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初探

2021-10-21 05:29经正彤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1年5期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数据库

庄 杰,经正彤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扬州分局,江苏 扬州 225001)

1 水文水资源信息利用范围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取得了较为可观的进步,但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人类依然无法做出任何改变,近年来我国的洪灾发生频繁,国家水利部门开始重点着手于防治洪涝灾害,而水文水资源信息则是水利防治工程的有效助力。

1.1 规划设计

目前我国水文水资源信息主要用于城市建设规划、铁路建设规划、交通道路建设规划、气象建设、环保建设、民航建设以及水利水电建设等领域。这些国土资源的建设和规划都需要使用到水资源,所以需要充分了解水文水资源的信息。

1.2 生态保护

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资源的开发,而开发资源必然会破坏自然环境,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最严重的是水环境的污染和恶化,国家环保局开始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对我国水生态和水资源保护上,而要保证保护措施能够有效实施就必须先对水文水资源的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才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1]。

1.3 灾害防护

将水文水资源的信息进行共享可以有效提高对自然水灾的防护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对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的保护。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有效的水文水资源信息对水自然灾害提前做出预警,为相关防治部门灾害防治提供有效决策依据[2]。

2 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现状

我国的水利是一个具有密集信息性质的行业,若要保证其能够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对水土保持、水资源、水旱灾害、水环境、节水灌溉等多个水利相关的学科进行研究。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其本质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导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并对其进行存储,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共享体系,后续再利用这个数据共享体系为国民经济建设工作提供建设指导。我国早在七五期间就开始进行水文水资源数据共享系统建设,后经过九五期间的努力到目前,在建设水文水资源共享系统的工程上已经有了较为不错的成果,我国目前已经可以运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对水文水资源信息进行接收和处理,并可以将接收到的数据充分用于对水环境、水生态的监视和预警。而另一方面通过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将远程的水文水资源信息进行传输,从而实现全国水雨情报信息的网络化,不仅提高了防汛信息的时效性,同时也为水文水资源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技术支撑[3]。但我国因为建立水文水资源共享系统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很多需要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的地方。

2.2 可持续发展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可以看出我国在对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上已经有了不错的进步,但较发达国家而言还存在一些差距,仍然存在着很多需要进行完善的制度、技术和环境。目前我国的水文水资源的数据资源的总体质量还不够高,并且整体的使用效率偏低,这源于我国对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建设的时间较晚,所以发展至今也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其次是我国水文水资源的信息量非常庞大,且结构较为复杂,能够进行共享的程度偏低,这些特点也再一次增加了我国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难度系数[4]。本文通过收集相关研究报告和文献将目前我国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所存在的几点问题整理如下:

(1)共享机制不健全。我国的水文水资源信息系统采取的是条块分割管理模式,在此模式的管理下信息共享就变得尤为困难,即便有部分水利系统根据自身开展的业务项目已经建设了一些专用的水文水资源数据库并开发出了相对应的应用软件,但由于其信息化技术水平偏低,加之受到任务来源和资金的限制,这些专用数据库和应用环境也仅供各地区的业务部门所使用,未形成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所以并没有充分体现出信息的共享。另一方面我国尚未建立有秩序的数据汇交通道,也没有明确建立有关信息共享的管理制度,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建设工作中,其主要负责人还是科学家,而科学家多数以科研项目为主要管理和作战目标,难以做到免费共享。

