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精准就业的思考与探索

2021-10-21 19:24赵静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7期
关键词:全方位全员三全育人

赵静

摘要:精准就业是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如何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将精准就业这一举措落实落细落全,笔者尝试将精准就业的维度进行进一步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建议从全员育人角度搭建精准就业责任共同体,将全程分阶段,形成精准就业环环相扣,全方位联动,实现精准就业的融通互补。

关键词:精准就业;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一、实施精准就业的应然性分析

精准就业是对人职匹配理论的进一步注解。职业辅导之父——帕森斯在其1909年所著的《职业选择》一书明确提出特质因素论,他明确提出了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即自我爱好和能力、工作环境及其性质、自我与职业世界的协调和匹配。在此基础上,他特别强调,在做出职业选择前首先要看个人特质是否与特定行业的工作要求相匹配,他认为只有这样,人才能适应工作和社会需求。精准就业则是掌握求职者的基本的就业状况和意愿,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并分析求职者的就业意向。同时准确掌握单位性质、工作地点、学历要求、招聘条件等招聘信息,建立求职意愿信息数据库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数据库,通过精准化的服务和帮扶,帮助求职者的就业需求。这一概念同样也包含了求职者、行业和职业、求职者和职业的匹配这三大核心要素,所以,精准就业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职匹配理论的进一步注解。

精准就业回应了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的现实需求: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发展,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可以更高效地通过网络、新媒体等平台较快获取信息资源,传统的线下招聘、线下面试等“面对面”的应聘、招聘模式也不得不迁移至“云端”,“云”招聘、“云”面试等通过“屏对屏”的方式得以实现,并逐渐成为常态。快捷便利的网络平台较大纾解了就业困境,但大量的网络信息对于不擅长信息分类与匹配的大学生来说,难免会造成“信息爆炸”的困扰,如果在庞杂的网络世界中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成为更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另一方面,“00后”大学生已然成为就业的主体,生活在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们,在成长过程中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其个性、兴趣也彰显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对工作的诉求较之以往大学生来讲,并无极大的动力,但对于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需求较为明确,精准就业在某种意义上更是满足“00后”大学生对美好生活期待的一种方式。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精准就业的维度分析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看,精准就业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措施,从三全育人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分析精准就业的要素:

(一)从全员育人的角度来看

全员育人一般是从人的角度对育人工作进行界定和分析,一般意义上的“全员”主要针对高校教职员工。从精准就业所包含的要素及其所涉及的人员来讲,首先,高校教职员工能够在各自工作中对学生实施直接或间接的生涯规划、信息提供、就业指导和帮扶,因而成为精准就业全员中的“一员”;其次,用人单位工作人员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岗位需求,面试指导,职业发展培训等,也可成为精准就业实施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员”;同时,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更是与千千万万的家庭息息相关,在影响学生就业选择人员主体上,家庭成员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甚至超出学校和用人单位,在学生职业选择,职业价值观塑造方面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成员也是精准就业中的重要“一员”。

(二)从全过程育人的角度来看

全过程育人一般意义上是指将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涵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并向前延伸至中小学,向后拓展为终身教育,形成全领域、长时段、持续性的育人机制。对照舒伯的“生涯彩虹图”,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的探索期,在此过程中面临着“发展相关的技能,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而这些任务的完成,单靠传统意义上在毕业学年的精准就业指导和帮扶是難以实现的,因而笔者全过程育人背景下的精准就业,所涵盖的过程更为广义一些,涵盖从学生入校到迈入职场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发展任务,将全过程精准育人细化到大一入学、大二、大三阶段以及大四的就业阶段。

(三)从全方位育人的角度来看

全方位育人一般指从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多个维度,构筑多维并进、互补互动、综合融通的“大思政”格局。从精准就业所涉及的空间来看,既包括校内的第一、第二课堂,也包括校外的社会实践基地,既包括显性的知技能传授,也包括隐性的职业素质养成,既可以在网上,也可以在校园、企业和家庭等其他社会环境中。从精准就业所涉及的对象需求开看,既可以聚焦特殊学生的就业帮扶,也不可忽视大部分学生的就业指导,既需要对学生的就业需求进行分析,也不可忽视学生求学发展的现实诉求,既需要为多重选择的困扰指点迷津,也不可忽视“慢就业”现象背后的因果联系。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精准就业的探索

