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采访形式创新探析

2021-10-22 13:36龚月超尚杰
魅力中国 2021年30期
关键词:广播受众时代

龚月超 尚杰

(河北广播电视台,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经进入了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已经普遍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并随着微信、微博、网络电视、电子报刊等应用的兴起给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接收到各种丰富的新闻信息。在全媒体的大环境下,对于记者的采访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为了顺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潮流,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创新措施,不断优化广播新闻采访形式,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改进和创新,在保障正常开展新闻采访工作的基础上,保障新闻信息的质量,顺应并满足媒体发展需求,进而促进我国新闻媒体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全媒体时代,不断加强广播新闻采访形式创新对于未来的媒体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全媒体时代的概述

在全媒体时代中,很多新兴的新型媒体快速发展起来。目前,在全媒体的发展环境下,媒介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得媒体途径和内容在不断的融合。站在全媒体发展的角度上,构建新型传媒方式,通过多个途径和平台发布新闻信息内容,随后再根据新闻信息的差异途径,对新闻信息采编与制作过程进行重新建设,不断满足人们通过差异性途径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进而替代传统的传媒方式,并将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实现对新闻信息的采编,使其向着综合多样的方向逐步转型,这是未来我国传统媒体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信息传播中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弊端以及新媒体的优势

通过对新媒体的优势和传统媒体的弊端进行分析和比对,便于在全媒体时代下优化对记者的采访,并不断改进并创新记者的采访方式,使其更具针对性和方向性。具体概括如下。

(一)全民参与性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微信、微博、论坛、博客等自媒体已经快速发展起来,对于新闻信息的传播并非只能通过专门新闻机构去传递给受众,而是各个网民都可以将自己看到的新闻信息进行记录下并上传,网民也逐渐成为采访者、信息的传播者以及接受者,不仅如此,这样的传播方式产生的效果是裂变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传播效果。

(二)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对于传统的电视媒体,其采编播的周期比较长,传播速度比较慢,并且播放的时间是固定的,导致受众看到新闻信息的概率比较小,且受众的自护选择性比较低。但是如果采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浏览自己想看的信息,新媒体的传播是即时的、滚动式的、全天候的,所以受众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实时的接受新闻信息。

(三)全程性

传统的现场直播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成本高,受众比较少。而新媒体的直播则是可以可以通过移动端就可以实现,不仅时间自由灵活,方式多样,还可以对全称进行直播,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四)传播形式多样性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通过新媒体来传播新闻信息,一方面不需要过于强调专门性和专业性,另一方面,可以自由灵活的选择传播的形式,合理的借助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向人们传递信息,同时也可以选择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组合,呈现高质量的传播效果。

(五)传播平台多样性

相较于传统的广播媒体,新媒体在传播途径和终端介质方面具有多样性,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传播平台对新闻信息进行实时的发布和推送,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新闻信息进行海量或者交叉分享。

(六)交流互动性

目前,大量新媒体的传播大都是建立在开放的社交网络平台上,通过开放的社交平台人们可以进行自由的交流和评论,同时也可以使人们与信息发布者进行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受众与发布者交流互动的积极性,或许还可以为信息发布者提供一定的线索,进而提高信息发布者对新闻信息本身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以便加强对信息真实性的核实。

(七)服务性

传统的媒体信息传播仅仅是对事件本身进行相关报道,其对于事件的新闻背景和事件回顾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节目形态和时间长短的限制,进而缺乏对受众给予更多的服务性。但是新媒体在这一方面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不仅如此,新媒体还具有新闻与服务相结合的全新理念,可以为受众推送与生活相关的各种有效信息,这也是传统媒体无法替代的优势。

(八)个性化

通常而言,传统广播媒体的信息传播都是采用官方的语言向人们传递信息,然而部分官方用语导致人们较难理解,进而降低了人们接收信息的质量和效率。而新媒体大多是站在传播者的角度来传递信息,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人们也便于接受和理解,同时在表达的过程中也会运用部分流行的网络用语,使人们更愿意去接受和解读。但是,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有时候也过于强调个性化,在语言表达上缺乏一定的严谨性,进而降低了传播新闻信息内容的真实性。

(九)智能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使新媒体传播更具智能化,在满足对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还可以对用户进行针对性的精准推送,便于用户可以更快捷的浏览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在这一点上新媒体比传统媒体具有很大的优势。

