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中国民航业的影响分析及应对建议
——基于民航客货运大数据

2021-10-23 09:36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朱晓星
民航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民航业客运量客运

□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朱晓星/文

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美贸易战升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社会动荡,以及围绕英国“脱欧”的持续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掺杂在一起,为航空业创造了一个比预期更为严峻的商业环境。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的突然来袭导致世界各国陆续受到影响,全球民航业再次面临极大挑战。我国民航业也经历了一次比2003年“非典”持续时间更久、影响范围更广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截至目前,尽管疫情尚未完全结束,但我国国内的疫情已达到相对可控的程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疫情与中国民航发展的影响分析研究,为行业制定应对策略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根据民航局相关统计数据,对近两年半(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民航业的情况进行回顾与梳理。从民航客运的不同维度出发,对整体航班量、不同城市群、不同航线客运量以及客座率等指标进行研究分析,也对疫情期间航空货运的变化与模式开展针对性的局部分析。其中,因2020年上半年为国内疫情最严重期间,客运数据所受影响最大,样本更具代表性,为更有针对性进行比较,本文最终将主要选取2019至2021年三年的上半年客运数据作为分析样本;而货运的新型模式与爆发式增长主要发生在2020年第一季度,为使数据更具针对性和代表性,因此分析样本最终选取2019与2020年第一季度数据进行针对性局部分析。

疫情前后客运影响分析

受疫情影响,航班量、客运量等基本指标均显示出相应的波动。而整体旅客的出行波动将直接影响民航业的上下游产业。

(一)整体客运航班量的影响分析

民航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航空公司执行的客运航班总量较2019年整体降低了约22%,给航班的供给侧带来了较大压力。其中,国内航空公司在国内航线执飞航班量降低了约15%,国际航线执飞航班量大幅降低了约80%。而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措施的扎实推进,航班的恢复与增长在国内与国际航线呈现明显分化趋势,显示出了不同的走势: 2020年国内执飞航班量变化趋势呈“深V”形(如图1(a)),而国际航班量则呈现“L形”走势(如图1(b))。

图1 :2019~2021上半年国内航司分别在国内及国际执飞客运航班量趋势

因国内疫情爆发时间较早,国内国际航班量触底时间存在一定时滞性。国内航线先于国际航线触底,但在2021年恢复情况较好。随着2021年3月份我国境内中高风险地区全部清零,对应航班量也已超越2019年同期。然而国际航线尚未完全恢复,仍然存在较大的供给缺口。由此可知,国际业务占比较大的航空公司所受影响更为明显。

(二)主要城市群的影响分析

将国内四大城市群2020年及2021年的航班起降架次与2019年数据进行对比发现,2020年上半年,成渝经济区航班起降架次相比2019年上半年减少约25%,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而京津冀区域受影响则较大,下降幅度约为50%;长三角(40%)与珠三角(37%)地区的航班起降架次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21年疫情形势相对稳定时,与2019年同期数据相比,成渝经济区表现优异,起降航班架次增长约9%,而其他三大经济区与2019年航班起降架次数据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通过对上述四大城市群国际航班占比率统计后进一步分析发现,各经济区所受影响程度与经济发展结构紧密相关。成渝经济区经济以内循环为主,国际航班量占比约为4.4%,这使其受国外疫情影响相对较小。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为外向型经济结构,国际业务占比较高,分别为9.8%、11.4%和10.8%。在国外疫情无法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后三者遭受的冲击则更大。

这些数据可为民航未来的市场发展方向和发展重心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主要城市及航线的影响分析

与2019年上半年航班起降架次相比,各通航城市在2020年同期均受到程度不等的影响(如图2(a)、(b))。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三个城市依次为武汉、宜昌以及桂林,三者的航班量下降幅度均在60%及以上。武汉与宜昌封禁时间较长,为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桂林则为旅游城市中民航业受影响最大的城市,直至2021年上半年尚未完全恢复。

图2 :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国内部分通航城市2020年(a)和2021年(b)起降架次变化情况

根据2021年上半年数据统计,部分南方区域的地区航班起降数量较2019年同期有所增加。其中,飞往拉萨的航线数量因2021年新开航线23条,航班起降架次有较大涨幅。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上半年,石家庄及大连相继出现新冠感染病例,航班起降架次出现较为明显的降幅。

各城市在疫情中的受影响程度及疫情得到控制后恢复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民航相关部门与机构也可借此次疫情防控及应对机会对各机场及城市做充分的了解,尤其应更加关注一些体系较为脆弱、恢复速度较慢的机场。不断完善各机场的应急处置措施,提高大规模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将2019年国内TOP20客运量航线按照城市分组后发现(如图3),2020年上半年的航线客运量均有较大降幅。且客运量越大的航线及城市随着大量非必要的商务、旅游出行、国际航线中转等客运量的减少,受影响程度也相对较大。2021年上半年数据与2019年同期相比,涉成都、重庆区域航线恢复相对较快,一些涉成都航线客运量已超越2019年同期。成渝经济区的恢复情况对于其他航线及城市的发展与恢复,具有一定的可研性及参考性。

