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2021-10-20 05:14靳兵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5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高中数学

靳兵

摘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已经不能把数学当成一门单纯的基础学科。数学是一门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并列的科学,数学的创新应用越来越广泛地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高中数学的素质教育将成为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的重要元素之一。数学能够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工具。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个性的形成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师需要关注的教学重点。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逻辑,尤其在高三年级学生会通过一定的思维定式完成教学目标,这一方面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接收;另一方面,固化的思维会影响学生学习新思路的探索。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学上创新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死读书。本文将通过创设敢想的教学氛围、敢问的教学情境、敢说的课堂空间以及敢做会做的教学环境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培养高三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方法。

1.创建自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想”

自由的教学氛围来自教师对课堂教学形式的革新,高中数学知识点繁杂且环环相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将知识点罗列给学生学习,但学生真正吸收的却屈指可数。所以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探讨学习方法。教师将教学重点从知识灌输转变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启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发散思维,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为学生创建一个和谐、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排列与组合”这一节时,教师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分解开,分别联系已学的知识,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分步加法计数原理”“分类乘法计数原理”“排列数公式、排列定义”“组合数公式、组合定义”等,将班级分成小组讨论,教师调取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温故知新,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然后,教师对小组得出的结论进行整合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在新概念接收之后,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小组对知识进行合作探究,“结合课堂例子,自行编制一道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并得出答案,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教师在对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反馈做最后的讲解答疑。整个课程在自由、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展开,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2.巧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敢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敢于对知识提出问题,是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思考的表现。学生只有敢问才能激发创新意识,爱心斯坦曾说: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一个正確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善于发问的习惯,在课堂中的智慧碰撞与观点交锋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之源。教师通过设置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得到解决,促进了学生对数学学科应用性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条件概率与全概率”这一节时,教师列出这样的教学情境:在一次抓阄游戏中,一共有5个阄,其中三个是空白,两个写着“有”字,要5个人依次抓取,问每个人抓到“有”字的概率是否相同?这道题中涉及到刚刚学习的条件概率知识点的运用,这时候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4个小组,让小组分别对抓阄结果进行讨论,提高抓到“有”字概率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你还能对这个情境提出其他的问题吗?结合这个例子生活中你遇到的涉及到条件概率的有哪些?等等,教师提出其中一个问题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更多问题进行思考。能够将知识点正反验证,使知识能够内化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也再一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给学生自由课堂空间,让学生“敢说”

课堂是知识输入的过程,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输出的能力。如果一味的输入忽视了学生知识输出的训练,学生就不能掌握知识的精髓,无法做到举一反三,沦为做题的机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分享给大家,这有助于学生提炼题目的精华,梳理自己的逻辑,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答案往往只有一个,但,解题思路往往是多样的,学生分享解题思路的过程也是思想碰撞的过程,其他的学生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激发创新意识。

比如,在学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应用”这一节时,有这样的教学案例: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为6029元/人/年,消费最低的为黑龙江省4462.08元,上海市最高为10464元,为了研究其水平及影响其变动的因素,需要做具体的分析。对于这个原因学生可以展开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在分析过程中运用到的所学知识,能够将复杂的数学模型形象化,是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内化成自己知识的表现。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敢做、会做”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就是要我们在行动中探索新知,知识的整合式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才能进一步发现新知,创造新知。

例如,在讲“正态分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高尔顿板实验”,让学生动手尝试:在板上端放入一个小球,让其自由下落,重复多次,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加入将大量的球从上端放入,让其自由下落,在格子里的数量呈现的曲线,是什么样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在对知识进行细致讲解。最后,学生用所学知识对结论进行验证。学生从动手实践中得出教学结论使学生拥有成就感,也让学生对数学充满了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自己动手做一做高尔顿板模型,进行类似的实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三数学设计的教学内容相对复杂,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给学生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时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胡中双.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7.

[2]王茹.试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学研究,2008(09).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高中数学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