三、全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记者采访形式创新策略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需要对广播新闻记者的采访形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优化,尤其在互联网理念、采访的方式以及手段、人力资源和相关设备配置、以及对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改进和创新。

(一)树立互联网思维和意识

在我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渐进入了全媒体时代,要想进一步促进广播新闻的发展,就需要对目前的受众和市场,以及社会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并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优势,充分提升新媒体的传播与发展。在新闻信息的采访形式上,要以互联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将信息的有效线索、传播途径和预期效果、互动反馈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便于为下一步的传播做好准备工作。

(二)不断强化“融合一体化”理念

目前,大部分的广播电视台建立了融媒体中心指挥平台,记者在外采访需要经过中央统一的连线调度,便于及时的掌握现场状况、记者所在位置、采访力量需求,可以及时的回收记者采访提供的图文、音视频等信息,提高记者采访的效率和效果。在此基础上,新媒体传播还可以依靠新技术作为信息传播的支撑,对采访能力和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三)要具备“用户”意识

在全媒体时代,需要改变传统媒体的定势思维,为用户提供主动的服务,使其具备受众的意识。一方面,要以受众关注的重点进行更为详细的宣传报道,确定记者采访的形式以及具体的服务对象。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用户对信息的实际需求,将服务意识融合到新闻信息的传播领域,保证采访的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掌握用户的数据信息,加深采访的广度和深度,及时的锁定受众的心理预期,保障新闻信息的精准性可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进而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

(四)增强与用户的互动性

记者采访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对新闻的线索进行及时的捕捉和收集,不仅要通过传统的收集渠道去收集信息,还要不断的增强与用户的互动,获取更多有效的信息和线索。一方面,可以从推送的新闻信息下直接获取用户提供的各种线索,并在此基础上与用户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进而获取后续的采访线索。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手机客户端建立专门的平台,与用户建立信任的联系获取一定的线索。对于用户在现场随手拍摄的照片或者视频,也是记者需要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只要对其来源和真实性进行有效的甄别,就可以对其进行采用,进而增强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确保新闻信息报道的丰富性。

(五)突出移动优先

为了顺应全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只有实施移动优先的战略才能抢占新闻传播的领先地位。这就需要记者的采访要保证移动端发稿的需要,在记者抵达现场后,采访不能一味的求大求全,而是要采用先“发”后“齐”的方法,对目前掌握的信息素材先以简要的文字、图片、音频或者视频等及时回传保证先发出去,随后再对本信息进行持续的跟踪推进,进一步还原新闻信息背后的故事。当然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可以直接选择移动直播在第一时间展开新闻报道。

(六)发挥视频优势

在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中,由于电视可以呈现出直观的视频播放效果,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使其在新闻传播中发挥了巨大的优势。在当下的全媒体时代,受众对视频传播方式的喜爱并没有发生改变,并且也为今后专业生产视频产品的电视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4]。所以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大做强视频内容才能真正促进广播新闻媒体的发展。与此同时,在视频内容上也要尽可能的多元化,聚焦各种文艺、新闻资讯、丰富知识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兼顾长视频的发展,尽可能的将直播变得更加常态化。

(七)对新闻采访中的重点与疑点进行全面了解和研究

在全媒体时代下,新闻采访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寻找具有价值的信息,并对其进行追踪报道。但是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大多数记者在采访中能够获得信息是非常有限的,并没有真正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通常而言记者在采访中都是根据事件本身的线索来进行提问和分析,没有根据新闻信息中的疑点和重点进行侧重研究,同时在采访的过程中也缺乏一定细致观察的能力,进而导致无法深入的挖掘采访过程中隐藏的各种真实有效的信息。因此,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并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进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八)创新表达方式

为了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记者需要不断创新采访形式,即需要记者不断创新表达形式。目前记者采访已经有了固定单一的采访模式,使得在采访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导致无法深入挖掘有用的信息。所以,随着目前不各种新型表达技术的出现,记者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借鉴优秀的新型采访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采访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速度和实际需求,需要不断优化并创新记者的采访形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树立融合发展的新理念,采用丰富多样的采访形式,尽可能的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进而促进广播新闻媒体的发展。

猜你喜欢
广播受众时代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