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四川省兽医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1-10-22 06:13刘瑞瑛
四川畜牧兽医 2021年10期
关键词:畜牧兽医疫病

刘瑞瑛

(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近年来,非洲猪瘟、禽流感、口蹄疫、包虫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给国家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切实加强兽医体系建设,对有效预防动物疫病,加快四川省现代牧业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提升全省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改进动物疫病防控中存在的不足,本文论述了全省兽医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四川省畜牧兽医体系基本情况

2007 年四川省进行全省兽医体系改革后,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动物防疫体系,省、市、县均设立了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三大体系。当前,随着全省各级行政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除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乡镇畜牧兽医站设置情况在全省各地存在较大差异。全省21 个市(州)撤并了12 个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占比57%,181 个县(市、区)已撤并88 个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占比48%,且改革还在持续中。撤销后大部分动监职能职责划入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2 兽医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防疫任务重,防疫工作难度大 近年来,国家要求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越来越高,广大群众对畜产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现代化的高标准动物检疫检测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加之四川省非洲猪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形势复杂,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频繁,主动监测动物疫情的难度大,扑杀补偿难以落实到位,疫情信息报告不够规范,基层重大动物疫情防控任务重、难度大。

2.2 机构队伍弱化,防疫体系运行艰难

2.2.1 机构建设弱化 一方面,因执法机构改革等因素,部分市、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撤并,职能职责划入局内设科室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另一方面,部分地区乡镇畜牧兽医站“三权”划归乡镇,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导致兽医体系建设不全,职能职责不明晰,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开展困难。

2.2.2 队伍力量弱化 近年来,兽医机构队伍编制数量大幅度下降,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被占、人员被借现象已成常态,基层动物防疫队伍被严重削减。

2.2.3 防疫追溯体系建立不全 在四川智慧动监体系下,很多基层官方兽医在落地监管的过程中无法追溯产地养殖情况,生猪运输车辆无法查询其运输轨迹。

2.3 技术人才缺乏,防疫工作质量不高

2.3.1 基层兽医人员素质偏低 从全省来看,基层兽医从业人员普遍学历较低,乡镇畜牧兽医站中大部分是大专、中专甚至高中学历,且老龄化较为严重,工作效率低,生物安全意识弱。

2.3.2 技术人才长期得不到有效补充和更替 一方面,防疫人员待遇低,降低了职工防控工作积极性,造成人才流失。村级防疫人员承担强制免疫、疫情观察报告等职责,但补贴较低,导致很多村防疫人员缺失,防疫工作质量低。另一方面,基层兽医工作环境较差,条件相对艰苦,技术职称晋升难度大,专业院校毕业的年轻人不愿加入基层兽医队伍,基层年轻干部不愿意扎根基层,防疫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2.3.3 基层技术培训少 基层尤其是乡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中存在部分非畜牧兽医专业人员,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参加畜牧兽医技术培训机会较少,专业技术能力提升难度大,工作开展比较吃力。

2.4 职责划分不明,工作推动阻力大 执法机构改革前,动物检疫工作运行机制是检疫、监督、执法三位一体,以检疫促防疫、保安全,以监督保障防疫措施落实,保证检疫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准确性,以执法约束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保证防疫政策措施落实,三者相互作用,密切关联。执法改革后,县级以上动监机构划出执法职能,甚至部分地方撤销动监机构,动监机构和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工作职责不清,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人、财、物下放到镇政府,原有工作人员在领导的安排下从事其他岗位工作已成常态,动物防疫检疫工作面临较大阻力。

2.5 经费保障不到位,工作积极性不高

2.5.1 基础设施保障不到位,受地方财政局限 部分地区,特别是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办公设备陈旧,设施设备严重老化,甚至不能使用,导致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难以保障。

2.5.2 补贴保障不到位 畜牧兽医工作的对象是畜禽,工作风险大,然而财政明确的兽医工作岗位有毒有害补贴在部分地区未落实到位,导致部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3 加强兽医体系建设的建议

3.1 建立健全兽医防疫体系 兽医防疫体系尤其是基层兽医防疫体系,对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兽医体系至关重要,全省应该统一行动步调一致。

3.1.1 在执法改革中统一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机构,核定人员编制,明确工作职能职责,确保动物疫病预防、疫情监测报告、控制扑灭、检验检疫、动物诊疗、监督管理、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监管,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3.1.2 将乡镇畜牧兽医站继续作为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三权归县、服务在乡”的管理体制,确保乡镇一级有专业人员可用。

3.2 构建完善兽医机构队伍 在现有兽医人员编制数量的基础上,进行执法改革和撤乡并镇改革,按照“编制总量不减少、内部调结构”的原则,充实各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优化动物防疫和监督管理的编制配备,强化兽医队伍建设。

3.2.1 建立健全兽医人员管理机制,防止职能交叉和管理缺位,杜绝兽医人员长期被借用、占用而忽略本职工作。

3.2.2 建立人员激励机制,对于条件艰苦、地区偏远的地方政策适当给予倾斜,放宽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条件,增加职称聘用名额,留住人才。

3.2.3 完善“以钱养事”机制,科学配备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原则上每个涉农行政村要配备1 名村级防疫人员。对于人员缺乏的偏远地区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鼓励和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动物防疫等公益性服务。

3.2.4 强化兽医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通过畜牧兽医专业学历继续教育、顶岗学习、省市县乡分级培训、动物防疫、检疫技能比武和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各级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能力,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畜牧兽医队伍,确保畜牧兽医工作高质量开展。

3.2.5 加强与专业院校交流合作,将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交流到基层一线兽医体系中,为一线输送新的知识体系和防控技术,提升防控力量。

3.3 构筑兽医防疫体系管理新机制 要科学界定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职能,合理地设置岗位,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贯彻“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扩大分配自主权,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兽医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资源的融合,加大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技术研究平台的建设力度,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增强兽医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优化调整动物防疫管理政策,鼓励动物防疫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技术特长,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领办或创办与动物防疫相关的企业,为广大养殖场(户)提供有偿高效技术服务,依法增加劳动收入,增强动物防疫事业的活力。

3.4 加大动物防疫保障投入

3.4.1 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对县级兽医实验室进行改建和扩建,全面达到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学检测能力要求。另一方面补齐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短板,配备生物制品储备设施和动物疫情信息采集处理设备,配齐冷冻库、冰柜、冰箱、冷藏箱等冷链设施设备,更新乡镇基础设备及交通工具,进一步提升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效率。

3.4.2 加大动物疫病防控追溯体系建设 构建省、市、县、乡四级畜牧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从动物饲养、运输、屠宰到动物产品入市前的各环节标识、信息数据查询和追溯等网络资源共享,推进畜牧生产、屠宰加工、防疫检疫工作的智能化监管,全面提升动物防疫工作能力。

3.4.3 加大地方财政投入,保障村级防疫人员的待遇,按照当地村干部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村级动物防疫人员报酬水平,提升防疫人员工作积极性。

3.4.4 切实落实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人员、官方兽医及动物卫生监督人员的有关津补贴,保障兽医人员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畜牧兽医疫病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我是兽医志愿者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