在明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视野下精准就业的维度分析后,如何实现精准就业,笔者尝试提出如下建议:

(一)“三员”成合力,搭建精准就业责任共同体

从实施学生精准就业的人员分析上,学校教职员工、用人单位工作人员和家庭成员在不同的角度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从学校教职员工来看,要摒弃精准就业仅仅是就业管理部门、辅导员、班主任的事的思想,在大思政的前提下,任课教师不仅仅可以教授基本的专业知识,更可以将行业的发展历史及态势进行分析,让学生可以对职业有系统的认知,甚至可以将企业的需求与学生的就业需求进行对接,信息管理和数据处理部门的教师更是可以在促进学生精准就业中发挥作用,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在促进学生精准就业显得尤为重要;从用人单位工作人员来看,作为学生初遇职场的“考官”和“老师”,是否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态度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人事和部门主管可以既走进校园通过知识讲座等形式将行业发展的前沿和需求传导给学生,又可以敞开大门通过岗位认知和实习的形式检验学生对职场的认识和适应情况;从家庭成员来看,作为最为关切学生是否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明晰学生的就业需求,传递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另一方面,在学生遇到就业困扰时,可以与学校教师沟通形成合力,也可以从就业经验的分析总结中为学生提供参考意见。

(二)全程分阶段,形成精准就业环环相扣

聚焦学生就业的全程,结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特点,在精准就业的前提下,需要将实现就业的过程进行阶段划分。作为大一新人,探索职业兴趣,了解专业特点是精准就业的第一步,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掌握探索自我职业兴趣的工具,可以将专业特点和要求、企业认知实习等融入入学职业教育,帮助学生从理论和实际层面形成职业概貌,尤其对于职业兴趣和专业不甚一致的同学,可以及早进行指导;在大二和大三阶段,在对专业和兴趣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更为主要的是发展职业技能,可以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完善的实践实训等在课内形成扎实过硬的专业能力,更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第二课堂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素质;在大四阶段,一方面可以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指导简历制作,教授面试技巧等,更可以通过岗位實习等形式帮助学生切实了解职场;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大四这一阶段进行更为细化的划分,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就业的常态,从而将毕业学年的任务进行更为具体的划分:9-11月是企业宣讲和招聘的密集期,分析就业形势和指导简历制作及面试是能否迈入职场的重要一环,12-次年1月是面试和岗位实习的关键期,指导面试技巧和及时了解实习情况显得尤为重要,2-4月是职业适应和调整的关键期,就业指导和帮扶可以更加精准化,5-6月是巩固就业选择的关键期,可以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从校园迈入职场。

(三)全方位联动,实现精准就业的融通互补

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既是检验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促进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关系社会和家庭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在促进学生精准就业上,一方面从空间上全方位联动,综合学校、企业、家庭的利益诉求,形成相对整合统一的范式和方法,可以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形式,将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诉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相碰撞、融合,进而在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方法、课程教学大纲、实习实践操作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整合,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成果能够更好地契合家庭、社会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从学生精准就业的需求侧考虑,在提供就业指导的供给侧上措施更加全面:在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一人一档一案”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普通同学在面临就业工作挑战的普遍诉求,对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产生的意识不清、方法不明、措施不当等问题进行案例分析、专题辅导等;既需要关注学生的就业需求,也需要对升学、创业、入伍等职业选择分类指导,对进一步提升学历进而提升就业竞争力予以理解和支持,但也同时需要对就业形势和就业的阶段任务分析进行解读,帮助学生学会选择;既需要帮助优秀学生面临多重职业选择时进行价值澄清,更需要对“慢就业”学生的心理和成因进行分析,准确区分“慢”与“懒”的症结点,鼓励学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王永珍.高校精准就业指导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1.

[2]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

[3]陈勇、经晓峰.高校精准就业的实施机理和路径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2020.

[4]张硕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全方位全员三全育人
全员核酸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三台县:“三个全员”提升纪检干部能力
施工企业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搭建医院工会全方位服务职工平台的思考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