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南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2021-10-25 08:07□杨
山西农经 2021年18期
关键词:种粮耕地大豆

□杨 茗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河南 郑州450001)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人口同比增长率高达0.4%。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河南省是粮食大产区,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将粮食安全放在首要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必须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为基础发展粮食经济。粮食经济发展中首要关注的就是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安全直接关乎人民的健康和国家的未来,是保证国家经济进步、农业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基础。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提出了“实现粮食高产稳产,调动农民积极性,严格把控农业耕地”等粮食安全理念。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明确提出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共同发展。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河南省作为粮食大省、中原粮仓,必须在保证粮食安全上勇担重责。河南省要发挥农业大省的优势,严守农业耕地,大力促进粮食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许多农村优先发展旅游业以增加农民收入,对粮食生产有所忽视,导致农村普遍出现了种粮人数下降、农业耕地被占用或被污染的现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粮食安全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1 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1.1 实现粮食安全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石

粮食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保证,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近些年,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下,河南省农民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产量,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种植出来的粮食营养含量低,甚至粮食受到污染。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基础物质需求。受污染的粮食流入市场,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扰乱社会秩序。实现粮食安全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保证社会稳定的第一道屏障[1]。

1.2 实现粮食安全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动力

粮食安全得到保证,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基于粮食安全角度,从2017年起,河南省高举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旗帜,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发展可持续农业,使农业废弃资源再次得到循环利用,既实现了有机粮食种值,有效保证了粮食安全,又降低了农民耕种成本,吸引更多农民返乡种粮和发展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业。农民返乡的积极性提高,使农村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力。

1.3 实现河南省粮食安全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在2010—2020年连续10年的时间里,河南省连年粮食高产,粮食产量超过了500亿kg。从图1可以看出,2017—2020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都在650亿kg以上。2020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682.58亿kg,比2019年增加了13.04亿kg,增长1.9%,占据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19%。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河南省粮食生产的重要地位。河南省是中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域,确保河南省持续高产和实现粮食安全,可以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2 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南省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大豆、玉米产量不平衡

粮食品种产量均衡是实现粮食长期安全的重要途径。目前,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已经不存在大的问题,市场供求基本保持平衡,但是仍存在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就是粮食品种失衡[3]。河南省粮食生产中,最典型代表是玉米和大豆。如表1所示,近10年来河南省种植玉米数量较多,种植大豆较少,导致高产量的玉米后期积压库存严重,影响农民收入。同时,低产量大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只能依赖进口大豆。虽然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进口大豆数量有所减少,但河南省玉米和大豆产量失衡现象一直存在。

表1 2010—2019年河南省玉米、大豆产量单位:万t

2.2 农村种粮人数下降较为严重

城镇化发展会导致种粮人数下降,城镇化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河南粮食安全的一大威胁。2010—2020年,河南省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2020年这一比例达到54.2%。城镇化导致大量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农村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种粮人数不断减少。

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是河南粮食安全的另一大威胁。调查显示,河南省高中以上学历仅占0.4%,非常不利于乡村农业科技应用和推广。农民不懂科技,采用传统方法种粮,种粮收益不高,导致种粮人数下降。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更倾向于种植特色农产品,吸引城市居民观光、采摘,导致农村种粮人数下降更为显著。

2.3 农业耕地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一是广泛使用化肥。为提高收入,农户普遍使用化肥,使农业用地受到污染[4],导致粮食质量严重下降。截至2020年12月,河南省农用氮磷钾化肥累计产量达473.4万t,累计增长26.4%。河南省环保局调查发现,过量使用化肥会使耕地贫瘠,造成土地酸碱程度不平衡,导致高优粮食减产,粮食安全存在隐患。二是乡村工业迅速发展。为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河南省许多农村引入了工厂,而工厂运作必然会产生废弃物。许多废弃物未处理达标就排出,污染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的耕地产出粮食所含营养元素大大减少,长此以往,优质又营养的粮食就会减产。

2.4 粮食产业发展单一

河南省以种植粮食为主,逐渐形成粮食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加凸显。一是河南省粮食加工企业不足,缺乏具有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造成粮食加工行业规模与粮食产量不相适应。河南省处理高产量粮食的常用方法是出售。河南省每年往外地销售小麦超过150亿kg,每年因加工不足损失的不是一笔小数目。后期加工的滞后,还会造成粮食价值量降低,阻碍粮食产业发展。二是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较晚且与其他产业结合较少。单一的粮食产业长期发展下去会与其他行业脱节,难以保证粮食安全和完成产业振兴的目标。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河南省粮食安全的建议

3.1 以大数据为背景,平衡大豆和玉米产量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南省要尽可能做到每种粮食自给自足,而不仅是总量达标。可以运用大数据平衡玉米和大豆产量。一是农业部门要成立调查小组,通过监测省内不同地区农业耕地状况、土壤肥沃程度和气候环境等,确定不同耕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和数量,并将分析数据全部纳入数据库。农民可以上网查询确定自家土地是否适合种植玉米或大豆,减少盲目耕种。二是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政府可以对适合种植大豆的地区增加大豆种植补贴,帮助农民选种育种,推广好品种,提升大豆产量,提高大豆种植收入,减少进口大豆数量。

3.2 政府加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

一是完善种粮优惠政策。政府要加大对河南省农民返乡种粮的补贴力度,为返乡种粮农民提供购买种子补助,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大力支持农民返乡种粮。这种方式能有效缓解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导致的农村人口结构变动和种粮人数下降,有利于乡村发展。二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政府成立调查小组,对河南省农村开展调查,了解留乡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并将农民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邀请农校教师定期到农村授课,对不同层次的农民分开授课,对完成学业的农民颁发结业证书,争取做到“一个不落下”,建设出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完善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

3.3 加大对农业耕地的保护力度

一是要严格控制化肥使用量。河南省农业部门要制定不同粮食品种化肥使用范围,杜绝过量化肥使用,避免耕地污染和土壤破坏。村干部要定期抽查农户化肥使用情况,对过度使用化肥的农户进行批评教育。二是要加大对工厂和生产企业的检查。企业必须完善废弃物处理系统,不得直接将工业废弃物排放到河流或田间,以免造成粮食安全隐患。对于违规排放废弃物的企业,应吊销营业执照。三是要发展绿色农业,实现生态宜居[5]。支持农民将科学技术运用到田间,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化肥、种植绿色粮食,将秸秆、牲畜粪便等农业废物合理利用,完善农业生态循环系统,为乡村振兴提供便利条件。

3.4 创新产业结合方式,促进粮食产业发展

粮食产业的发展不能只立足于粮食生产,还要注重后期的加工、流通以及与其他产业的结合[6]。一是促进粮食生产与粮食加工业结合,将河南省内小型且加工方式近似的粮食加工厂合并,投入资金,扩大规模,形成生产、加工一体化的大型粮食产业区。二是将粮食生产基地和养殖业结合,形成农业生态自动循环模式,实现优势互补,既壮大粮食产业主体,又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三是推进粮食生产与乡村旅游结合。一方面为粮食产业引入新经济,开辟粮食产业发展新道路;另一方面加快恢复绿水青山,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河南省粮食安全。

猜你喜欢
种粮耕地大豆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山西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4.8亿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