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角度谈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德育

2021-10-19 16:49庞燕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立德树人德育

庞燕玲

【摘要】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学校的根本使命是育人,育人的主阵地是课堂,体育教学可以在身体上与精神上对学生德育产生双重影响,因此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德育有着比其他学科更大的优势与责任。

【关键词】立德树人  体育课堂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5-0048-02

一、小学生的德育现状

前几天课上的一幕,深深刺痛了我的眼:一位学生摔倒在地,旁边另一位学生,不但没有马上扶一把,反而觉得好玩,上去踢了一脚。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玩游戏的时候不愿意遵守规则,为了多一次玩的机会,出现耍赖、偷步,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再比如在小组比赛时,输了就埋怨队友,贬低对手,丝毫没有互相包容的想法。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暴力信息没有筛选就出现在了孩子们的面前,对还不具备辨别能力的孩子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再加上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宠溺,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另一方面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文化成绩,对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道德问题选择忽视,多重原因导致现在的小学生道德品质问题相当严重。2014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学校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教书育人,而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是课堂,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是核心所在。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在育人方面除了从精神上进行,更可以从行动上进行,因此,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德育有着比其他学科更大的优势。

二、小学体育课堂中德育的内容与方法

课堂是教学活动发生的主陣地,也是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主要途径。体育课堂上的教学,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技能水平、教学理念,也是一个体育教师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1.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精神

无论是《中小学生守则》,还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都把爱国主义摆在第一条,足以说明爱国在德育中的重要性。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努力拼搏、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正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明星的励志故事、军队演练等爱国游戏的情境,还有我国特有的中华武术等,来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

由于天气原因,我专门设计了一个雾霾天气的室内课单元教学计划,在这个单元计划中设计了欣赏课,专门欣赏各种体育赛事与运动员的训练场景。在这个单元中,学生认识了团结拼搏,永不放弃的中国女排队;认识了人小志气高,手上都是血泡但仍然坚持训练的中国体操队;认识了拼搏不止、勇往无敌的中国乒乓球队;认识了独一无二、气势磅礴的中国武术队……看到运动员的伤痛时,学生会忍不住叹息;看到运动员失球时,学生会紧张地喊加油;看到最后获得胜利时,学生会激动地鼓掌,甚至感动得流泪……在集体氛围中,这种感染力会加倍放大,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精神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团队合作与竞争精神

合作与竞争永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竞争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合作是竞争的目标和归宿。学校和班级,就像是一个“小社会”,体育教学在身体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持续的练习和团队的配合,潜在地给学生提供了适应“小社会”中的环境,帮助学生培养与他人友好合作的意识倾向和能力。而竞争是体育运动的天然属性,在教学中无处不在,有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在公开、公平的体育规则面前,这种竞争可以带给人们强大的动力,使之不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需要团队合作的项目,比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各种球类项目,还有几乎每节课都会进行的游戏比赛,都需要每个同学的参与合作。这些教学活动都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例如在篮球活动中,不论是单个的传球活动,还是小比赛,都可以进行团队合作教育。在传球教学中,我强调“球是传给同伴的”,传得好坏是直接影响团队比赛的,就是对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一种责任意识的培养。在篮球比赛中就更是如此,不能有个人英雄主义,单项技能再好,也需要同伴的配合。但是光有狭隘的团队合作,又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在一次“躲闪球”游戏中,我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比赛,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砸”出的人多就算胜利。其中有一组的成员之间,出现了这样的“小团体”,大家在接到球之后没有马上出手,而是把球给了跟自己关系较好的同学。乍一看,同学之间是团结友爱,但仔细一想,却是忽略了与其他小组间的竞争关系,也伤害了整个小组的集体利益。在评价游戏的时候,我及时指出了这一点,学生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下一轮游戏很快就改正过来。由此可见,体育课堂中进行德育的效果是非常见效的。

3.意志品质与责任心

体育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最明显的特征是身体练习,学生的学习是由身体和思想共同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产生了影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也进行了培养和形成。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学习知识和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动员身体各器官去进行操作,同时还要承受一定的身体负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疲劳、酸痛等生理反应,也会产生失落、自豪等情感体验,教师通过观察这些直接的表现,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德育水平。