对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建立的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目前我国有关于此类的法规并没有正式出台,也正是由于没有了法律的约束和限制,很多单位和个人都认为自己本身并没有共享水文水资源信息的责任和义务,无共享信息的积极性。另外我国的水文水资源信息数据是属于知识财产,各单位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为了保证自身利益其很难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2)技术标准不完善。技术标准化是实现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关键,目前我国还未建立标准规范的信息共享制度,一些已经建立的水资源数据库其规范性普遍较差,且均有各自的体系,很多单位对数据库的保存问题不够重视,导致有些数据库数据丢失。另外各个数据库都是为了满足该地区单位的业务应用需求而建立,且追求的服务目标较为单一,其中所包含的相关文档也不够齐全,后期若需要进行扩展和改造就非常困难,而且这些数据库都具有专用性,很难再次被其他单位和系统进行调用和共享。受到这些条件的限制,很多现存的数据库均不具备可以持续运作的条件,更谈不上再对外界的其他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了[5]。我国的水利部门现今已经建立了水资源信息共享数据库,即便如此其也很难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而真正能够对水利行业发展带来可持续发展推动作用的数据库总量非常少,一些偏远地区在建设水利数据库的时候由于受到条件限制,或前期无法开展,或后期无法维持,很多数据库也因此变为了“死库”。

(3)共享气氛不浓。虽然我国提倡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可以使整个社会受利,但这个观念显然没有被大众所认可和接受,多数人认为实现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就是在免费为社会提供信息资源,甚至有部分人认为得不偿失。且多数人民的观念还只是停留个人利益的层面,忽略了个人对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贡献,更没有意识到个人的利益其实与社会的利益息息相关这一道理。

(4)共享技术不成熟。如何推动社会实现水文水资源信息的全面共享,其核心要点在于技术上如何实现共享,共享技术需要包括对共享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对共享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以及对共享信息平台的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目前国内还缺少符合要求的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也没有向大众提供完整的数据交换分享的信息服务系统,这也是后续水文水资源持续利用所要面临的一个难题。

3 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技术实现

3.1 共享技术标准

要建立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和服务平台就必须先对共享技术进行标准化规范,这是实现信息共享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对于涉及的水利工程,如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防汛指挥等各个系统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都需要先建立起信息标准化体系,并且由国家统一制定标准,才能让多个涉及运用到水文水资源的单位共同推动对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建立,也可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3.2 共享平台的构建

共享平台是所有水文水资源信息的载体,构建时必须要严格遵循完善的共享政策和规范的技术标准。并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对水文水资源信息进行汇交、存储和管理,本文以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网水文水资源共享网站为参考标准,设计构建水文水资源信息发布、在线查询和免费资源等共享服务。共享服务平台需要配置信息发布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器,所有信息都可以在共享平台上进行发布和在线查询,共享平台需要接入网络供国内所有民众进行自主查询和分享。共享信息平台需要通过Internet将气象、林业、农业、地震以及海洋等行业进行互通互联,针对HTML、XML以及DHTML数据可将其放在共享平台的超文本数据库中;而关于具有专业性质的水文水资源数据则可以集中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形成最终系统的主数据库;而针对地图的空间数据则专门存放在位于GISServer的空间数据库中,该平台的详细网络拓扑结构见图1。

图1 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网络拓扑结构

3.3 共享平台的集成

共享平台需要面向社会公众,所以其发布的水文水资源信息需要具有实时性,因此可以将共享平台采用三层树状结构,以1∶100的比例进行空间信息结构构建和格式编制。

3.4 完善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法律法规

国家应重视起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将信息共享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信息共享平台能够长期持续运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对此发达国家已经有较为先进的解决措施,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改进措施,充分深入研究我国水文水资源的现状和现存问题,并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进行解决。各区域的管理部门也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发展特点出台对应的管理条例,其中必须得明确指出如何规范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建设,从而实现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

3.5 加强国民宣传工作

由于我国民众缺乏共享意识,所以要保证信息共享能够持续发展并为社会经济建设带来收益就必须加强宣传工作的强度。随时向社会公众宣传水文水资源共享对社会经济建设的作用,并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紧密关系。对于营利性的科研项目,国家应该对其进行鼓励,可以通过对其进行投资让单位能够将所掌握的水资源信息进行共享。

4 结 语

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建设是一件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国民的工程,各地区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对其投入人力资力,且国民也需要提高自身的共享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水文水资源信息的共享。

猜你喜欢
水文水资源数据库
水资源(部级优课)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