与,帮助理顺城市自然肌理,维持和保护自然生态格局的连续性,保证生态安全与环境美丽。

日照海滨地区的生态修复建设项目,是以风景园林师来总控景观和生态敏感度高的城市地块建设项目的早期案例。日照海滨地区建设项目由万平口黄金海岸线、世帆赛基地及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公园(图5)、国家海洋公园等多个沿海岸线重要节点组成。由于海洋资源丰富,日照海滨地区最终在规划实施中落实了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成为国家首批命名的7个海洋公园之一。从旧棚户区改造到高端社区建设,在风景园林师的总控下,日照海滨地区建设构建了新型旅游系统和自然保护系统,实现了资源保护、科学利用、城市更新暨城市有机再生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和谐统一。

图5 日照海滨地区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公园效果图

深圳湾片区的建设启动项目——深圳湾公园(图6),是在生态特色和风景资源突出的综合地块项目中采用由风景园林团队主导牵头、统筹多专业负责团队的类城市总设计师工作制度。在这一过程中,风景园林总设计师除了协调各专业技术团队外,还负责协调境外设计团队的沟通,协助组织和指导项目施工,通过全面全周期技术把控、全链条技术推进,保证项目良好的实施效果。

图6 深圳湾和公园系统建设(引自视觉中国)

3 对城市总设计师制度的建议和设想

3.1 风景园林学科主导的城市总设计师制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提出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19]归根结底就是需要更加关注与人休戚与共的自然生命系统,而有生态系统关怀和实践体系的风景园林对包括“活的生命系统”在内的生命共同体的把握更加游刃有余。

新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同样需要更大程度发挥自然生态系统增汇固碳的作用,从而降低空气中的碳浓度,创建双碳先行示范城市的科学实践。风景园林专业是与自然系统、自然演变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学科,能够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发挥重要作用。

风景园林秉承天人合一、人与天调[20]、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关注从一棵树、一个公园到一条绿道,以及一个区域公园系统再到全域绿色基础设施的全覆盖,不仅注重对18%最美国土的保护利用,而且对于其他国土空间还可以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优化提升其空间品质,实现美丽“三生”环境。因此,风景园林是实现美丽国土全覆盖事业不可或缺的专业力量。

风景园林以提升地区空间品质、保障地区生态稳定和全生命共同体的利益,建立安全永续、优质宜居、生物多样、生态美丽的美好家园为核心目标,总控地区生态环境与空间形象品质,保证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风景园林在城乡建设中的作用已经从可有可无,逐渐发展成为主角与先导力量,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新时期,需要更多的风景园林师以总设计师的身份参与到城乡建设中,这是形势所需也是历史使命所在。

3.2 风景园林师作为城市总设计师的重要优势

在新时期,风景园林师通过大数据和智慧终端系统,立足文化艺术优势,将科技与美学相结合,促进城市智能智慧美丽发展。风景园林师作为城市总设计师能够在保障城市公共利益、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的同时,关注从自然生命体系到全生命共同体,在城市空间中考虑植物的生存环境,动物的栖息、迁徙、繁殖环境,保证人与动植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维护城市巨系统生态平衡,保证城市韧性可持续发展、生态和美丽与完整城市功能的系统目标实现。

风景园林师工作的范畴可以覆盖多尺度、多级别、多类型的全域空间设计,不仅包括以绿地和广场用地为主的工程类项目,对于以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和公用设施用地等为主的重点地块的综合项目也更为擅长。风景园林师作为城市总设计师引领全域国土空间建设,确保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风景园林师作为城市总设计师的制度可以从2个层次启动:第一层次,所有城市建设重点项目都要进行景观先导的规划设计研究,无论项目绿地空间大小,都要求项目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建设,保证区域生态稳定、环境优美和可持续发展;第二层次,风景园林师应与建筑师、规划师等其他总设计师协同总控全域城乡重点项目,如科学城、城市新城、商城、娱乐综合体、景观综合体和大型住区空间等,最终实现全域城乡建设重点项目基本落实总设计师制度,实现城市由内而外的真“美丽”,切实推进绿色发展引领的高质量发展。

3.3 城市总设计师制将成为新时期城乡建设项目运营的核心制度之一

新时期,为保障城乡发展安全和人民生活福祉,城市总设计师制度应在有条件的城市和地区推行并持续推广到全国。

实践证明,风景园林是总设计师制度下不可或缺的主要学科,需要更多更优秀的风景园林师团队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贡献力量。

为了推动城市总设计师制度的落地,在政策制度上需要形成具有广泛实用性、引领性的政策性文件,明确城市总设计师制度的项目类型、工作模式、工作职责、管理办法、选聘制度和报酬奖惩等,赋予总设计师统筹总控决策协调的权利,明确总设计师组织研讨协调、提供技术指导、负责专业审查和深化课题研究等责任,引导总设计师制度合法有序开展。同时,应建设一批具有先进示范作用、拥有国际水准的总设计师总控建设项目,形成成果典范,为更大范围的制度推广提供参考。

注: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由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设计师生态
小小设计师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生态养生”娱晚年
设计师访谈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设计师的存在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