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运动环境质量提升的思与行

2021-10-21 13:42陈彦
启迪·中 2021年6期
关键词:器材管理

陈彦

【摘要】近年我园聚焦运动环境质量的提升做出努力。我们从“效”字上对好标,改造园所运动环境:一是针对运动环境小且单一的特点,实现运动场地的最优化;二是针对幼儿动作发展需求,实现运动器材全面化;三是针对幼儿年龄特点需求,实现运动器材科学化,以此实现“运动环境”上的优化;我们从“规”字上形成三大运动环境管理机制:一是责任制运动环境管理;二是共享制运动资源管理;三是评估制运动质量管理,以此实现“管理”上对运动环境利用的支持与保障,从而实现幼儿园运动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关键词】运动环境;器材;管理

近两年,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已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学者们就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环境质量评价开展了相关研究。我园前几年也十分关注幼儿园的运动环境创设,但对于是否形成优质的运动环境并未进一步思考。由此,近年我们也将关注点聚焦在我园运动环境质量的提升上,梳理相关实践经验。本文中,笔者从“效”字上改造园所运动环境,让运动环境服务于幼儿,从儿童视角出发,为幼儿所用,实现“运动环境”上的优化;从“规”字上形成运动环境管理机制,让优化后的运动环境在使用上有落实,能落脚儿童每日1小时健康运动,实现“管理”上的支持与保障,“效”“规”两方面结合,实现幼儿园运动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一、在“效”字上对好标,优化园所运动环境

国内外专家对幼儿园运动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户外活动设施器材的研究,提出器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二是关于运动场地的研究,提出活动场地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幼儿的身体、认知、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提供“生成性”的运动环境。也因此,我们结合园所具体情况,对照以上两个方面开展优化园所运动环境的实践工作:

(一)针对运动环境小且单一的特点,实现运动场地的最优化

我园地处城区中心,属黄金地段,占地面积仅5亩弹丸之地。除去两幢相向

的教学楼,幼儿室外运动空间仅余中间一块大操场,一马平川。我们思考如何根据园内现有的场地特点对运动环境进行利用和改造,实现运动场地最优化,满足幼儿运动的需要。实践中梳理了以下的几种拓展、改造设计思路:

1.空中延展设计

在地面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思考通过户外运动空间向空中拓展来增加户外运动面积。我们勘察园所环境,挖掘、寻找可以延展、改造的空间。经多方构思、设计之后,我们大刀阔斧地将两座辅楼楼顶拆除,铺上人工草皮,加高围栏,在原有的墙体上架设难度不一的攀爬网、设置投篮器,原本密闭式的室内空间成功变身为露天式的户外天台。同时,我们在上下两个天台间搭盖楼梯,让两个户外场所既独立又互通。经过这一项改造户外面积徒增200多平方米,保证了每个年龄班均有宽敞、充足的运动场所。

2.小空间利用设计

我们挖掘狭小的空间、连廊下一些空间,将其创设成运动环境:充分利用萌趣楼平台狭长形的场地特点,巧妙设置了融合攀爬、触跳、投掷、钻、平衡的小班运动区环境:楼梯下装上几个滚筒可以练习腿部力量,安上几个把杠,可以进行悬垂练习;将绳网绑在两根柱子间设置成可调节的、难易不同攀爬网;利用柱子上端的横梁悬挂高低不同的呼啦圈供幼儿钻来钻去;悬挂波波球让幼儿触跳拍打;悬挂秋千供幼儿嬉戏;悬挂负重物供幼儿拉上拉下;设置软包包裹的“小门框”供幼儿练习侧面钻;我们还在柱子上固定高低不同的“袋鼠妈妈的大口袋”供幼儿练习投掷等。主楼副楼间设置的避雨回廊也可以成为运动资源。我们充分利用连廊的地形和环境,创设绳梯、钻网、秋千等器械,用于力量素质、灵活性、协作性、平衡性等运动项目,这一设计大大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3.双层空间设计

我们思考双层运动空间设计,向空中发展,使幼儿的运动空间由平面变得立体,让运动空间变大,有趣且有挑战性。双层空间可以针对不同的动作发展需要进行设计,如小班的“运动吧”,第一层设置力量练习、平衡等设施;第二层幼儿通过台阶、“隧道”可顺利进入,并在设置的晃桥、山洞、小山坡等场景中游戏、运动,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等。又如适合中、大班幼儿的“探险乐园”,第二层运动空间距离地面3米高,四周设置螺旋式、直立式台阶通至第二层四通八达且难度不一的“空中隧道”,这样的创新设计不仅徒增运动空间,而且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有趣且富有挑战。

4.多样化环境设计

我们思考分析整个园所户外地质比较单一,有硬质地、人工草坪及一小块沙地。地貌变化较少,除了假山一侧的斜坡,其余均为平地。因此,我们在地质地貌上做出改变:园内增加石地、扩大沙地,假山一侧填土设立“小山坡”、开辟不用质地的“田埂”、拴上一根粗麻绳设置“攀岩”等野趣环境……改变后的地质多样化,有沙地、水泥地、草地。地貌也呈现多样化,有高有低、有凹有凸、有平面、斜面、阶梯、绿化带等。多样化的运动环境大大增加幼儿的运动体验。