耐久跑是公认的最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内容。学生不仅要克服心理上对耐久跑的排斥,还要克服生理上的不适。我在设计耐久跑的教学时,通常会采用多种练习形式,比如“校园定向运动”“计时跑”“叫号领跑”等,先消除学生对耐久跑的排斥感,然后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在出现“极点”的时候应该怎么处理,最后再用运动员精神鼓励学生,让学生都能完成耐久跑,养成顽强拼搏的好品质。

在体育课堂中,不仅能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意志,也能培养其勇于承担的责任心。在体操与技巧类项目中,很多都需要同伴的保护与帮助。这不仅是一个安全举措,也是培养责任心的好机会。从低年级的前滚翻到高年级的跳箱,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会明白,我的行为是对同伴的保护与帮助,因此逐步形成强烈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与荣誉感是分不开的,在团队比赛中,正是这种责任感,会让学生勇于拼搏,产生为团队争光的荣誉感。

4.规则意识

规则是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约束人们的言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合理的、科学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也是体育教学目标中重要的一项。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是直接与规则教育相符的,比如体育课课前的着装要求;课堂中的排队要求,队列练习、口令指挥等;还有课后的收还器材,都是规范意识和制度意识的渗透。然后根据课堂常规的约定进行表扬与批评,进而强化规则意识。另外,每一项体育竞赛和游戏都有详细的方法和规则,学生通过比赛和游戏的体验,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如果违反竞赛规则就会受到惩罚,意识到将来在社会中,如果触犯法律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

学生缺乏规则意识的原因,一是因为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不长;二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对规则的贯彻不足。每个学期的第一节体育课,都是室内引导课。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一个“体育课公约”,让师生都“有规可依”。然后还要明确遵守和违反公约的奖惩办法,做到“违规必究”。在以后的实践课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一旦违反这个公约,就一定會受到相应的惩罚,没有例外,让学生对规则有敬畏感。这里的惩罚一定是区别于体罚的措施,比如在篮球课中,学生如果拿到篮球就玩个不停,忽视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我与学生是这样约定的:在教师讲解示范时,球必须夹在手臂与身体中间,违反一次提醒,违反两次就在接下来的一次练习中,只能做无球练习。如果是没有器械的活动,例如在接力比赛中有学生越线或者其他违规,就在评价的时候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增加诚信评价,几次下来,学生就能自觉遵守规则。

5.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在社会生存以及良好发展的必备能力之一。从个体的成长、发展过程来看,社会适应能力也是一项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所得的能力,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等等。

体育课堂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每次的练习活动都给学生提供了各种角色体验的机会,培养社会生活的各种能力。学生可以在比赛中扮演各种角色,如运动员、裁判、后勤等,找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另一方面,体育教学相对场地空旷、空间自由,组织形式多样,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都多于其他学科。这种多方面的交流和互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养成乐观自信、积极面对生活的优良品质,更好地适应社会。

美国的SPARK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方面有特别好的功效。我们在平时上课时,可以引进SPARK课程的理念,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交流情境。例如在篮球课上,要求学生运球眼睛不看球,我就让学生在运球时找到和自己衣服有相同颜色的同学,然后进行击掌,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眼睛看同伴了。又比如在传球的时候,怎样与同伴默契配合,两人要通过交流定下一个信号或者手势。这样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以及与同伴的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小结

无论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还是德育的渗透,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比如在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建立一个集体的概念,比如班集体或者各小组,让学生明白集体究竟是什么;然后通过集体教学、分组练习或者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对他所在的集体产生情感;最后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表现出和同学友好合作的意愿和行为。因此,体育教学可以为学生德育发展提供大量的体验,并在技能练习和身体练习中反复强化,这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无法实现的,因此,基于“立德树人”的角度,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德育是责无旁贷的。

参考文献:

[1]于伟.SPARK体育课程对小学生社交技巧影响的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18.

[2]董明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落在何处[J].中国学校体育,2018(3):33.

[3]周志勇,陈雁飞.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思考体育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18(3):31-32.

[4]郭佳男.试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7(19):73+75.

[5]闫宏微.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9):20.

[6]蔡猛.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美国SPARK课程对小学生德育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立德树人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