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的异同

2021-10-21 21:12胡庆生
启迪·中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堂观察对比

胡庆生

【摘要】“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都是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点,如本质、目的、方法等;又有不同点,如重点、工具、组织形式等。通过对比两者之间的异同,可见在完善教学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课堂观察”比“传统听评课”具有更多特点和优势。

【关键词】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观察  传统听评课  对比

一、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的异同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而所谓听课评课,就是听课者到课堂上听授课者的课,下课后根据自己所见所想,从各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评议的活动。课堂观察,也是听课评课的形式之一。严格而言,听课评课本来没有“传统”与“非传统”之分,因为每个阶段、每个年代,对课堂教学都有不同的要求及评价标准,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对前一个阶段的扬弃。而之所以出现“传统的听评课”这样一个概念,更多的时候是与“课堂观察”作对比,即这两个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出现的。这一方面说明,课堂观察就是听评课的形式之一,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另一方面,课堂观察又与常见的听评课有所不同,在某些方面差异较大。它们之间的异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质相同。无论是“传统的听评课”也好,还是“课堂观察”也好,都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第二,目的相同。都是通过听课,实际了解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继而对其进行诊断和评议,从而达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的目的。

第三,方法相同。“传统听评课”与“课堂观察”所采用的,都是最古老最传统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都是通过观察师生的教学行为来收集信息,作出判断和结论的。

第四,观察的重点不同。虽然,“传统听评课”与“课堂观察”都会关注到教与学两个方面及其全过程,但,“传统听评课”更侧重于观察教师的教。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组织、教学语言、板书、提问等等,来判断教师的教学效果或教学水平。

而“课堂观察”则更侧重于学生的学。通过观察或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表现,来判断其学习的效果,继而判断教学的效果。

第五,观察的工具不同。“传统的听评课”所采用的工具主要是听课记录本或课堂教学评价表,听课者把所看到的课堂上的活动情况和自己的所思所感记录在听课记录本上,作为课后评课的依据。又或者边听课边根据自己的判断在课堂教学评价表上给出评价的分数或等级。

“课堂观察”所用的工具一般有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听课者通过所用的观察工具,直接从课堂上收集数据或原始资料,作为课后诊断和评价的依据。

第六,组织的形式不同。“传统的听评课”的组织比较松散,听课者带着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拿着记录本直接到课堂上听课,课后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对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或想法就可以。

而“课堂观察”的组织则有比较规范的程序。如,课前会议确定观察点和人员分工、准备观察工具,课中根据分工和特定的操作方法和方式进行记录,课后反思、汇总结果、提出建议等。

第七,结论的依据不同。“传统的听评课”对课的评价,主要是依据听课者的主观判断,它与听课者本人的理论水平、教学经验、甚至听课时的状态密切相关。

“课堂观察”则是通过把课堂上所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统计和分析的结果,得到相应的结论。该结论与客观的数据或信息相关。

第八,评价的方向不同。“传统的听评课”更多的是注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或整体感受,以对结果的评价为主,如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学生有没有掌握相关的知识或相关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这节课上得好不好,等等。

而“课堂观察”更多的是注重相应的观察点或预定的观察视角,以对过程的评价为主,如教学方法是以双向的互动为主,还是以单向的灌输为主;学生是主动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还是以被动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等等。

由此可见,“传统的听评课”这一概念,更多的是相对于“课堂观察”而言,它们本来就是同源的,具有相同的本质属性,都是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课堂观察也是听评课的一种形式,只是它们之间也有许多的区别和不同。

二、课堂观察的特点

通过对课堂观察和“传统听评课”的对比,我们发现,课堂观察相较于传统的听评课而言,具有以下的特点:

1.观察的目标更清晰、目的更明确

传统的听评课,听评课者通常只带着一个笼统的问题或任务进入课堂,通常是为了解情况或定性一节课的优劣,对课堂中更为专业和系统的问题并无预设。而课堂观察在开展观察之前,必须对研究的问题、所需要的数据、所选择的工具和方法等有非常明确的指向和设定,因而相较于传统听评课,目标更清晰,目的更明确。

2.观察活动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传统的听评课,虽然也属于观察,但这种观察是主观的、粗放式的,听课者带着自己的主观判断进入课堂,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关注和记录课堂上的事件,因而对课堂及教学的评判难免主观和臆断。而课堂观察则较严格按照观察前预设的目标和路径,并依托事前严谨设计的工具(观察量表)实施观察,主观的因素尽可能地减少,客观标准更为突出,因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更系统、深入、客观

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是经过严谨的探讨,科学的论证,及严格细致的观察前准备的,对课堂上事件的记录、所需数据的收集,皆遵循相应的理论和理论,并有详细的规划和工具,受到听课者当时情绪和个人主观感觉影响较少,从而更系统和客观。

4.更有利于问题的聚焦、研究和解决

课堂观察主题的设定,是基于课堂教学中某个具体的问题的。在观察的全过程中(课前、课中、课后),通过合理分工,让不同的听课者分别关注同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关注更全面,观察更深入。同时,由于课堂观察总是需要一个设计和规划的过程,因而可以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关注同一个问题,从而做到长期跟进,深入研究,有效解决。

5.更能促进教师的合作和专业发展

课堂观察需要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观察,仅靠一个老师不可能的,它需要一群人不同的分工,需要一个团队的通力合作。

可见,课堂观察并非对“传统听评课”的颠覆或取代,而是在“传统听评课”基础上的发展和优化,是更适合教學发展需要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因此,课堂观察应该成为日常听课评课及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和方法。

(本文是2020年度广州教育政策研究课题“互联网+课堂观察”构建新型教学评价模式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ZCYJ20048)

【参考文献】

[1] 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沈毅,崔允淳阝主编.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陈晓宇.“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评课的对比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4] 骆艳萍.课堂观察:老师研究课堂的有效方式[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4(9).

猜你喜欢
课堂观察对比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探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观察研究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观察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