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

2021-10-25 17:49姜丽群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36期
关键词:注意事项施工技术

姜丽群

摘 要:后浇带工艺是一项预防混凝土施工作业中形成开裂、裂缝等异常现象的特殊性施工技艺。在技术操作中,工作人员需在底板、墙体等核心部位增设对应标准尺寸的专项裂缝,为后续处理建设施工架构创造必备条件,并在已呈固定形式的混凝土膨胀收缩作业结束后,及时处理预设裂缝,将其相对分散的分割架构、部分重塑为整体形态。此外,工作人员在执行该技术施工任务中,需注重建材与技艺的契合性,增强衔接部位的强度、刚度,确保建筑物主体结构构造的完整性。同时,还可以在工程项目内部建筑新、旧裂缝位置展开后浇带施工作业,达到修复裂缝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1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技术的实践作用

1.1 整治沉降现象

房屋类工程项目特别是高层民宅建筑中,地基结构沉降现象常态化。这一问题普遍存在是因为建筑物在主体重力负荷下,催化地基组织最大承载受力值逐渐降低,导致建筑物均会衍生出不同程度的沉降情况。当不均匀形式的沉降问题发生后,建筑结构遭遇“剪切破坏”的侵害的可能性较高;建筑群中,因建筑物本体的不同重力作用,使得不均匀性质的沉降现象层出不穷。鉴于此,施工单位结合建筑实际现状,利用后浇带工艺开展后期修复工作,可实现高质量地衔接不同建筑物的施工目标,促使地基结构在建筑自体重力施压过程中能够承载平衡,并妥善修补不良建筑缝隙,将其整体沉降数值准确、科学地把控在安全、标准范围内,规避、减少沉降、裂缝问题对建筑物结构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

1.2 降低温度收缩

新形势下,我国现代建筑建设中的施工单位多半使用钢筋混凝土为主材料进行建筑结构搭建。当基础结构建材受内、外部温度作用后,将会发生热胀冷缩这一客观性自然、正常反应。然而,在建筑物内部,若结构分布密集,热胀冷缩问题突发后,将较容易形成建筑裂缝,不利于建筑结构的牢固、稳定性。在使用后浇带工艺后,就温度因素针对建筑物架构引起的系列消极反应,可准确把控工程建筑施工时的结构完整、排列密集等方面问题,防止温度元素导致的收缩情况造成建筑主体的裂缝现象。

2加大对后浇带技术应用的具体方法

2.1 合理应用后浇带

施工人员在根据建筑结构以及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时,要能够进行合理选择,对各个结构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有效处理裂缝的问题。在进行浇灌的过程中要能够避开底板以及墙面,留出足够的空间,重点在反弯点进行施工,并且还要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来对整体建筑进行浇灌,从而能够使后浇带与建筑连成一个整体,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2.2 采用模板支护的方式进行

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有必要在主体浇筑完成后开始,因此,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对整体的施工环境以及温度足够了解,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施工效果,要能够控制好浇筑时间,在进行主楼以及裙楼灌浇时,要能够考虑到两种楼房的不同之处,从而能够选取恰当的模板进行支护,为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

2.3 严格按照要求对竖直裂缝进行处理

在首次完成灌浇技术后,各个裂缝之间的混凝土还没能完全冷凝,因此需要在这个时候对整体施工环境进行清理,从而能够清楚施工所产生垃圾,防止因此出现质量不合格的现象。另外,施工人员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清理,要确保其表面的整洁性,当混凝土达到施工标准后再进行后续的施工,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以及稳定性。

2.4 对后浇带技术所涉及到的各个步骤进行维护

施工人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能够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加大对混凝土的养护力度,采用覆盖式的方法进行维护,要能够定期进行水浇灌,对于一些难以储水的地方要能够多次少量的进行喷洒,同时还要控制好喷洒的时间间隔,避免因温度差距过大出现缝隙;第二,施工人员要能够根据当时的施工环境进行施工,确保所选用的维护方案符合要求,在天气冷时进行施工,要能够采用保暖原料对整体建筑进行覆盖,并且还要根据情况加大对其维护力度。

3建筑后浇带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3.1科学选择后浇带的位置

当下许多施工图纸中均为后浇带预留位置,施工中就要遵循施工图纸的规划和设计开展施工,但后浇带之间的距离不必严格根据图纸限定的执行,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加以灵活变通。若在建筑设计图纸中未设置现浇带,实际施工时就要依照施工规范及需增设后浇带。应加强注意的是后浇带的间距应控制在7m以内,并且综合考量房屋建筑所处环境的气候、地质条件等对后浇带实际间距加以优化。如现场施工人员对设计图纸中布置的后浇带位置有疑问,应及时联系设计人员,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后再进行施工。

3.2后浇带混凝土材料的选用

为了让新旧混凝土的结合更加牢固,需保证后浇带和建筑主体结构所用混凝土基础材料的参数(如水泥强度等级、砂的粒径等)一致。在这基础上,对后浇带混凝土进行特殊处理,如在外加剂的选择上,额外增加少量的膨胀剂、早强剂等,保证后浇带混凝土尽快完成硬结,同时提高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此外,在基础材料的质量控制上,及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上,也需现场施工人员根据设计方案,及相关的作业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切实提高后浇带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性能和施工效果。后浇带施工所用的混凝土也要保证现用现配。如采用混凝土车运输和泵送浇筑的方式,应对混凝土车运输时间进行限制,并且运输过程中要采取保温措施,且不停搅拌,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泌水的情况。

3.3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控制

根据后浇带产生作用的不同,具体可分成沉降后浇带、温度后浇带等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后浇带,在具体的施工技术控制上也表现出很大差异。现场施工人员一方面需结合房屋建筑本身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科学设置后浇带,另一方面也须针对某一种具体的后浇带类型,制订相应的技术方案。如在浇筑时间上,沉降后浇带需在建筑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毕约60d开始施工;而温度后浇带在建筑主体結构混凝土浇筑完毕约14d左右,水化热产生的热量消散完毕后即可施工。在温度控制上,后浇带施工的温度以(15±5)℃为宜,对于防止后浇带与建筑主体混凝土构件相接部位的裂缝有明显的效果。

3.4建筑配筋的管理

房屋建筑的各个部位,用钢筋混凝土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在预留后浇带时,需对已经架设完成的钢筋框架进行切割。对切割过程也需加强管理,如切割钢筋的数量过多,极有可能对建筑结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如切割数量偏少,又会影响后浇带的作用发挥。现场施工人员应结合设计图纸,优化钢筋配置,结构之间起到连接作用的钢筋及楼板等特殊位置发挥承重作用的钢筋,不得进行切割。另外,有些大跨度建筑的后浇带较长,切割钢筋数量较多,后期浇筑混凝土前,施工人员需提前将切断的钢筋焊接起来,然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这样可避免楼板等位置因为重力过大、应力集中等情况出现变形、下沉等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后浇带施工作为工程建设的关键工序,对施工队伍的要求较高,所以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环节,加强监理、质检各方的制度要求,对建筑后浇带施工工艺的特点进行不断优化,以提高建筑施工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凯利.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7):1435.

[2]吉建琦.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0):377-377.

[3]葛青.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5):1669-1669.

[4]郭婧.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分析[J].砖瓦,2020(06):90+92.

[5]段雷.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砖瓦,2020(09):109-110.

猜你喜欢
注意事项施工技术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网上评卷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知识初探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下雨天的注意事项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