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的春天

2021-10-25 08:06于丹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古文字字形春光

于丹

一年之计在于春。《说文解字》上讲得意味深长:“春,推也。”春天就是大地阳气蒸腾,推动万物生长的那个开始。

一个小孩子,要抓住一年的大好春光去立志读书;一个人在春天要去远行,他要有一年的计划。

所以,“春”的古文字字形,字头是从草木的。在甲骨文中,“春”的字形很复杂,简直就是一幅大地回春图。

首先它上面有草字头,草木青青、万物复苏;下面从“屯”,种子破土发芽,这就是大地的面貌;而且下面还从“日”,太阳给大地温暖,万物才会欣欣向荣。

在这个复杂的字形里,包含了农民以优美的形式在内心对季节的致敬。

中国人会随着季节气候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沐春风而思飞扬,凌秋云而思浩荡”,春夏秋冬,节序如流水般流淌过我们生命的时候,我们自身难道不变化吗?

蠢蠢欲动的是无限的生机。“生”字的古文字形,就是土地上长出了新芽,《说文解字》解释为:“生,进也,像草木生出土上。”春天时,百草回芽,万物萌发。

在饮食上,春天时人们喜爱吃那些刚刚萌发出来的芽尖儿,比如香椿、春笋、荠菜;另外,柳树芽、杨树芽、花椒树芽等也都可以吃。香椿芽、柳叶尖,都不需要过火,用热水焯一下就可以,这些个尖芽带着春回大地的蓬勃生机。

采茶大多在清明前后,这个时候采来的是茶的嫩芽。趁着晨露尚在,采回来鲜嫩的茶芽,在大铁锅里面炒一炒,断了生,马上就可以泡了。经过尽量简单的制作加工,以使氨基酸、维生素等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同时还要尽量保留春茶里那种蓬勃的生气。

春天是一年的农事开始的季节。繁体的“农”(“農”)下面是一个“辰”字。《说文解字》上讲:“辰,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振,民农时也,物皆生。”“辰”有震动(震、振在古时通用)的意思,阳春三月,大地阳气震动,雷电初发,农耕逢时,万物皆生。

我们以春秋两季来指年序。比如说,请教老人家“春秋几何”,就是问老人家的年纪。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书就叫《春秋》。

春秋两季最富于变化。你可以在春天看到树叶从无到有,看到小草一棵一棵地钻出土壤;秋天,你会看到树叶从绿色逐渐变黄,看到野草渐渐枯黄;而夏天、冬天相对稳定,万物变化不明顯。所以,自古就有“女子伤春,男子悲秋”之言。

万物萌动的春天里,看着大地的变化,想着生命的变化,诗意就在欣欣向荣的春光中萌发。

【文本解读】

春天草木勃发,生意盎然,什么是春天的精神?要想把握春天的气质,汉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度。作者把汉字和中国的时令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对农耕为本的中国人而言,生生不息是基本的自然规律。在草木的生长繁衍中,古人感受到一种旺盛的生命力,这种自强不息、蓬勃向上的精神,和汉字的气韵相合,也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整体气象。在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之间体现出一种微妙、神奇的韵律——人既非脱离自然的孤绝存在,也不是物哀落寞的伤感人生,而是与天地同振作、共生息的宏阔格局。

【模拟金题】

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写在白纸上的工工整整的字,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这些变化带给了你哪些感悟?请围绕汉字的历史来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猜你喜欢
古文字字形春光
春光无限
“品”字形汉字知多少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新视野下的文字学教学研究
小小的花
添一笔变个字
古文字讹变问题研究回顾与再探
用“A”字形的性质求角
活色春光
活色春光