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仙桃市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示范总结

2021-10-20 02:25刘松杰汪兴成王原强乔志刚刘平知
湖北植保 2021年5期
关键词:仙桃市赤霉病空白对照

刘松杰 陈 军 万 超 汪兴成 王原强 乔志刚 刘平知

(1.仙桃市植物保护局 湖北仙桃 433000;2.仙桃市沙嘴农技服务中心 湖北仙桃 433000; 3.仙桃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湖北仙桃 433000)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上重要的病害,由于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偏重和大流行的频率明显加快。如防治不力,不仅会大幅度地降低小麦的产量,而且也会严重地影响小麦的品质。为保障小麦优质高产,推进科学防控,促进农药减量增效,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统一安排部署,2020年秋—2021年夏,在仙桃市创建了省级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现将示范区工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区基本情况

示范区位于仙桃市剅河镇吴场村,示范面积33.33hm2,前茬作物为水稻,小麦品种为郑麦7698,2020年11月5日播种,播种量为250kg/hm2。示范区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性质和肥力均匀一致,病虫统防统治工作由仙桃市陈场励农飞防农机专业合作社实施。农户自防区为相邻的常规种植管理田,自行防治病虫,面积1.33hm2。空白对照面积0.13hm2,除不防治赤霉病外,其他管理同示范区。

1.2 供试药剂

15%丙唑·戊唑醇悬浮剂(麦田喜),贵州道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劲兴),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麦甜),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25%丙环唑乳油(麦甜伴侣),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40%戊唑·咪鲜胺悬浮剂,安徽众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1.3 示范设计

共设8个示范区,其中1个常规用药区,1个空白对照区(表1)。

表1 示范方案设计

1.4 示范区田间管理

1.4.1 农业措施

种植对赤霉病具有一定耐性的品种“郑麦7698”。采用播种、施肥、旋耕一体机,在旋耕土壤的时候同时播种和施肥,播种采取机械条播技术,做到“三沟”相通,加宽厢沟,以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每667m2施复合肥(N-P-K:18-22-5)30Kg作底肥,3月14日和4月3日结合病虫防治分别施叶面肥750ml/hm2(有机质≥30g/L;pH:6.0-8.0;水不溶物≤20g/L)。

1.4.2 药剂拌种

播种前统一用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5mL/kg种子拌种,预防小麦纹枯病和蚜虫等病虫害。

1.4.3 科学化学除草

春季小麦返青后拔节前,根据田间杂草种类和长势,于2月18日选用优麦达(20%氟氯吡啶酯·啶磺草胺WG)105g/hm2进行茎叶喷雾处理,主要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1.4.4 科学防控病虫

开展病虫田间监测,3月14日条锈病发病初期进行防治,选用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450mL/hm2。4月3日小麦处于抽穗期,第一次防治赤霉病,4月8日小麦处于扬花期,第二次防治赤霉病。

1.5 施药方法及天气情况

第一次施药时间为2021年4月3日,小麦处于抽穗期,喷施示范区1、2、3、4、5、6和常规用药区药剂;第二次施药时间为2021年4月8日,小麦处于扬花期,喷施示范区2、4、6和常规用药区药剂,空白对照不防治赤霉病。施药器械采用极飞P20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为离作物2.5m,速度为6m/s,喷幅3.5m,雾滴120um,每667m2用水量1L。

第一次施药当天阴天,平均风速0.82m/s,平均气温12.5℃,平均相对湿度81.3%;第二次施药当天多云,平均风速0.56m/s,平均气温13.7℃,平均相对湿度81.8%;3月26日-4月30日期间的雨日、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见表2。

表2 试验期间的天气实况

1.6 防效调查

施药后观察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待小麦赤霉病病情稳定后,于2021年4月30日调查各处理防治效果。调查采用棋盘式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0穗,统计病穗数并对病穗进行分级,计算防效。小麦赤霉病分级标准:0级,不发病;1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2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1/2;3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2~3/4;4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防效计算方法如下:

防治效果(%)=

1.7 产量调查

5月13日进行测产,每区按5点取样法选取5个0.25m2区域,调查记录小麦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等指标,计算理论产量,大区收割时计算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示范区只防治1次赤霉病的情况下,示范区5(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的防效最好,为78.95%,示范区3(氰烯·戊唑醇)和示范区1(丙唑·戊唑醇)的防效略差,分别为66.27%、53.95%;防治2次赤霉病的示范区与常规用药区、农户自防区相比,示范区6(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的防效最高,为89.11%,示范区4(氰烯·戊唑醇)的防效次之,为84.09%,示范区2(丙唑·戊唑醇)、常规用药区、农户自防区的防效较差,分别为68.42%、61.60%、50.96%;麦甜组合(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劲兴(氰烯·戊唑醇)、麦田喜(丙唑·戊唑醇)施药2次的防效明显高于施药1次的防效。

表3 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

2.2 产量及效益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示范区增产效果明显,增产最高的是示范区6(施药2次的麦甜组合),每667m2产量305kg,比空白对照184kg增产121kg,增产率65.8%;比农户自防235kg增加70kg,增产率29.8%,示范区增产主要是增加了结实率、提高了千粒重。从防治成本与经济效益评估,效益最好的是示范区4(施药2次的氰烯·戊唑醇),与空白对照相比,每667m2纯增收116元;与农户自防相比,每667m2纯增收66元。

表4 小麦产量及效益

3 小结与讨论

(1)不同药剂之间防效有差异,防效最好的是麦甜组合(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防效达89.11%,其次是氰烯·戊唑醇,防效达84.09%,麦田喜(丙唑·戊唑醇)和常规药剂戊唑·咪鲜胺防效一般。

(2)同种药剂施药2次比施药1次防效可提高10.16%-17.82%,遇小麦抽穗扬花期雨水偏多的年份仍需防治2次才可减轻赤霉病危害。

(3)从防效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防治小麦赤霉病可首选氰烯·戊唑醇或麦甜组合(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与空白对照相比,每667m2纯增收可达116元,既增加经济收入又保证小麦质量安全。

(4)今年我市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雨日特多、雨量较大,是一个极有利于小麦赤霉病大发生的年份,同时,雨日多、雨量大也对化学防治的效果有一些影响,因此,上述各药剂处理在气候条件一般的年份,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和保产效果,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仙桃市赤霉病空白对照
小麦不同肥力下经济效益试验研究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成牙骨质、成纤维分化的影响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榜样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仙桃市1958—2020年高温天气变化趋势分析
仙桃市生态农业发展初探
例析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典型县域硒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