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案例浅析

2021-10-20 05:14冯敏毅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5期
关键词:阶段性

冯敏毅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一点出发,我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致力找到一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对长篇名著的阅读兴趣,又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经研究实践,通过阶段性导读达到“六个读出”,让学生在阅读名著时读出自我,读懂精髓,领悟精神。

关键词: 名著教学;整本书阅读;阶段性;六个“读出”

一、教学研究背景及概念界定

(一)教学研究背景

文学名著是文学中的瑰宝,是人类精神的家园,它承载着人类的文化和历史。《新课标》也明确提出,阅读名著是中小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新教材也有名著导读,每年中考名著阅读是考点之一,所以名著阅读教学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一点出发,我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致力找到一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对长篇名著的阅读兴趣,又能真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二)“整本书阅读”概念界定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读整本的书,不仅可以练习精读、速读,有利于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这是对“整本书阅读”早期的阐述。

而近年来,把“整本书阅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简单来说,“整本书阅读”是一个个性化、阅读策略交互运用的、能不断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综合性阅读过程。它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能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二、教学研究的意义、目的

进行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最主要的就是要让语文阅读教学有活气,能够和学生的生活相通。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导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抽象、死板的文本评析中解脱出来,,促使学生自发、自主地去获取知识,把阅读“种”入灵魂里去。

三、教学研究具体案例浅析——整本书阅读教学阶段性“六个读出”

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我认为名著阅读教学的导读是要分阶段性:读前导——读中导——读后导。三个阶段逐层深入地让学生熟悉文本——自主感悟——提升高阶思维。同时这个三个阶段又不是割裂的,是要完整地体现出“六个读出”:读出计划、读出方法、读出兴趣、读出品质、读出思维、读出自我。

1. 读出计划

“读出计划”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读前导”这个阶段就要让学生明确,读书计划落实得越具体、越细致,对文本掌握度就会越高。例如我在进行《海底两万里》读前导的教学里,我就设计了很详尽的阅读计划表,同时还设计了重点情节简单的思维导图,要求学生每天完成阅读计划后,完成思维导图。

2. 读出方法

“读出方法”这一点在不同阶段的导读教学中,所运用的方法、策略是不一样的。在“读前导”阶段,我重点让学生掌握“快速阅读法”和“批注法”。“快速阅读法”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同时以默读为主,并达到每分钟不少于400字的速度,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

而“批注法”刚开始的时候,我不要求学生写很多字数。例如,在进行《简爱》这部名著的教学时,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把自我感受进行一句话的批注。《简爱》这部小说有很多的心理描写,渗透了人物对环境、社会的思考,没有什么比不同的思考进行碰撞更美、更有趣的了,批注法其实就是思维闪光点的捕捉。

在“读中导”的教学阶段,我更注重学生对“精读法”和“对比法”的掌握。“对比法”在进行《水浒传》教学中我运用得比较多,引导学生剖析人物形象。例如林冲这一人物,在“读中导”阶段中,把人物的前期和后期的性格进行对比;例如李逵和鲁智深这对人物,既有相同处,也有不同之处。在“读中导”阶段,学生分两组,分别为李逵和魯智深代言,争夺一个产品的广告代理。学生必须从外形、经历、性格等分析这个人物和产品代理的契合度。学生在进行对比阅读时,同时要运用“精读法”,这样就促使学生把文本读进去。

在“读后导”的教学阶段,学生可以用“插画法”和“题词法”来展示自己感悟名著。如学生在阅读完《水浒传》后,对梁山泊的环境、好汉的形象都有自己独特设计,并画出插画。

3. 读出兴趣

在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最难是怎样让学生乐意去拿起这本书来读。在《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教学中,我是用“分享法”来激发阅读的兴趣,在课堂上我先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对此书进行了推荐。“读前导”阶段,也可以通过播放由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剪辑一些精彩的片段,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同时能迅速掌握整部名著的故事脉络。

4. 读出品质(主题)

阅读其实就是跟作者、书中人物的思想的碰撞,书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将会成为一代代人前行的“指路明灯”。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质培养必不可少。“读出品质”可以在第二、三阶段进行。如我在教《西游记》时,设计了“孙悟空的战斗力时弱时强”评析任务;在教《水浒传》时,设计了“武松打虎这一行为是对?是错?”的评析任务。

5. 读出思维

思维的发展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而高阶思维作为思维的高级形式,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第三阶段,教师在学生已经熟悉文本的基础上设计思辨性强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如我在教《骆驼祥子》时,举行了原版结局和英译版结局的仲裁大会,到底哪个结局更和本书的写作意图、主题更契合?哪个结局更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没有固定答案的学习任务,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的高阶思维能力,也为最后一个“读出自我”做好准备。

6.读出自我

“整本书阅读”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学生读完一部名著,对人物的理解是一样的,那只能是老师教会了学生如何做名著的考题,而不是学生真正读懂名著。“读出自我”可以在“读前导”阶段可以运用“预测”策略,即以封面或书中的精彩语段等为切入口,调动学生个人经验和认知,对书中内容进行大胆的预测,避免阅读思维的固化,又能激发阅读兴趣。

近年,我在名著教学上进行“整本书的阅读”研究,旨在通过名著教学改革真正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欲望,学会读好整本书的方法,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习惯,这样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著作 【1】吴欣歆 《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09

著作 【2】朱永新 《我的阅读观》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07

期刊 【3】郑建中 《厚积薄发,打造植入灵魂的教育》 《语文教学通讯》2021.2.B

猜你喜欢
阶段性
初中历史学科阶段性复习课形式的探讨
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
The Romantic Inclination in Doctorow’s Literary Creation
小儿高热惊厥阶段性镇静用药疗效观察与护理评价
化学阶段性创新测试题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On Academic English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化学阶段性创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