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上半场收获“大满贯”,下半场启动“重来键”

2021-10-21 14:43曹剑杰岳冉冉
决策探索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丁宁大满贯乒乓球

曹剑杰 岳冉冉

乒乓球大满贯得主丁宁9月6日在微博宣布退役:“从今天开始,我的乒乓球运动员生涯就要画上句号了,未来,我要朝着新的梦想努力,去挑战新的可能。”

5岁打球,31岁退役,手握21个世界冠军,丁宁人生的上半场都与乒乓球有关。飞越过巅峰,品尝过“大满贯”的甜;折翼过赛场,体会过“掉层皮”的痛。乒乓球让自律、自信、自省融入了她的血液;家庭教育把独立、抗挫、坚韧写进了她的细胞。她感恩戏剧性的运动员生涯,感谢人生剧本给她设置的“重来键”。她共情球迷的喜怒哀乐,无悔曾经历的“技术革命”。

卸下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份,背上北京大学体育硕士研究生的书包,丁宁想在人生下半场做一名“体验收集者”,继续带着好奇心与同理心上路,去感受世界,丰盈生命。

“有憾”但“无悔”

东京奥运会期间,丁宁在电视机前观看了中国队所有比赛,她时而为队友打出的好球鼓掌,时而为惊心动魄的瞬间捏汗。当看着队友们站上最高领奖台时,她会起立,与大家隔屏齐唱国歌。

时间倒回2021年5月16日,中国乒乓球队公布东京奥运会参赛名单,里面没有丁宁。大家并不意外,毕竟比起“新生代”陈梦、孙颖莎、王曼昱,老将丁宁的状态已不如前,而今年以来,她所忙的事也已远离赛场,退役有迹可循:

研究生备考,通过了北京大学体育硕士专业考试;到四川做公益,教农村的孩子们打乒乓球;闲暇时,丁宁还受邀拍摄了一组时尚照——身着职业装,天鹅长颈、身材高挑、眸光掠闪。照片传播开,朋友开玩笑问她怎么突然变美了,看到样片的丁宁也怔住了,“这是谁?我感觉像是释放出了另一个自己”。

与一个运动员从探讨“美”开聊,似乎违和,但丁宁却饶有兴致,她定位自己不是柔美、甜美风,而是干练、飒爽范。“我从小到大,最自信的状态就是干净与明快。”

场外的丁宁不习惯面对镜头,甚至有点害羞,她的很多照片都是摄影记者在她打球时的抓拍,包括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大屏的那张“吐舌照”。

1990年6月20日,丁宁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5岁开始练习乒乓球,13岁进入国家青年队,15岁进入国家一队。作为中国女乒主力队员,丁宁共获得包括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在内的21个世界冠军,累计世界排名第一53个月。2016年,26岁的丁宁夺得里约奥运会女单金牌,成为中国乒坛第5位女子“大满贯”得主。2017年2月,丁宁成为中国女乒队长。2014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丁宁荣膺国际乒联最佳女运动员,2016年入选国际乒联名人堂……

如此辉煌夺目的成绩在丁宁的退役声明中,却变成了寥寥几笔——

“26年与乒乓相伴,每个瞬间,我都觉得无比珍贵:5岁开始学打球懵懂的我,10岁来到北京逐梦的我,国际赛场为国征战的我,在奥运会上收获冠军完成‘大满贯的我,在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的我……”

没能参加东京奥运会,丁宁说自己有憾但不悔,“2016年里约奥运会实现‘大满贯后,我也想过急流勇退,去追寻另一种人生。但因为队伍需要,作为队长,身上的责任与使命让我选择了坚持”。

但谁也没有想到,新冠肺炎疫情让东京奥运会周期从4年变成5年。伤病侵扰、新生代冲击、换球带来的技术挑战……丁宁面前似有重重大山,但她始终咬牙坚持。

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这样评价:备战东京奥运会这个周期,丁宁和球队成员在一起训练、比赛、竞争、生活,她对整个球队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这五年,我没有浪费,更不后悔,我完成了女乒‘接力棒的交接。”丁宁说。

“爱哭”到“自省”

丁宁出生在体育世家,父亲丁殿国是速滑运动员,母亲高凤梅是黑龙江女篮后卫。与很多运动员不愿子女干体育不同,丁宁爸妈从她出生起,就希望女儿也能成为运动员。

高凤梅本想让女儿练篮球,但5岁的丁宁却“阴差阳错”选择了乒乓球。“我妈训练的篮球馆在一楼,她怕我被球砸到,就把我放到了二楼乒乓球馆,教练用乒乓球逗我玩,我就这样入门了。”

父母虽不懂乒乓球,但在训练上却从不娇惯丁宁。“他们从小就一直在说,吃穿上可以惯着我,但脾气和毛病绝不能惯。”

有时训练中丁宁扭了、摔了或磕碰,高凤梅即使看到,也不会把心疼写在脸上。一次,丁宁训练挥拍砸到眉骨,鲜血直流,高凤梅赶到医务室,并没有直接领她回家,而是等医生处理完伤口后,让她坚持完成了训练。

“我怎么会不心疼?我自己就是运动员,疼在心里也不能流露。”高凤梅说。

丁宁小时候淘气,妈妈一揍就跑。直到10岁时,一次挨揍,丁宁第一次没跑,高凤梅突然发现女儿有了强烈的自尊心,从此再没打过她,而是开始讲道理。

为了让丁宁接受更专业的训练,高凤梅把10岁的丁宁送到了北京什刹海体校。走之前,很多人问丁妈,孩子这么小离家,你舍得么?高凤梅答:“竞技体育是独木橋,既然孩子练上体育,就必须吃苦,不吃苦哪能出成绩。”

高凤梅表面狠,内心软。尤其到了队里放假,北京的孩子全回家了,宿舍里只剩丁宁。每每想到这,她心就痛,“哪个父母不疼孩子,但想干一番事业,就必须多付出”。

高凤梅一直教育女儿“打球要先做人,打球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而做人是一辈子,要学会善待感恩身边的人”。

正是在这种不宠溺、要懂得感恩的家教中,丁宁渐渐养成了坚强独立、吃苦耐劳、共情同理的品质。

赛场上的丁宁自信霸气,但她却坦承,自己从小就不自信,“我小时候是一个爱哭鬼,但这个哭不是因为失败,而是怒自己不争气,为什么我不能赢,怎么就没打好”。

随着慢慢长大,丁宁发现哭并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人觉得情绪化。“可能从事的是乒乓球,竞争实在太残酷,你每天面对的就是训练、伤痛、比赛、胜负。也可能因为我眼睛小,能把泪含在眼眶。”

猜你喜欢
丁宁大满贯乒乓球
乒乓球悬浮术
Crown evolution kinematics of a camellia oil droplet impacting on a liquid layer
科工大!河北唯一“大满贯”院校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靠拢的乒乓球
辽宁高考文科状元刘丁宁引发热议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