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大熊猫“降级”了!

2021-10-21 06:34
发明与创新 2021年29期
关键词:濒危动物降级名录

图/东方IC

“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完整地保护,野生生物生境得到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7月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降级背后的科学依据

大熊猫“被降级”,意味着中国的环境和生态变好,这是客观事实。而其“降危”也有科学依据。

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制定的《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物种分类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数据缺乏和未评估。其中,“濒危”指当一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标准,但是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概率很高,如蓝鲸、麋鹿等;“易危”则是指在未来一段时间后,其野生种群面临绝灭的概率较高,如大白鲨、北极熊等。此外,还有数量标准。

我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IUCN标准,制定了中国动物红皮书的物种等级划分,采用了野生灭绝、绝迹、濒危、易危、稀有和未定等级,实际与IUCN标准大同小异。仅在数量依据上,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已经达到1800多只,超过“濒危”上限250只,也突破了“易危”上限1000只。因此,其“降危”是科学、谨慎的。

其实,早在2016年9月,IUCN就在美国夏威夷宣布将大熊猫受威胁程度从“濒危”降为“易危”。当时,原国家林业局发文称,IUCN的报告是从理论上做出的判断,而其作为大熊猫保护管理部门,着眼于实际工作情况和保护形势,认为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如今的“降危”,也是经过几年的实地调查,从各方面权衡,并以中国标准来判断的结果。

生态保护不降级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事实上,近年来,我国还有不少保护动物降级,很多濒危动物回归我们的视野。

例如,2006年,我国一级保护动物麋鹿正式从《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中退出,不再是濒危动物。再如,藏羚羊在2016年9月就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从“濒危”降为“近危”,连续降低两个级别。

野生动物“降危”,是我国整体生态变好的一个标志,但并不等于对其保护也要随之降级。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指出,从目前整体来看,世界范围关于动物保护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今年2月,《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进行了更新,其中列有980种野生动物都是亟需重点保护的对象。此外,我国还有大量未被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它们实际上也需要保护。

孙全辉指出,野生动物保护是一项长期事业,要一直秉持人与动物是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时和国际社会合作,不断完善生态保护方面的政策和法律,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文明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濒危动物降级名录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濒危动物
吹牛皮
参展商名录
同贺名录
消费降级了吗?
十八大后遭“断崖式降级”的官员
拯救濒危动物
Panda Prior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