(二)针对幼儿动作发展需求,实现运动器材全面化

运动环境的创设应源于幼儿动作发展的需要。我们思考,幼儿园已有的运动环境能否服务于幼儿,能否满足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根据幼儿发展目标,我们通过审视、评估幼儿园现有运动环境,对不足、不适宜进行调整和补充。如,我们发现小、中、班运动区大多都是下肢运动练习,适合跳、平衡、钻爬的运动器材很多,但适合上肢运动的器材较少,尤其是可以开展悬垂运动,锻炼孩子臂力的器材比较缺失,因此在幼儿力量发展方面应做些补充。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在运动区、连廊等处均增添了适合各年龄班幼儿臂力练习的悬垂系列、攀爬系列;补充收集了各种型号的轮胎、沙袋等,教师自制器材中也增加了有数量标识的负重物,以此促进幼儿上肢力量的发展。

(三)针对幼儿年龄特点需求,实现运动器材科学化

不少幼儿园自制运动器材的投放出现“形象工程”。投放的器材大多“昙花一现”,或是不久便无人问津,抑或是“命不久矣”损耗严重,还有就是存在安全隐患等。因此,在研发器材的实践中我们通过现场诊断、研讨,关注器材的適宜性,什么样的器材是幼儿乐于且适合互动的?是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我们认为,运动设施、器材的设计及投放应该从儿童视角出发,关注材料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相适应。

1.突出“材质”,便于互动

幼儿是在与器械有效互动中发展动作的,因此我们十分注重运动器材与幼儿的互动,我们思考,在运动器材的设计上对于材质的选择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做到安全、易于搬动、组合,便于幼儿与之互动。为此,在研发器械上,我们思考更多选择杉木、麻绳、无毒的塑料等较轻的材质进行设计制作,便于幼儿自主使用器材开展运动游戏,在体验运动的快乐满足感同时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突出“设计”,满足需求

我们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设计上凸显三大重点:首先,突出器材“不同造型、尺寸设计”,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如凳子,有多种型号,长度上有长、中、短之分;高度上有高、中、低之分,凳面有宽、窄、分格和完整面之分;其次,突出器材的“低结构化”设计,低结构的材料没有规定的玩法,能提供更多的活动自由,可支持幼儿自由搬动、拼搭组合、自主探索,由此产生丰富的运动环境。如设计能够承载幼儿重量的、实心、且大于积木体积的形状、长短、大小、厚薄、高矮、不一的木条、木块、木墩等作为幼儿运动器械,这些器材可以拆装、拼搭、组合,变为小山进行攀登、变为小桥练习平衡、变为鸿沟练习跨越、拼成大型城堡进行爬、钻、攀登等游戏;再次,突出器材“卡槽”设计,低结构材料之间可以重组、拼搭,因此器材上巧妙设计卡槽,便于幼儿组合拼搭,进行不同的探索活动,满足运动与游戏需要。

二、在“规”字上构链条,科学使用运动环境

在积极探索为幼儿创设良好运动环境的同时,我们意识到如若只是一味地将关注点停留在环境创设与器材研发上,而缺乏合理科学的安排为幼儿运動的开展提供支持与保障,那么有可能造成这些运动资源利用率低、浪费等现象。由此,我们建立幼儿园运动环境管理机制,发挥管理对幼儿园环境质量提升的效益,保障、落实“大运动”的开展。

责任制运动环境管理

我们思考幼儿园的环境质量管理人人都应是参与的主体,人人都应有提升教育环境质量的责任意识。因此在幼儿园运动环境管理中,管理者、教师、后勤、家长均是管理的主体。由此,我们设置实践组、后勤组和监测组,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运动环境管理工作。实践组由园部业务组负责,集合业务副园长、保教主任、年段长及教师,主要工作是创设、审视和调整运动环境;后勤组由园长、行政副园长、总务主任等组成,在运动环境硬件设备、配套设施的完善上给予最大的保障。监测组由专家、园长、副园长、教师、家长及幼儿组成,为运动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人。如在审视和评估幼儿园运动环境时,监测组发现雨天幼儿的运动无法保证的问题,随即提交实践组,经研讨后实践组设定解决方案与步骤,根据各部门职能落实到人。园长负责将一些室内空间进行规划整合,为幼儿提供室内大型运动室,行政副园长、总务主任在运动设施上给予保障;副园长组织指导教师合理挖掘室内空间,充分利用门厅、走廊、活动室、功能室等开展室内运动;保教主任负责制定晴雨天场地轮流表,统筹安排各班级开展运动。问题细化并落实到人,提高了解决的实效性。

共享制运动资源管理

我们做好资源整理工作,形成园部运动资源库,包括运动器材、运动时间、

运动场地、运动小游戏、体育活动设计等,让所有的老师、管理人员能了解幼儿园的运动课程,有哪些运动资源供幼儿使用,每个年龄班、每个班级运动场地使用情况如何等,管理人员可以以此分析园所在运动资源上的欠缺进行补充,而教师在组织活动当中能够进行合理的选择、利用等。如运动器械的管理,我们按照器材种类来划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设置了运动材料资源包,包括每种器材的名称、数量、放置的地点以及标注新增材料等。资源包在园部内网共享,每位教师都能清楚地查询运动器材相关信息,十分便捷。

(三)评估制运动质量管理

我们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参考借鉴《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量表》,依据幼儿园运动中运动环境的构成要素,尝试讨论制定了《幼儿园运动环境质量评量表》,评量表从环境空间、器材设施、教师支架、运动学习品质四个方面设定评估指标,包含“密度适宜”“安全保障”“问题情境”“回应积极”“乐于探索”“认真专注”“抗挫能力”等二十四项指标。监测组定依据评估量表,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结合现场勘察、教师咨询等方式,定期审视、评估幼儿园运动环境质量,继而调整完善运动环境,促进运动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柳倩、周念丽、张晔,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陈雅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刘焱,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量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注:本文系2019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提升幼儿园运动环境质量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MJYKT2019-082)的课题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器材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我的城市月赛优秀作品
神秘的汀娜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