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写活乡村振兴“大文章”

2021-10-21 04:02
乡村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南阳市特派员南阳

2021年2月,国家《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指出,引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推广“科技小院”等培养模式,派驻农业专家深入农村开展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工作。

南阳市科技局积极响应上级部署,探索科技特派员服务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在部分乡镇推行“科技小院”,使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够落地生根,切切实实为南阳市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南召县云阳镇狮子坟村“科技小院”里,南阳农业职业学院的7名教授和30名学生在这里吃、住、做、学、创,为农户、农企提供面对面指导。

这些教授除了在“科技小院”内授课,还经常走到田间、育苗棚、合作社给予现场指导。“科技小院”以零费用、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的“四零”模式,为农民提供伴随式技术服务,农民随时可以学习新技术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先进的智慧支持。

河南三益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总经理罗振说:“今年大棚里的贝贝南瓜得了白粉病,导致农作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量大面积减少,最后还是靠‘小院’里的教授们帮忙解决了难题。”

面对这一难题,南阳市科技特派员经济作物服务团团长、南阳农业职业学院躬耕学院院长尚增强带领植保专家郝雨、李建波等人深入生产基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用枯草芽孢杆菌结合木霉菌的生物治疗方案,与农民同吃同住7 d后,有效控制了病虫害,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

“以前只有春秋大棚20余栋,因为有‘科技小院’的技术支撑,给企业带来极大信心,现如今已经扩大生产到56栋。”罗振告诉记者,原有的春秋大棚也在教授们的指导下升级为全年都能生产的冷棚,667 m2番茄产量由以前的约3 000 kg增加至现在的超5 000 kg。

把科技送到群众身边

产量不骗人,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教授和学生帮农民增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科技小院”成了远近闻名的金字招牌。

“不管使了啥法子,可地里的产量一直上不去。你们得帮我看看,怎么把粮食产量提上去。”“我家花生去年让虫害给毁了,今年该怎么预防呀?”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在“科技小院”都有专业的答案。

“‘科技小院’是现代农业科研、技术创新与服务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尚增强说,“‘科技小院’的专家至少4人轮流值守,立足小院,向当地政府、企业、群众提供了科技咨询、农民田间培训、科技大讲堂、科技培训、现场观摩、科技长廊、科技小车和技术创新等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把三农感情深植心间

国家《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强调了人才引进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而“小院”二字,寄托了接地气、与农民打成一片之意。

“科技小院”打破以往象牙塔里的学习模式,师生扎根在农业生产一线,与农民同吃同住,在使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相辅相成的同时,让学生和农业有了更深的感情。

于丹龙是南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田垄上除草,计划种植向日葵。自从跟着科技特派员成员到农村实践,他每天骑着三轮车一家家走访村民,和果农一起给果树施肥剪枝、打药防病,和同学一起开展试验。“想像我的老师一样,当一名农业学老师,用科学技术帮助乡村。”于丹龙说。

农业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特别需要与农业产业保持紧密关系。过去培养学生大多是在实验室进行,与农业产业脱离,造成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需求脱节。尚增强说:“建立一家小院、带动一个产业、辐射一片乡村,‘科技小院’培养了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新型人才,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助推产业升级,为南阳市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力量。”

来源:南阳日报.“科技小院”写活乡村振兴“大文章”[EB/OL].(2021-05-27)[2021-05-29].http://www.longteng nanyang.com/news/108474

猜你喜欢
南阳市特派员南阳
还要做回自己
时间藏在哪儿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读迷作品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南阳:高质量开展人大工作评议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