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的探索

2021-10-21 19:12陈静
启迪·中 2021年6期
关键词:校企融合课程设置技工院校

陈静

摘要:本文分析了技工院校在“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的现状和意义,并针对“校企融合”培养中课程的设置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技工院校 校企融合 课程设置

“校企融合”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现状

为了缓解技工院校的招生困难问题,越来越多的技工院校开始探索“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今,与传统技工教育学科设置相比校企合作班级中课程设置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传统学科有所区别,比较接近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提供给学生的实习实训机会也更多。然而,课程设置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企业在课程设置中的参与度还是较低,另一方面课程结构方面还存在不平衡问题,专业理论课程所占比例远高于专业实践课程。

“校企融合”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实现都离不开课程设置。课程作为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在教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教育能不能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取决于课程设置。[1]而且,“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设置应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应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优化现有的课程设置,制定更加适应企业需求、符合学生发展的相关课程计划。因此,要根据企业发展趋势和岗位职业要求制定专业课程,利用企业导师授课、现场实训教学等教学形式,切实提高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水平。

“校企融合”人才培养中关于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树立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设置符合学生发展的课程。

“校企融合”中学习的主体仍然是学生,我们应更加注重“生本理念”的培养。学校和企业的管理者要学会积极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需要什么、了解他们知识掌握情况。技工院校中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等问题。那么,我们要针对这些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行的改进建议。例如,在基础知识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对基础知识多讲解几遍,确保学生的掌握程度;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其中包含早读计划、习题练习计划、错题本整理等,并制定好完成情况表格,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改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学校要做好基础课程的教学。

学校还是校企合作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在学校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课程的全面性。在校期间的课程不仅要包含语、数、外等基础课程外,还要包含相关专业课程。以潍坊市寒亭区技工学校同潍坊滨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开设的校企合作班级为例,在基础课程课程之外,我们还开设了化工安全与环保、供热工程、燃气安全技术与管理、机械制图、锅炉及附属设备、燃气工程施工等专业课程。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校期间,掌握必须的基础文化课知识,并接触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自己学习专业的了解。

借助企业实训强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企业实训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在企业实训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做到由浅入深,该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观察学习;第二阶段,动手操作;第三阶段,独立完成。首先,在第一个阶段,学生需要做的主要是观察学习,通过企业师傅的讲解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细致的学习,该阶段的学习效果考核可以根据现场提问的方式进行,随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其次,第二个阶段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重点环节,这一阶段不在以“看”为主,更加注重“行”,学生需要根据第一阶段的学习自己动手完成某一环节的任务,该阶段的学习效果考核主要是企业导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打分。最后,第三阶段我们也可以成为“顶岗实习”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学生能够完成某一特定岗位的全部工作,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学生要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这一阶段的考核主要借助班组组长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来打分。以上三个阶段是逐步递进的关系,通过系统的实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促进个人综合的、全面的发展。

注重隐性课程的建设。

隐性课程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被定义为“指形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个要素,这些要素在学校课程手册中没有得到明確的规定,它们被看作是一部分隐藏的、无意的甚至是完全没有得到承认的学校生活经验,但又经常地有效地对学生发挥着影响。”[5]这里的隐性课程通俗的来说就是除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外,对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面貌的培养。例如,学校应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职业品格,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方法等。在“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中隐性课程的建设要立足于企业,以“企业为中心”进行职业精神的教学工作。一方面,在学生参与企业实训时,可以借机介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体会企业文化,有利于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升,培养他们敬业、乐业、守业的精神;另一方面,可以邀请企业模范工人代表为学生做实训导师,既可以为学生讲解相关工艺流程,也可以言传身教培养学生敬业精神;最后,企业和学校的共同管理中可以适当提高企业的管理力度,将企业现有的奖惩制度加入到学生实训中,激发学生工作动力,激励学生掌握更多实践知识。

[1]温艳艳,张洁萍.浅谈校企合作与专业课程建设[J].科技信息,2013:22.

[2]李超凤,胡小桃.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隐性课程建设[J].职教通讯,2015:6-9+14.

[3]校企合作下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4]梁建军,韩爽.校企深度融合下的高职课程设置[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67-70

[5]张瑞;.地方高校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9:117-119

猜你喜欢
校企融合课程设置技工院校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第二课堂建设有效推进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