图3 :2019~2021上半年国内TOP20航线客运量及客座率影响幅度

在客座率方面,根据民航局数据可知,2020年上半年平均客座率比2019年同期普遍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热门航线的平均客座率下降更多,约为13%左右。因应疫情防控要求,2021年热门航线的客座率均未达到2019年的平均客座率,预计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这一现状。

疫情对民航货运的相关影响分析

疫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国内航空公司国内航线2020年第一季度航空货运需求的走势。因货运的变化节点主要发生在2020年第一季度,因此本文主要基于2020年第一季度数据对国内航空货运进行分析。

(一)疫情对纯货运航班的影响

疫情初期,因航空公司纷纷停飞或大幅削减航班计划,导致客机腹舱运力大幅下降,航空货运运力资源紧缺。同时,大量抗疫物资运输的需求推动了航空货物运输需求量大增。2020年2月底,全国各地逐渐推动复工复产均引发了货运需求侧的较大增长(如图4)。春节假期过后,货运航班量整体快速攀升。2020年5月至7月,因受疫情影响,大量进口货物暂停,货运航班量略有下降。但与客运的影响趋势完全不同,航空货运所受冲击明显小于客运,2020至2021年整体货运均呈现出相对积极的发展态势。

图4 :2019~2021年各月纯货运航班量趋势

尽管受全球疫情影响,与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国际货运航线明显扩增。其中,国际货运航线通航国家由2019年的23个增至39个,短期新增了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16个国家的国际货运联系;2021年货运航班总量环比增幅达16%。相较于2019年,2020年我国航空货运枢纽网络布局得到了快速完善,整体货运均呈现出相对积极的发展态势。这也将对我国未来航空货运能力及货运服务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客改货”新模式的影响分析

随着疫情在全球各地不断扩散,国际航空旅行需求几乎停滞,航空公司纷纷停飞或大幅削减航班计划造成客机腹舱运力大幅下降,航空货运资源紧缺。这引发了航空货运需求的大幅增长。

同时,为走出市场低谷,降低客运飞机的停飞成本。国内外航空公司纷纷在疫情期间探索“客改货”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包括达美航空、大韩航空、美国航空、汉莎航空、奥地利航空等在内的国外航空公司纷纷探索用“客改货”航班的方式试图走出市场低谷。在我国出台引导闲置客机执行货运航班政策的影响下,2020年1月开始,我国逐渐有国内航空公司开始进行“客改货”航班运输。同年3月底,我国航空公司“客改货”的飞行范围及航班总量均有一定增长。

图5 为我国航空公司在“客改货”投放量上的通航国家排名。数据显示,我国航空公司使用“客改货”的形式补充运力的通航国家主要为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其中,我国航空公司在东南亚地区的投放量占比高达62%,另外有少量的“客改货”航班与欧洲及美洲也存在一定往来。

图5 :2020年一季度我国航空公司通航国家“客改货”班次分布

疫情对我国与相关国家的货运影响不一。统计显示,与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美国、荷兰与我国的航空货运(包括全货运与客转货)往来有小幅度下降;印度、孟加拉国与我国的航空货运联系降幅较大。但绝大部分国家在疫情期间,与我国的航空货运联系未降反增,如日本、德国、韩国、新加坡、越南、泰国等国。其中,越南增幅最为明显,增幅高达1514%;日本也较2019年增加近一倍。初步推测,客运腹舱运力由于疫情原因大幅减少后,货运需求逐渐转移至以全货机及“客改货”等货运形式,进而引发货运需求上升。

结论和展望

本文研究分析表明,当发生全球性大型公共卫生事件时,我国国内航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数据与事实也充分强调了在未来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扩大内需的重要性。相对于国际航班客运量迟迟未能得到恢复、客运量持续低迷的情形,我国国内航空市场的快速恢复及增长,不仅在全球航空业对抗疫情危机时扮演着中流砥柱的角色,也因相较于国际航线更为可控、客运量恢复更快等特点,使我国国内航线呈现出坚挺和快速恢复的态势,为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

而在国内诸多经济区、各城市机场以及城市间热门航线中,国际业务占比较大者所受影响尤为显著,各城市在疫情中的受影响程度及疫后恢复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受外向型经济支撑的各机场也可借此机会重新思考如何进一步增加和促进民航业的内需比重,民航相关部门与机构也可借此机会不断完善各机场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大规模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在货运方面, 我国航空货运所受冲击明显要小,国际货运整体趋势向好。我国较多使用“客改货”的形式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货运联系,这也对未来民航业开拓国际市场,丰富航空货运体系有着积极的意义。我国民航业在货运方面可利用此次契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大力发展和建立密切的货运联系。

当前,国外疫情发展形势和防控效果仍然不容乐观,民航国际市场恢复发展进程依旧缓慢,因此更需强调和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加大经济内循环的力度,提高民航业服务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民航企业应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增强应对危机的抵抗力;加快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更多贴近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产品为内需市场发展赋能;及时研判全球疫情发展态势,积极谋划国际航空市场发展应对策略,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猜你喜欢
民航业客运量客运
澳门国际机场客运量创历史新高
宁波城乡客运变革催生新商机
公路客运安全
现行PBN技术简析
如何凝聚人心,确保民航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